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课——为后进生打开一扇窗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54KB
约4页
文档ID:462654870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思想品德课——为后进生打开一扇窗_第1页
1/4

思想品德课——为后进生打开一扇窗 [内容提要]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先对后进生的表现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作了简要分析,然后从思想品德课的角度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提出了一些拙见[关键词]   后进生  思想品德课   转化[正 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而这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不就是另老师头疼的后进生吗?通常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品行不良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有的吸烟、酗酒、盗窃,打架闹事 二、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后进生的言行常常表现出反抗的情绪例如,认为违反纪律甚至跟老师顶撞是“勇敢”,而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是小人所为,而同学之间重感情,讲义气,常常感情用事三、学习成绩不佳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聪明但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总之,他们是一些老师的“眼中钉”,同学们对他们厌恶,家长对他们无奈,而他们自己更是自暴自弃新编的初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它与传授文化知识中渗入德育内涵的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并不以传授文化知识作为其主要功能,而是借助这些文化知识为载体,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教育因此,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者更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作为一个随着新课程成长的年轻的思想品德老师,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后进生”转化的浅见一、 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后进生往往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做小动作、看小说、发呆……他们认为老师讲的自己听不懂,也懒得听而一些老师只要他们不影响课堂纪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缺乏应有的关爱、尊重和信任,最终是破罐子破摔,继续差下去,一步步走向错误的人生 但后进生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他们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

如果我们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理解、信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温暖后进生灰冷的心灵,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拉近与后进生心理上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常常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作为上课的素材比如在上《享受学习》这课时,我发现那些后进生的眼神是不屑的于是我把他们的疑问说了出来:“有同学一定在想,学习可是苦差事,怎么可能是享受呢?”“哈哈……就是,还有一大堆作业呢!”下面马上有学生嚷嚷那好,今天就让大家倒倒苦水,说说学习到底有多苦?”对于回答这样的问题,那些后进生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们自然也很乐意回答每天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狗还晚作业一大堆,都没时间打篮球了要考试,考的不好要被老爸打……这些在主课常常被忽视的孩子,这时似乎找到了发泄的途径,尽情倾吐等学生倾诉完后我说了自己的故事老师也曾和你们一样,讨厌学习,甚至想离开学校,离开家去流浪我的述说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共鸣,尤其是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他们在那么认真地听我说。

一天,我从家里出来假装去上学,然后又请同学帮我在老师那请了病假终于不用去学校了!我窃喜可还没高兴多久突然我又害怕起来,不上学我干吗去呢?玩吗?同学们都上学去了找谁玩呢?真的去流浪吗?钱呢?去乞讨吗?会不会被坏人抓走呢?越想越怕,最后飞跑着到了学校,虽然迟到了,还挨了老师的批,可那时我觉得连老师的批评都是那么亲切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几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低下了头,他们在思考后来我又让班里成绩好的学生讲了他们享受到的学习的乐趣,那些后进生也听得那么专注我知道,他们心中一根敏感的神经已经被触动了那堂课后午修去教室纪律果然好了不少,有个调皮蛋居然还在和数学课代表争执一道题目学生感受到教师平等待人的民主风气,能激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师生之间的所谓尊卑之别自然冰消雪融,师生之间天敌的感情疏离与心理对峙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后进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再有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对后进生的转化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非常喜欢养狗,常常花费很多钱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长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

有一天,狗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正在这人生气之时,看到狗儿自己转过身来,乖乖地舔食羹匙,此时他才回过神来,发现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喂狗吃鱼油的方法 这个故事和我们的教育学生何其相似,我们在教育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我们以为对他们是一片爱心,都是为他们好,可学生却不领情,甚至奋力抗拒,为此,老师觉得学生很不懂事,有的就此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可学生为什么要抗拒呢?他们抗拒的是我们的爱心还是我们给他们的东西呢?都不是,学生抗拒的是我们的给的方式所以说,转化这些后进生,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对于那些成绩差,又自卑感比较强的人,重要的是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在课上把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参与课堂的讨论,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比如在讲《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问他们:“你或你的家人在消费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不合理的事?”“那时你们是什么感受?”“以后还会再去那买吗?”在上《丰富多样的情绪》时,问他们:“你现在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如果明天就可以去春游了,现在你又会是怎么的心情呢?”这是平时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很容易回答。

但即使有时他们回答得磕磕绊绊,老师也要用微笑、鼓励的眼神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象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也正是这个道理以后可以慢慢增加问题的难度 对班上那些有点小聪明,但又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教师要经常提点他比如老师可以边讲课边不知不觉看似无意地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聪明的他一定知道这是老师在提醒他了在小组讨论时,给他们比较艰巨的任务,让他们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无暇开小差这样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学生提要求,而且要尽量多地提要求对学生提要求实际上也是一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对学生潜能的一种肯定三、 善于赏识后进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差的,但心灵手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如讲授环境保护的内容时,开展“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大赛,让有这方面才能的后进生体验成功和被赏识的愉悦。

有的喜欢玩电脑的,无心学习,教师可以故意让他“帮忙”设计制作一个课件,并在上课时使用有的课外知识丰富,就让他做“新闻播报员”……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四、趁热打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后进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但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反复抓,抓反复”的决心,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五、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多方结合,共同为后进生做好后盾工作新课程改革以后,思想品德课程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贴合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教材中大量的图片、让人感觉亲切的文字、来自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多媒体的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些都给思想品德课教师为后进生培养健康的思想品德提供了重要条件。

思想品德教师更因利用好自身学科的优势,担当起转化后进生的重任但是后进生形成的根 源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以及学生个人的原因,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要治愈后进生的病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多方结合,共同为后进生做好后盾工作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学校内政教处、班主任、思想品德老师和其他任课教师之间要达成共识,经常互通有无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7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班主任兵法》,万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