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85249936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 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 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 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 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 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 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单元教学总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 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 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

2、简单,每天花3-5分 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 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 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 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单元内容简析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 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 运用观

3、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 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本单元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 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修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2 .测量(计量、度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 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而对物体质量的把握离不开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数与代数领域“常 见的量”中的篁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质量观念的基础。3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轻、亶的概念巳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

4、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 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 识,还能使学生初步体脸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今后学习更大的质量单位做好知识储 缸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 1000克,会进行筒单的单位换算。2 .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做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 迸行简单的计算。3 .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迸一步培养学生的教感。单元重点、难点篁点:初步覆立1克和

5、1千克的质量观念,能正确地使用单位克和千克,培赛学生的估 测意识。难点:1.德立“千克”的概念。在一定生活经险枳累的基砒上,让学生知道物体的质量 与它的大小无关,能准确地估计物体的大概质量。2.初步学会用1千克物品来估计一些物品质量的方法。单元编排结构,I I认识二五二及天平 熊1II认m质量单位I卜1那时|无而千亮7也只心及一应妁见 例21|梅决的崎例31课时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主题团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在超 市购物称重的情境,由此引出质量 单位克和千克。例1认识质量单位 “克例2认识

6、质量单位“千克”, 教材都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直观认识党和千克的作用。承前启后对轻、重的感念有认识 一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T认识质量单 位“吨”教学目标1 .借助实物,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 .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做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质量 的方法,能够进行筒单的称量和计算。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赛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重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 道1千克= 1000克。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 念,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化解措施直观演示、动手操作

7、、实物后比、合作交流等教学诙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T操作实践,探究新知T实践运用,巩固拓展T课堂小 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管:课件、天平、一枚2分的硬币、两袋500克、一袋1千克的盐等实物。学生准备:搜集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诙 情境,激 发兴趣。(5分钟)1 .出示购物称重情境,引 导学生关注物品有轻篁 之分。2 .质疑:怎样比较物品的 轻重?1 .先猗测,通过掂一掂活 动发现物品有轻重之分。2 .同柬交流、汇报:可以 掂一掂、看物品包装袋上1.比一比,哪个重?南瓜比皮球重的标注、称一称。3.了解学生知道的表示3.汇报:可能有斤、公斤、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有两

8、、克、千克等。哪些?4.揭示课题。4,明确: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知道本课所学内容。二、操作1.教学“克1.认识“克实践,操(1)组织学生拿出准备(1)学生动手掂一掂不同究新知。好的一片口香精、一包物体,并说一说感觉。根2.表示物体有多重,(20分菊花茶、一袋烟子、一据经脸得出,计量比较轻可以用(克)和(千钟)枚2分的硬币等实物,的物品用完做单位。克)做单位。物体较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轻时用(克)做单位,么感觉?物体较重时用(千克)引导学生思考:计量比做单位。较轻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2)引导学生感知1克。(2)观看课件,知道一枚课件演示用天平称量22分的硬币的质量约是1分硬币的质量。

9、克,并通过掂一掂感受13.堪一镇。克02千克=(2019)克(3)引导学生进一步加(3)利用天平称出1克黄5千克=(5000)克深1克的质量观念。豆大约有多少粒,再找一8000克=(8)千克找身边哪些物品的质量大4000克=(4)千克约是1克。2.教学“千克”。2.认识“千克”。(1)蛆织学生左手放2(1)动手实践,感受克与分硬币,右手提一袋1千克的爰别:左手很轻,千克的盐,交流感受。右手很重。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亶 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2)组织学生将两袋 500克的盆放在手里掂 一掂。引导学生发现1 千克和1000克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3)引导学生找一找身 边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

10、 是1千克。3.课件出示各种秤,引导 学生说一说对秤的认 识。根据经脸得出,计量比较 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2)学生动手掂一掂,并 组内交流感受。明确:每 袋盐是500克,两袋盐就 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 因此1千克=1000克。(3)学生根据感受列举实 例,全班交流。3.看课件,了解生活中常 见的秤。4.在()里嫔上合 适的单位。三、实践 应用,巩 固拓展。(10分 钟)1 .茶础练习:完成教材第 101页和103页的“做一 做工提示:第103页做一做 第2题重点让学生表述 清楚自己估量的方法。2 .巩固训练:完成教材第 105页练习二十的第1、2、3 题。1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1、2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 成,集体订正。5.我来连一连。四、课堂 小结,拓 展延伸。(5分钟)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时,要根据生活中的经脸来选 择。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克和千克克(g)千克(kg)1千克=1000克培优作业1 .镇一填。(1) 一枚图钉约重1 (克),一只小羊约重20 (千克)。(2) 1袋食盐童500克,(4)袋食盐重2千克。(3)比400克多600克是(1000)克,合(1)千克。(4) 5 千克=(5000)克 7000 克=(7)千克2 .比一比,在()里镇上“v”或“=5千克()500克6千克(:)5000克3050克()3千克990克(V) 1千克7 千克(=)7000 t4001 克(4 千克3阴断。(1) 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X)(3) 1枚1角琅币重1克,10枚1角硬币重约1千克。(X)(4) 1千克铁比1000克楣花重。(X)名师点睛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做单位,计量比较亶的物品时,用“千克” 做单位。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微深诙计点教师可围绕“探究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设计微课。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