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职业危害接触限值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4.50KB
约32页
文档ID:48808438
职业危害接触限值_第1页
1/32

职业接触限值研究进 展及应用福建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 吴安生引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于 2002.5.1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职业卫生 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触限值》( GBZ2-2002 ) 也已颁布并于 2002.6.1起实施,这是职防战线的一件 大事本片主要介绍职业接触限值一、职业接触限值的表示方法1、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均不得 超过的浓度过去在我国、前苏联 及东欧等国家应用2、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限制量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OEL) 我国新标准采用,指劳动者在职业 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 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 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分为三类l2.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2.2 最高容许浓度(OEL-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 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2.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3、阈限值( threshold limit value,TLV)为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American 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f Industrial Hygienists, AGCIH) 推荐的接触限值 3.1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threshold limit value-time weighted average,TLV-TWA),与PC-TWA定义相似,但多了一句 “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限制3.2 短时间接触阈限值 ( threshold limit value-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TLV-STEL),与我国PC-STEL定义相似,但多了“每 天接触不超过4次,前后两次接触至少要 间隔60分钟,同时当日的TLV-TWA亦不 得超过。

3.3 上限值 ( threshold limit value -ceiling ,TLV-C ) 指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类似于我国新标准的最高容许浓度(MAC)3.4 容许接触限值(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 , PEL) 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 (OSHA)和矿山安全卫生管理局(MSHA) 颁布的法定标准,规定了有害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限值和上限值,供卫生监督应用4、保证健康的职业接触限值 (Health-bas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一种职 业接触限值该限值的量值只考虑毒物 对人体 健康的不良影响,而不考虑限制 这些毒物浓度在工程技术上的难度和经 济上的负担各国可参照限值结合本国 国力制 定本国的应用限值5、生物接触限值 (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l又称最高容许生物浓度(maximum allowable biological concentration),是指利 用生物材料(如血、尿、呼出气、毛发 等)分析其工业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 度,来判断其职业接触浓度,作为接触 限值的补充。

我国已于1999年颁布了6种 有毒物质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二、不同标准的比较1、我国新、旧标准都采用MAC,,但 新标准的MAC只是职业接触限值中的一 类,应该用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 (OEL-MAC ) 表示,以区别于旧标准的 MAC旧标准的MAC使用方便,但对所 有毒物与粉尘都用MAC来限制,不能正 确反映剂量(接触)—效果(反应)关 系,只能反映瞬间毒物浓度,“超标”的 现场很普遍,“合格”也不能说明问题2、新标准的OEL-MAC只应用于某些 刺激性、麻醉性、急性毒性的化学物, 其性质类似AGCIH中的上限值(TLV-C) ,是不容许超标的3、新标准中粉尘不采用最高容许浓度 (MAC),粉尘和大多数的化学物质采用 PC-TWA和PC-STEL两类接触限值,这种 限定比过去合理、科学4、皮肤吸收的毒物:新标准中有些标有“ (皮)”的毒物,表示该毒物(如苯、正 己烷、四氯化碳等)可经皮肤吸收,在 生产过程中要保护皮肤即使车间浓度 不超标,如不防护仍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5、新标准对化学物质标明了化学文摘登 记号(CAS No),这便于统一识别化学 物,根据CAS No从《化学文摘》中查找 该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及毒性资料。

6、我国新标准尚未将致癌化学物单独标 出,但接触限值规定很严,如苯,我国 TWA为6mg/ m3,美国为30mg/ m3,日本 为3mg/ m3国外常在标准中标出致癌化 学物,如AGCIH推荐标准中有A1和A2标 志A1为肯定的人类致癌物,A2为可疑 人类致癌物,两者均要严格控制各种方 式的接触德国标准也标有A1和A2,且 因对致癌化学物提不出安全无害的接触 限值而无法提出最大容许浓度(MAK)7、某些毒物具有致敏性,我国新标准未进 行标志,国外一些国家在标准中予以标志 ,工作需要时可以参考8、几种毒物的协同作用:C1/L1+C2/L2+……+C n/L n≤1式中:C1、C2……C n代表各种毒物实测浓度;L1、L2……L n代表各毒物职业接触限值;如计算结果>1,表示超过接触限值三、常用的职业危害接触限值(mg/m3)毒物名称 MAC OEL-MAC PC-TWA PC-STEL铅烟 0.03 0.03 --- ---铅尘 0.05 0.05 --- ---金属汞蒸气 0.02 --- 0.02 0.04 锰及其化合物 0.2 --- 0.15 0.45苯(皮) 40 --- 6 10甲苯(皮) 100 --- 50 100 二甲苯 100 --- 50 100氯 1 1 --- ---氨 30 --- 20 30粉尘名称 MAC PC-TWA PC-STEL矽尘 总尘 含10%~50%SiO2 2 1 2 含50%~80%SiO2 2 0.7 1.5 含80%以上SiO2 2 0.5 1.0呼尘 含10%~50%SiO2 1 0.7 1.0 含50%~80%SiO2 0.5 0.3 0.5 含80%以上SiO2 0.3 0.2 0.3 粉尘名称 MAC PC-TWA PC-STEL煤尘(SiO2<10%) 总尘 10 4 6呼尘 --- 2.5 3.5水泥尘(SiO2<10%) 总尘 6 4 6呼尘 --- 1.5 2 其他粉尘 10 8 10有毒物质生物接触限值(WS/T110-115,1999):毒物名称 监测指标 生物接触限值铅 血铅 2.0 μmol/L(400μg/L) 镉 血镉 45 n mol/L(5 μg/L) 尿镉 5 μmol/mol肌酐 甲苯 尿马尿酸 11 m mol/L(2.0g/L)终末呼出甲苯 20 mg/m3(班后)三氯乙烯 尿三氯乙酸 0.3 m mol/L(50 mg/L) 一氧化碳 血碳氧血红蛋白 5% Hb 有机磷农药 全血胆碱脂酶活性 70% (3个月内)50% (3个月后)四、应用与执行新卫生标准我国颁布的职业接触限值是根据职业 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 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并参考美、德、前苏联、日等国家的 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 定的,包括有毒物质329项,粉尘47项, 生物因素1项 及物理因素8项(电磁辐射 、高温、噪声、振动等)。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规定 ,卫生部还修订了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TJ36-79),修订后的设计卫生标 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建设项目(新建、扩 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的职业卫生设计及评价新修订的卫生 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和现 实国情,进一步强化了基本卫生条件方 面的设计要求,以保证工业企业的设计 符合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要 求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 定,卫生部又对原91项职业病诊 断标准进行了修订,新制定了19 项诊断标准,本次共发布职业病 诊断标准110项要全面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各有关单位、专业人员甚至劳 动者都必须认真学习工作场所有害 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业企业设计 卫生标准,学习、应用、认真执行所有新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 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按新标准与 要求进行监测与评价,要大力宣传 、贯彻新标准,反对工人在“超标 ”的环境下生产职业病诊断机构 在诊断职业病时要根据临床检查结 果结合职业史、工作场所卫生监测 资料和诊断标准全面分析,综合诊 断用人单位发现职业危害因素不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 然达不到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 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认真整改,直至符合与达到国家卫 生标准与卫生要求时,方可重新作 业。

设计部门进行工业企业建设项 目的工程设计时,应按新标准的设计卫生要求进行设计,从工程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