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册解读,,第一部分 八(上)册宏观解读,单元组合的特点:八(上)册仍以内容主题组元,采用“合成单元”设计思路,把读、写、听、说优化组合起来,体现了单元整合的多角度多层次性一、教材主要特点概述 选文的特点:篇幅短小,情趣盎然,可读性强选文内容既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如 二、三、四单元),又体现了时代特点(如一、五、六单元)呈现方式的特点:教科书的编者语,文笔优美,抒情性强,启发性大措辞人性化、民主化、个性化,少用或不用命令式,多用祈请语、商榷语、启迪语所有编辑设计,皆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探究练习的特点:练习体现了“三维度”统一,人文工具“一张皮”八(上)册练习设计仍采用“四型题”,即文化内涵探幽题、品味感悟题、语言应用题、背诵积累题练习设计据纲扣本,贴船下篙课外延伸题,根仍在“纲”、“本”之中练习每课编写3~4题,形式庄重而不乏灵活,层次清晰而富有变化简而不单,丰而不杂,活而不乱,实而不死尊重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体现民族语文的特点语文就是要强调姓“语”,强调积累,强调实践,强调熏陶感染编写理念的特点: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养”,就是平日的修养,就是素质的养成语文素养”是《课标》的核心概念,它是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重构和发展起来的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要把它们统一起来,整体理解,整体提高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讲工具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讲人文性,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整合优化,全书的主题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构成了一个时空广阔的语文互联网全册30篇阅读课文,编为六个单元:长征组歌,爱国情怀,至爱亲情,江山多娇,人与环境,高新科技二、几个板块的综述(一)“阅读”综述课标语录: 教材选用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文言诗文6课:《晏子使楚》(《晏子春秋》),《人琴俱亡》(《世说新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钱泳的《治水必躬亲》,《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小说4篇:中国小说2篇(《草》、《甜甜的泥土》);外 国小说2篇(《最后一课》、《父母的心》),30篇阅读课文中,文言诗文6课,占选文总数的20%;现代文24课,占选文总数的80%。
文 言诗文的比例,在国标本的修订中,将逐步提高到30%左右现代诗歌2课:《〈长征组歌〉两首》、《长征》,说明文6课:书序2课(《苏州园林》《从小就爱科 学》),有关航天、克隆、转基因、纳米各1课人物传记1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电视文学剧本1课:《长征》(节选),散文10篇:现代散文2篇(《背影》、《我的母亲》);当代散文8篇(《老山界》、《枣核》、《阿里山记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归结:30篇阅读课文中,分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精读教学目标一般是多维的,文本解读一般是比较深入的多角度的,教学的形式一般是多样的;而略读教学目标是比较集中的,文本解读只粗略感知不求甚解,教学形式一般是比较单一的每单元的5篇阅读课文,教师可自主确定精读、略读的篇目和比例,精读一般不少于3篇课文3. 诵读诗文13篇,古诗9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己亥杂诗》《望岳》《钱塘湖春行》《飞来峰》《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其中唐诗5首,明诗1首,清诗2首文笔精华:精选了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中的2个片段,内容上与“人与环境”单元相配合。
现代诗3首:《诗人·领袖》《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课标语录: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归结:“诵读欣赏”是一个富 有特色的创意教学中要 坚持以“诵”为主,赏诵结合切莫以讲代“诵”,以讲代“赏”;或以背代“诵”,以背代“赏”;或以练代“诵”,以练代“赏”诵读欣赏”课文,都要求熟读成诵,其中的古代诗文一般要达到背诵要求诵读欣赏”课文,一般以1课时处理作文,就是写话就是用自己的话写自己要说的意思,而不是用别人的话写别人说过的意思 解决作文老大难问题,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 作文是逼出来的,是自己写出来的,好作文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二)“写作”综述 1.对作文的应有认识:课标语录: 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2.写作板块的结构:“写作”板块由知识短文、练笔题、修改作文三部分构成知识短文”篇幅短小,精当精练,亲切可读练笔题”开放性强,启发性大,让学生自主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修改作文”,短小而实用写作”板块的设计,做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内大作与课外练笔相结合,记叙文与应用文练笔相结合,写作与改作相结合,自成体系,科学合理第一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头有尾)4题:记叙文2题,应用文1题,观后感1题/重视标点符号第二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详有略)3题:记叙文2题,随笔1题/克服“一逗到底”的毛病第三次: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有条有理)3题:记叙文2题,应用文1题/学习标点符号运用的方法3.“写作”板块的内容:,第五次: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穿插抒情议论)3题:记人1题,记事1题,编科技信息集锦1题/标点符号的4种情况修改第六次:自由作文可写科幻类想像文章,也可写身边的人与事第四次: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注意顺序)4题:参观、游览各1题,应用文1题,观察笔记1题/标点书写要合乎规范归结:作文练习题的设计,大多 只提供材料范围,题目由学生自 己拟定,不搞“遵命作文”、“出题逼文”每次作文训练一般以3课时处理,作前指导与当堂写作2课时,作后讲评1课时每学期作文8次左右,含“专题”与“名著推荐与阅读”中的作文练习当堂习作的速度,要求40分钟能写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作文批改可采用多种方式:教师精批、略批、面批,学生自批、互批,采用何种批改方式,要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三)“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 综述课标语录: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况中进行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第一次:当一次主持人(设计串联词、一段开场白和一段结束语),第二次:一姿一容总关情(表情、身姿、手势 、目光等体态语言的运用)(设计一段独白, 配以体态语言/在“一分钟讲演活动“中, 用体态语言传情达意),第三次:假如我是导游(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当 地景点)(设计一段新景点解说词),1.“口语交际”在八(上)册中安排了三次,分别安排在一、三、四单元内归结:口语交际是口中表达心 中所思,目中所见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专注地倾听别人说,大胆地自己来说口语交际”活动课堂上一般以1课时来处理第一次: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制订计划,了解背景,具体联系,听取介绍,仔细观察,写下 感受,口头汇报,写篇通讯),第二次: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听《新闻联播》,记下主要条目/看电影电视,讲故事 情节,讲得完整、生动、形象),第三次:师生自行设计(主题:了解高科技、学习高科技、展望高科技),2.“综合实践活动”在八(上)册中安排了三次,分别安排在二、五、六单元内。
归结:“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课标》 设置的一个新板块教学中必须做到: 要有综合性较强的语文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去学语文;要在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指导活动方法,跟踪活动过程,组织成果检查与交流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课前准备、课堂展示的原则,课上一般以1课时来处理四)“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 综述“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是全新的板块,是全册的亮点,闪耀着创新的火花课标语录: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长城: (阅读·参考:3篇文章,3则资料)(讨论·研究:6个问题)(写作·评析:3点要求),汉字: (看图·读文——7幅图片,2篇短文)(游戏·活动——6种方式)(探究·学习——7个题目),1.专题(八(上)册安排了两个专题,分别安排在二、六单元之后归结:“专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课标》 对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跨学科领 域的课程目标专题”有探究式、情境式、体验感悟式、言语实践式4种形式。
八(上)的两个专题属探究式这一板块的教学,老师应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对专题材料进行一定深度的阅读和思考,主体课文精读,其余课文自读;组织学生按要求开展讨论活动;指导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问题作不断深入的探究专题”教学一般以4-5课时来完成2.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推荐阅读(阅读全书)思考交流(精读3个片段,围绕问题,讨论交流)写作活动(3点要求),归结:整本书的阅读必须坚持这样几个 原则:学生自读、教师引读的原则;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原则;略读为主,略读精读结合的原则,节选在教材中的片段应该精读这个板块的教学,教师应采用如下方法:指导读书笔记的写法;组织读书报告会;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进行写作训练;组织读书竞赛活动这个板块的教学一般以4-5个课时来完成附录一:应用文示例(规划、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附录二:名家书法赏析(米芾、赵孟頫),附录三:修辞简表(列出比喻、拟人、夸张、排比4种修辞格,还有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安排在九(上)册中),(五)“附录资料”综述,附录四:词语表(逐课列出,共843个词语),三、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国标本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的,因而要使用好国标本教材,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
自觉克服以往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行为2. 要使用好新教材,必须先通读新教材,一课一课读,一单元一单元读,一本一本读,有条件的还可将新旧版本对照读从整体上弄清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标”,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眼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运用教科书的各项新设计,实施语文教程3. 要使用好新教材,必须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坚决克服满堂灌,既刹住讲风太盛的错误倾向,也要防止满堂问,连环问,以问代读,以问代讲,搞热热闹闹的满堂灌课堂教学务必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不要刻意求新,而要在素质养成上扎扎实实下功夫4. 要使用好新教材,必须活用好教辅材料(供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所谓“活用”,就是要做资料的主人,不做资料的奴隶,做到资料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资料所用要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而不能以教参的解读代替自己的解读,更不能以教参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第二部分 八(上)册微观解读,理解教材,一要正确,不能出差错,出科学性错误;二要深入,要“深挖洞,广积粮”,要深入浅出,不 能浅入浅出。
一、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努力做到“懂”、“会”、“熟”、“化”理解教材,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然后要理清思路,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还要揣摩语言和技巧,体味这样写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