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85242247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PPT 页数:1059 大小:1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9页
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9页
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9页
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9页
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10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金融配套全册完整教学课件,公 司 金 融,参考书目: 1、斯蒂芬 A.罗斯 等著,吴世农 等译:公司理财,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王晋忠 主编 公司理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 公司金融导论 第一节:课程简述 一、公司金融课程定位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是现代金融学三门核心课程 之一。它是“公司”和“金融”的结合,是研究作为经济法人的公 司在从事与经营管理相关的金融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公司金融”又被称为“公司理财” “公司财务” “财务管理” 公司金融是金融学课程: 有别于管理学课程; 有别于会计学课程; 也有别

2、于个人或家庭理财学。,公司金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公司应该投资于什么样的长期资产?(资本预算、 资本支出) 2、如何筹集资本支出所需资金?(资本结构:负债与 股东权益的比例) 3、如何管理经营中的现金流量?(营运资本管理) 可以归结为四大决策: 投资决策; 融资决策; 营运资本决策; 并购重组决策。,二、公司金融课程结构(括弧中的序号为大致对应教材的章节)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章 公司金融导论(1) 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2) 第二部分:投资篇:价值与风险衡量和资本预算 第三章 资本投资方法(3、4、5、6) 第四章 价值风险衡量与资产定价(9、10、11) 第五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预算(

3、 7、8 、12) 第三部分:融资篇:资本结构、长期融资、与股利政策 第六章:资本结构(13、15、16) 第七章:融资方式(14、19、20、21) 第八章;股利政策(18) 第九章:长期财务规划(17、22、23、24、26 ) 第四部分:资本营运篇:短期融资、现金管理、信用管理 第十章:短期财务规划(26、27) 第十一章:现金管理与信用管理(28、29) 第五部分:公司金融战略:并购、风险管理与跨国公司金融 第十二章:公司并购(30) 第十三章:风险管理与跨国公司金融( 25、31、32),第二节:公司制度 一、公司制度分类 公司是指由两人(自然人或法人)以上,以一定形式出资联合而 成

4、的企业。 公司在英文中为company或corporation,从词源上看,这两个词 都有“联合”与“共同”之意,因此,所谓公司,可以看作是由众多 的人经营某项共同的事业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按出资人法定责任分类: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按公司信用基础分类: 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 按公司股权分布方式分类:封闭公司;公开公司,三种企业制度的比较,二、公司经营目标 (一)利润目标:利润最大化;约束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满意的利润。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有以下表述形式) 公司价值最大化:从法律上看公司属于股东的,公司的目标与股东的 利益应该一致。 公司净资产最

5、大化:从财务角度看,股东的权益体现在其所持股份的 净资产上。 预期收益现值最大化:从现代金融对价值的衡量方法来看,股东财富 最大化含义还可以视为股东的未来现金流现值最大化。 公司股票价格最大化:从投资学角度看,在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充分 反映公司价值。 (三)其他目标销售收入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社会责任目标,三、现代公司理论 产权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产权理论是现代公 司理论的基础,由现代公司的产权问题产生了委托代理问 题,进而产生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现代公司 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主题。 产权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一)产权理论 现代公司具有几个重要的产权特征: 所有权与

6、经营权分离; 产权的可分解性; 产权的排他性; 产权的可让渡性; 产权的有限责任性等。 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的最基本特征.拥有公 司财富的股东与实际掌握公司经营权的管理者是不同的两个利益主 体,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1、交易成本理论(产品直接定价)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以内部交易替代外部市场交易,以企业 为单位进入市场,从而减少市场交易者数量,减轻交易摩擦,降低交 易成本。企业的边界也由交易成本来确定,即当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 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样交易的成本时,企业停止扩张其 边界。 实际上,科斯是将企业视为一个关于产品的契约,企业是用一个 长期契约代替市场上的

7、一系列短期契约。 科斯定理: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的初始安排将不会影响 资源配置效率;或者说,如果市场交易成本大于零,产权的初始安排 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2、间接定价理论(要素间接定价) 张五常认为,企业和市场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方式,企业是 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契约,而市场是产品所有者之间的契约,两者之间 并不存在替代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的是产品的 直接定价,而在企业内部则是用企业的剩余权利来代替直接定价,是 一种间接定价方式。 所谓“间接定价”是要素所有者不是分散地直接进入市场进行交 易并确定交易价格,而是通过组建企业的方式间接地进入市场,由企 业代替要素所有者去直

8、接进行市场交易并确定交易价格,再通过企业 的内部交易最终确定要素的价格。 两种定价方式都会产生交易费用,直接定价方式比较适合产品 交易,而间接定价方式更适合要素交易,其交易费用的大小取决于各 自的产权结构。只有当间接定价的费用低于直接定价的费用时,企业 才会产生,企业的边界也是两种费用边际均衡的结果。,3、资产专用性理论(纵向一体化) 威廉姆森等认为,如果交易过程中存在专用性资产,那么就可 能存在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据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利用资 产专用性所带来的垄断特权来获利,从而使得交易双方关于专用性 资产的配置不能实现最优。如果以企业这种纵向一体化方式来替代现货市场交易,可以有效地降低

9、交易成本。 企业这种一体化的经济组织,可以把以往的市场交易变为企业内 部的管理和监督。在市场交易与纵向一体化两种交易方式之间的选 择标准在于,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内部的监督成本与直接的市场交易 成本之间的高低,企业的边界也决定于这两种成本之间的均衡。,4、不完全契约理论(剩余索取权) 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等认为,由于企业契约是不完全的,谁能 对契约未明确规定之处拥有决策权,谁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就有权获 得企业的剩余收入或叫剩余索取权,所以,企业的所有权实际上就是 剩余控制权,谁拥有剩余控制权谁就拥有剩余索取权。 纵向一体化虽然可以节省市场交易成本,但由于被一体化的交易 方失去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由

10、此带来的激励下降会导致效率损失, 这是一体化产生的合并成本。纵向一体化是否会发生,取决于市场交 易成本与企业合并成本之间的比较;一体化过程中哪一方被合并失去 剩余控制权,取决于哪种方案节省的交易成本更多或产生的合并成本 更少,同时,企业的边界也由两种成本的边际均衡得以确定。 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三人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被称为GHM理论, 它强调了剩余权利安排在不完全契约世界中的重要作用。,(二)委托代理理论 上述理论侧重对市场制度和企业制度(纵向一体化)进行比较, 而现代公司作为长期演化而成的经济组织形态,其内部的产权结构 (横向一体化)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这就是由两权分离导致的委托 代理问题。

11、1、代理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激励不相容) 詹森和麦克林等认为,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人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 的,因此,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的行为并不总是去最大化作为委托人 的所有者的利益,这样就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发生代理成本,它可 以表征为存在代理关系的企业与不存在代理关系的企业在价值增值上 的差异。,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和保证成本: 所有者要支付代理成本,即监督成本,这是所有者为了维护自己 的利益在监督代理人时发生的费用,监督数量和质量受监督成本的制 约; 代理人也要支付代理成本,即保证成本,这是代理人为了得到所 有者或债权人信任所发生的成本,保证的效果受保证成本的制约。 只有经过委托人

12、的监督和代理人的保证两方面活动调整之后的企 业委托代理契约,才是当时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制度安排。,2、团队生产理论(搭便车)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等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团队生产组织,产品是 由若干成员集体生产出来的,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贡献是不易衡量 的,难以按每个人的实际贡献支付报酬,这会导致每个成员都有偷懒 的动机,因此团队中需要有人专门来监督其他成员。 为了使监督有效率,最好是将其他成员的收入用合同固定化,然 后赋予监督者以“剩余索取权”。由于剩余索取权与团队的总产出呈 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这种产权安排是最有效率的。团队生产理论将 企业的所有权定义为“剩余索取权”,所有权在解决企业运行的激励 与约

13、束问题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在所有生产要素中,资本要素的边际产出在团队生产中是最 难以度量的,其报酬也更加难以确定,若由其他要素来监督资本,则 约束力较小且难以保证对资本所有者的激励。 因此,在企业内部应该由资本来雇佣并监督劳动及其它要素,由 此带来的监督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团队生产理论通常被用来证明资 本雇佣劳动的逻辑,或者说为什么是非人力资本雇佣人力资本的。,(三)公司治理理论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所有者(主要指股东)对经营者的 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一种既分权又相互制衡的制度 来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从而保护所有者的权益。 广义的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内部的或外部的

14、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 权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 各方面的利益。 广义的公司治理又可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公司的内部治理是指通过法人实施的治理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公 司内部的治理机构设置及其权力分布。常见的公司治理机构包括股东 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监事会等。内部治理一般被视为是公司治 理的核心和基础。 公司的外部治理一般是指证券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以及银 行、机构投资者等外部力量对公司管理者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的作 用在于使公司经营行为得到外界评价,迫使公司管理层自律和自我控 制。,1、金融市场理论(外部治理) 金融市场理论以有效市场假

15、说为基础,即股票价格充分反映了与该公司有关的所有信息。因此,该理论认为,公司既然由股东所有, 公司就应该以股东利益为中心来管理。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是公司价值 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在有效市场中就等同于公司股票价值最大化。 根据这一理论,金融市场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代理问题,特别是 在限制公司扩张冲动和管理层危害股东利益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是因为有控制权市场存在,价值下降的公司将面临被收购的危险。 但是,这一理论同时也承认,由于控制权市场的无效,使得不负 责任的经理人员承担责任的主要机制被削弱了,因此该理论也提出了 相关的公司治理改革措施,试图促使经理人员对股东的利益更负责任。,2、市场短视理

16、论(避免短期行为) 金融市场理论认为现实的股票市场并不是有效市场,市场是缺乏 忍耐性和短视的,而且相对于长期利益而言,股东们更看重短期收益。 如果公司为了长期利益进行投资而降低本期的利润分配,则股东们通 常会倾向于卖出股票或降价出售公司的股票。 这一理论认为,来自金融市场的短期压力迫使公司管理层在很多 情况下将精力集中在短期业绩上,因而导致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实际上 是在进行低效率的操作,并且牺牲了长期利益和竞争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市场短视理论提出了与金融市场理论截然相反的公司治理改革措施,即当金融市场理论的主张者极力强调增加股东 对公司的监督和控制时,市场短视理论则将改革方案集中在如何使经 理人员从股东的压力或者说金融市场的短期压力短期股票价格业 绩中解放出来。例如取消季度报告,使经理们摆脱长期固守在季度业 绩上的状态;强制征收股票交易税,鼓励长期持有股票等。,3、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不是单一地为股东提供回报,现 代公司应该是一个社会责任的组织,它必须服务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目的,股 东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同整个社会的财富创造最大化并不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