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十三五”时期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年月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同年月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了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主要内容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提高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东城区医疗资源丰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健康服务业发展目前已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在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核心区功能疏解、“瘦身健体”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对于促进本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为加快培育和壮大东城区健康服务业,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号)、《北京市政府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京政发〔〕号)、《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年—年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规划期限:本规划实施期限为年,即年1 / 36一、产业基础(一)发展现状.居民健康水平全市领先,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居民健康水平全市领先 截至年底,全区人均期望寿命岁,比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岁高出岁多;孕产妇死亡率为万,比全市平均水平万,低万;婴儿死亡率为‰,在市控指标‰以内作为国际公认的国民健康三大指标,东城区居民健康总体水平处于全市领先,三大指标均处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东城区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健康服务业单位总数为个,占全区第三产业单位总数的比重为;从业人数万人,占全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资产合计亿元,占全区第三产业总资产的比重为从主要指标增加值来看,年,健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全国平均水平(左右)高个百分点医疗资源丰富,多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机构门类齐全 截至年底,辖区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医院个(三级医院家、二级医院家妇幼保健院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诊所个,卫生所、医务室个,专科疾病防治院个全区实有床位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人;注册护士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人。
2 / 36基本医疗服务初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年,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其中,门诊人次数万人次,急诊人次数万人次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比上年增长;病床使用率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住院死亡率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年,全区健康检查人数为万,比上年下降医疗卫生服务增加值占据半壁江山 东城区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年,医疗服务业增加值为亿元,占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健康服务业总收入的比重为;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收支缺口严重,导致全行业亏损万元;上缴税金万元,占健康服务业上缴税金总额的;资产合计亿元,占健康服务业总资产的比重为;期末从业人员人 ,占健康服务业总体从业人数的比重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个“医联体”正式运行,通过专家会诊、手术、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在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促进了人才队伍培养和重点学科建设完成个社区卫生站标准化建设, 成立了全市首家“家庭健康指导中心”,“云医疗”服务正式启动,基本形成了以“集成化团队、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 责任制服务”为特色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
全区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达人,签约人数占辖区常住总人口的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3 / 36中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东城区是中西合璧的优势医疗资源聚集区,区内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截至年底,全区共有中医医疗机构所,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总量的全区涉及中医药的企业共有余家,实现收入亿元,利润亿元,税收亿元,各项平均指标均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二极多点、 三大平台、 七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东城区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产业体系、 强化产业集聚发展,中医药产业实现了较快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品牌影响力大为提高,建设的国内首个中医药养生文化主题公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鼓楼中医医院成功打造“京城名医馆”中医药文化和医疗服务品牌国子监大讲堂—中医药文化高端论坛”品牌确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医适宜技术国际培训基地完成个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建设,实现全区个社区全部覆盖,并全部实现了“中医四个”。
社会保障落实到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滞后全区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东城区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到位,经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先后完成辖区市属公疗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辖区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纳入工伤、生育保险,辖区外埠户籍职工纳入生育保险和农民工“三险”4 / 36变“五险”翻牌制、卡工作,积极落实“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年,辖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参保人数分别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同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入亿元,同比“十一五”末增加,支出亿元,各项社保基金收缴率均达到以上,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目标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滞后 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年,东城区从事健康保障服务的单位数为个,共计实现收入亿元,总资产亿元,期末从业人数人,各项经济指标在健康服务业构成中排在最末位,特别是商业健康保险在东城区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机构数占比近半, 各细分领域参差不齐截至年末,东城区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机构数量为个,占健康服务业单位总数的比重为 .实现增加值亿元, 占健康服务业总体增加值的比重为。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健康服务业总收入的比重为资产合计亿元,占健康服务业总资产的比重为期末从业人员人,占健康服务业总体从业人数的比重为从细分领域来看, 体育健身服务业蓬勃发展, 其单位数、主营业务收入、税金和总资产均排在首位;从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情况来看,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政府与社会组织健康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分列第二、三、四位 ;健康出版5 / 36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和社会健康服务领域发展规模较小,三者总资产合计占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比重仅为健康相关产品批发与零售业发展态势良好截至年末,健康相关产品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总数个,占健康服务业单位总数的比重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健康服务业总收入的比重为资产合计亿元,占健康服务业总资产的比重为期末从业人数人,占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综合来看,健康相关产品批发和零售业在健康服务业细分领域中发展态势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落地,在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大背景下,商贸流通行业属北京外迁的重点行业因此,为了贯彻中央指示和市委要求,东城区相关健康产品批发市场有外迁或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可能二)发展机遇.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创新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面临着综合要素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约束和增长空间受限的挑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服务业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需要从过去片面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生产和服务环节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从,“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服务”转型,逐步提升服务产业能级6 / 3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十三五”期间,消费每年增速在—之间,到年,消费总规模将由年的万亿元左右提高到万亿至万亿元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的区间研究表明,健康产业收入分配弹性较高,健康产业正在成为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起着重要作用东城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走“高端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之路,进一步强化服务经济主体地位,这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为发展健康服务业带来强劲动力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扩大供给、提高消费能力,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 并明确提出: “到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文件的发布明确了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更成为引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逐渐形成了以其为核心配套的一系列实施办法与建设标准北京市政7 / 36府也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至年,全市将通过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符合资质的个人开办诊所、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等方式,打造功能完备、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东城区健康服务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体育行业也从单纯靠国家的“独轮驱动”转变为政府、社会、市场、大众共同推动的“四轮驱动”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对健康服务业有着巨大需求从世界健康产业发展历程看,当一个国家人均达到美元时,健康产业就会崛起;当人均达到美元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