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徘徊(huái) 婆娑(suō) 冠冕(miǎn) 矫揉造作(jiāo)B.元勋(xūn) 缄默(qiān) 顷刻(qǐng) 锐不可当(dāng)C.脸颊(jiá) 庇护(bì) 桑梓(zǐ) 悲天悯人(mǐn)D.亘古(gèn) 苍劲(jìn) 诡谲(jué) 铢两悉称(chèn)2.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世事本就难料,与其瞻前顾后地在原地踏步,不如大胆地去尝试看看这是一个选择关系复句)B.小亮学习刻苦认真,成绩远远超过贪玩的小明,小明只能望其项背,追赶无望。
这句话中的成语“望其项背”使用无误)C.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其中“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没有歧义)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很有礼貌,常常在对话时准确使用谦辞和敬辞例如:“令尊”“贵府”“不吝赐教”“抛砖引玉”等是敬辞,“不才”“犬子”“寒舍”等是谦辞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为传承找到了一条宽广而新颖的途径B.中国高铁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让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享有世界领先的幸福感C.针对春季传染病频发的客观实际,湖北省药监局、教育厅联合召开全省学校食品安全电视会议,部署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D.《红海行动》通过表现国力强盛和大国威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看来能否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取决于电影的质量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歌》)苦将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出师表》中,表达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作品选段,回答问题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以上内容中的“老弟”指的是 结合作品,选段中“冒牌的英雄主义”指什么?主人公最后所选择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又是怎样的?二、阅读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①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上①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②,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③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④,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毋尽言!”①上:指唐太宗②愎谏自贤:对别人的劝告态度刚愎自用,认为只有自己才最聪明正确③虞世基:隋炀帝重臣④弑:君主被臣下所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臣岂能独全谄事炀帝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3.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些可贵之处?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①广西时侬智高②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③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元规④,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②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
皇祐四年起兵反末,自称仁惠皇帝③燕;通“宴”,宴请④孙元规:时任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刺西路安抚使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聚室而谋曰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深孚众望C.次夜燕从军官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齐人三鼓 是夜三鼓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可以一战 皆以美于徐公C.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曹刿的智谋和才能过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能沉着、冷静、果断B.(乙)文,狄青关心手下将官,在上元节为他们举办宴会,这是他取胜的关键C.(乙)文中,“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D.要想战胜敌人,必须讲究谋略这个道理在(甲)(乙)两文中均有体现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使人谕孙元规,令暂主席行酒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B.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C.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D.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2.解释下列语句中字词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劳其筋骨 劳:(_____)势已如是 是:(_____)非徒愈病 徒:(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10.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被废黜的国王周国平①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②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惟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③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
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④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这个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我愿把他们恰如其分地称作“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曾经是一个大批判词汇,可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