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185227090 上传时间:2021-07-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湖南益阳市直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就如何推进益阳智慧城市建设,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提纲。(40 分)参考范文(781 字)关于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提纲) 智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精气神。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积极推进“智慧益阳”建设进程,5 月份,市委组成 调研组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实地察看了有关现场,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与市商务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

2、况近年来,益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严格按照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五 统一”的实施要求,全市一盘棋统筹协调推进。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行“以项目换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 发展转型,“智慧益阳”建设已经开始起步。(一)注重基础先行,智慧城市建设根基得到夯实。 (二)注重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三)注重融合效应,智慧产业发展初露端倪。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3、(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进困难。(二)整体规划尚未确定,先期投资重复浪费。(三)缺乏服务平台支撑,信息整合有待加强。 (四)舆论宣传引导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五)融资机制不够完善,建设资金缺乏保障。 三、几点建议 智慧城市是城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智慧益阳”建设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要加强领导,务实推进,做好做实做出建设成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做到全市资源整合大棋。要夯实基础,引进人才,做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要明确标准,推动善政,做到便民产业同步发展。 第二题:材料有关民族精神。写一篇议论文(60 分)参

4、考范文 1担当是民族精神的“脊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 中华民族最具有伟大梦想精神。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是现在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以达到的事。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甚至其可以视为一种信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 想。中华民族有了梦想就会充满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

5、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伟大梦想精神”源于“担当”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 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和 20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

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担当”精神源于心中有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心中有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证,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党员存在的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 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担当”精神源于心中有党。心中有党,就是要就是有坚定的崇高的信仰, 就是对共产党的宗旨、主义和理想深信不疑,坚定不移,就是能够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利益统一起来,绝对不做有损于党的利益和名誉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

7、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 “担当”精神源于心中有责。“责”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没有责任感的人,就不会有高度自觉的道德自律,就会在承担责任的工作中,玩忽职守,就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每一个共产党人要勇于担当,才能扛起实现中

8、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参考范文 2以实际行动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习近平同志关于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论述,生动阐述了亿万中国人民 构建的共同精神家园,宣示了中华儿女将在伟大精神激励下创造新时代光辉业绩的壮志豪情。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发扬伟大民族精神,带领人民号众撸起袖子 加油干、众志成城同心干,热情拥抱新时代,奋力开创新局面。 发扬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创新开拓前行。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辛勤劳作、发明创造,取得了一大批永载史册的辉煌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习近平

9、同志指出,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领导干部就是领头雁”。这样的定位决定了领导干部应该比一般党 员、号众办法更多一些、创造精神更强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让号众信服和敬佩, 才能有效推动改革创新。“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发扬 伟大创造精神,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号众学,不断提高素质能力、掌握“几把刷子”,成为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弄潮儿。 发扬伟大奋斗精神,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今天,中国人民所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是通过不断奋斗取得的。习近

10、平同志指出,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 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1939 年,毛泽东同志以“永久奋斗”为题发表讲话,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永久奋斗的价值理念历久弥新。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党员、号众树立起新时代奋斗的标杆,才能提振全社 会不断奋斗、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凝心聚力携手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 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

11、的强大力量。实践反复证明,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我们就能形成干大事业的强大合力。伟大时代需要伟大团结。领导干部要坚持号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不丢、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凝聚起党和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发扬伟大梦想精神,不忘初心逐梦前行。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 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

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梦想引领。领导干部要发扬伟大梦想精 神,使中华巨轮在伟大梦想精神的引领下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参考范文 3民族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为文化寻根溯源。寻文化之 根能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基础,溯文化之源能理解一种文化生成的机制,具有内核的文化才能让人有坚定自信的信心。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 独立性,

13、并且具有相对的延续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又有其显著的民族性。 延续性和民族性决定了要想实现民族文化的自信,历史中传承的活的灵魂是核心。因此,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寻找到支撑文化自信的稳固强大的内在根源和精神 基础,即优秀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首先,文化传承不能割裂,坚定文化自信的起点必须在民族的传承历史中寻 找。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属于中 华民族的,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首先必须是属于这个民族的,要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寻找文化之根、自信之源。任何割裂文化历 史传

14、承血脉联系、孤立文化生长环境、强制创造断裂式所谓“创新文化”、扭曲嫁接外源式所谓“新潮文化”的做法,非但无法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反而有一种强大的破坏作用。其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精华,是坚定文化 自信的精神保障。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变迁中,千锤百炼的、世世代代不断由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共同锻造的民族的精神品质,是显意识与潜意识、 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特殊意识与一般意识的统一。既然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要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寻找立足点,那么在历史延续过程中,能够经受住长期实 践检验的民族精神就是文化精髓,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可靠基石和精神保障。 再次,民族精神具有强

15、大的纽带作用,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情感保障。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是生活在当下的中华民族中的“每个人”,而“每 个人”又因为具体的社会关系不同而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只有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能唤起共鸣情感的精神才能建立起最广泛的、具有认同感的文化自信,这是“每个人”所共同享有的民族记忆,凝结在血脉传承之中、与自我认同相统一的力量 来源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来唤醒文化自信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情感是最广大人民的共通语言,不受受教育程度、所从事职业、年龄层次等诸多因素限制,它是与生俱来的、打在属于这个民族每个人身上的烙印;另一方面,文化的 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将一切兼容并包、统一融合的,正是民

16、族精神,它和光同尘、融会贯通,引导人们的内心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最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具体文化的核心部分,对比于不断变化的外在形式而言,它具有相对稳定的内核,可以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价值衡量坐标。如果 只看到文化在历史中的具体内容与形式的特殊性和流变性,就容易落入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窠臼,文化自信的绝对性根源将被切断。因此,要在民族精 神中寻找的正是不断运动、变化、多元的表象下不变的根本,以及在此根本引领下竖立起来的真正的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自信是对历史、当下和未来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以弘扬民族精神为起点和基石,必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呼唤民族精神这个文化之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网络工程师认证 > 思科认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