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科学课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科学课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朝阳小学 王彦平《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或实验,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显然,这些要素在上述的课堂上都不具备,这样的小组讨论就是不完全形式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才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小学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一、合理组建小组,让学生学会交流小组的组建首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按共同的兴趣,自主分组.但学生在组合时又往往缺乏理性思考,仅根据个人喜好来分组,有时可能会出现“强强联手”和部分学生“没人要”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集中指导和调整教师做调整工作时,尽量尊重学生意见,并让学生明白分组是应考虑的问题一般考虑:1、小组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
五、六年级的合作内容趋于复杂,一小组可安排6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活动的开展2、各小组力量均衡,为合理分工做好准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分组后,小组要推荐活动小组组长并进行分工,这时需要教师在方法上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分工技能分工的基本原则是遵循优势互补,要尽量考虑个性差异,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通过合理调配及教师对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做了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小组合作活动做到责任到人,并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人此次让每个组员的价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对于高段年级的同学,不同的合作活动还可采用动态轮换的分工方法,这样可以保护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也保证了给每个同学平等发展的机会二、创设合作氛围,让学生学会体验.在做好组建和分工工作后,还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小组活动氛围,它是完成合作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和谐的小组关系需要所有小组成员一起维护,小组内的成员要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首先合作小组成员要学会相互沟通教师要提供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小组成员要掌握一定交流技巧没有一定的小组交流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没有一定的交流技巧,合作活动也一定会崎岖不平。
通过组内交流能增进互相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其次要及时处理合作小组内的问题与矛盾在合作小组活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成员推卸责任,或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合作活动会陷入困境,这需要教师及时处理处理这些问题时也就要求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会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在坚持真理的同时,认真虚心地听取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定能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活动小组,从而发挥出小组团结的力量三、选择合作时机,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科学探究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等等,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同时,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四、不断调控,让学生获得过程性体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又如何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做好评价调控的作用呢?本人以为当教师预计到这样的合作探究会发生困难时,需要做好指导调控的准备,比如,为学生准备好一些建议卡片,及时分发到小组内;当小组内发生意外的问题时,教师就要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及时给予帮助;当小组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就要对小组成员的这种敢于质疑的行为表示赞赏,然后再以一个公正人的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分析;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及操作程序;当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建议组长设置一个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些;当小组探究活动由不顺利变为顺利时,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合作有成效,以示鼓励;当小组记录的数据都是规范操作和仔细观察的结果时,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他们善于尊重事实依据;当小组的研究偏离了主题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及时纠正。
还有,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题.等等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五、及时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不要以为小组自己会合作探究了,教师就清闲了,其实此时的教师更忙了,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调控,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正如苏霍母林斯基所说的:“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课堂教学不是一对一的对白,而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只要我们在科学课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合作学习必将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