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对课改的反响61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KB
约8页
文档ID:206109247
社会对课改的反响61_第1页
1/8

社会对课改的反响活动成员:吴梅(组长)、李彦删、张杰、閤希、董明力、王康进、王寒露、 高燕活动主题:就“社会对课改的反响”进行探究活动内容:主要来自与课改密切相关联的人的评价,以及外界对课改的看法活动H标:弄清社会对课改的反响一位教育家说:课程改革作为教育的一•项大变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的确,课程改革牵涉到的不仅是课程,还有教育机制,更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上 的变革,因此,课改之路注定要布满荆棘,甚至是在一片责骂声中艰难跋涉下 面我们要看一下主要來自与课改密切相联的老师、家长、学生的评价及外界对课 改的看法许多教师认为,以学校现有的课时安排,教学任务根本完成不了新教材增 添了许多新课文,新教材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传 统的文本研习外,活动体验和问题探讨成为新的教学方式,面对这些新东西,众 多教师感到陌生,不理解,不适应;而最担心的根本问题是不知道考试怎么考, 过去都已经习惯了考什么教什么,在不知道考什么的情况下,凭着先入为主的观 念,把不放心的全补给学生现在不少教辅读物也没有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 盲H拔高,不仅给教师带來困惑,也给学生带來困惑•所名片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说:我不想搞课改了。

语气小充满激愤之情 他说:这学期刚开始,大家都对课改充满希望,口己看了新教材之后,也觉得挺 好,但两个多刀下来感觉课改实在没办法实施下去,因为环境还是原来的那个环 境,动不动就是刀考、质量分析,什么都还是按老一套在做,老师的创意根本尤 法实施这样下去,课改不就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吗?甚至不是新鞋,只是把旧鞋 子洗洗而已对于新课改,很多老帅都有以上的抱怨与困惑,始终感觉,课改的理念了解 了不少,但太虚,姜研究章节怎么上,要面对i个个不同的学生甚至有的老师 抱怨,课改没有考虑到教育操作的复杂性但是,在众多的抱怨与指责中,也有教师认为,在传统的师生关系里,学生 没有自由言论的,没有主动的参与,而新的师生关系是人文理念下的平等、共亨, 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吸纳,平等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或角色互换, 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乂能使学生参与;在知识共亨的时候,学习集体 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开放学生的学习心态,体现学生的主休性,放学生的创造 力,让学生有更多思考时间,有更多活动余地,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 的思维法力得到最好的发展虽然,课改的蓝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它是一个碰撞摸索的过程,是 一个不断面对问题,挑战问题,乂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但许多教育工作者(教师)都坚信,面对未来,面对世界,哪怕再艰难,的 基础教育必须选择课程改革。

为前不少家长对课改都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都觉得课改当然好,口己也希 望孩子能发展综合素质去应对未来的社会竞争,但这建立在搞课改不会影响到高 考成绩的前提下,如果连大学的平台都没有丄去,还谈得丄未来的竞争吗?从家 长的角度来说,就是:你改可以,但要我的孩子先进了大学再说也有家长十分赞同课改认为课改是未来知识化、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 求,在课改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巧妙点拨,为学生指点迷津,拨开云雾, 给学生创造遐想的空]、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敏捷性,从而使学生可以 善于全面地、深入地思考问题,能解决问题大部分家长觉得,不同于过去的课程,让老师一味的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 生,现在让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口主交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知生活中现象,去探索,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大胆质疑,跳岀思维定势,获得 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育工作的本质,不论是从国家长远发展潮流来看,还是从 孩子自身发展来看课改都应坚持,因为过去的应试教育与这个社会的发展格格不 入,已经out 了,只有素质教育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应对国际竞争, 教育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当然,由于课改的宣传力不够强大,也没向整个社会扩大其影响,一些家长 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新的说明性,它有什么要求?需要怎么实验?所以对其评价 也就无从谈起。

课改与学生的联系是最紧密的,故上网收集了如下数据,并分别做出评价第一、 学生眼中的新教材:1、新教材对你今后的发展作用:认为作用大的占49.6%, 一般的占36.4%,不大的占14%绝大多数学生是接纳认可新教材的,这为新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使用提供了学生基础学生认为,新教材不呆板,既有丰富的知识 乂有乐趣、教材难度一般,知识联系较广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太 简学,应加深难度、特别是数学课本的知识结构不够完事,需要改进2、 对教材中的知识掌握:能掌握的占34. 3%, 一般的占56.7%,不懂的 占19%大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少部分学生能完全掌握和不能掌握说明对 知识掌握的个性差杲较大,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材知识有待探 索3、 你的作业:能完成的占73. 6%,不能完成的占9. 8%,有吋抄袭占16. 6%0 多数学生能完成新教材的作业量,为科学制定“减负“措施提供了依据但不 能忽视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不能完成和抄袭4^你对校本课程的感受:有趣的占62.6%,无趣的占14%,尢所谓的占 23. 4%o大多数学生认为,校本课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与技能融合, 学有所用但也要看到有不少学生处于盲从和无趣之中,有待提高本课程质量 管理。

第二、 学生眼中的教师1、 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节课:全讲的占31.5%.讲练结合的占62.%, 学生提问的占6%o绝大多数教帅转变了教学观念,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但 也有不少教师“满堂灌“,不符合课改要求,要让出更多的吋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你在学习过程中参加讨论,制作的态度:积极的占30, —般的占 61.2%,不积极的占&8%教师应多指导讨论、制作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 生融入课堂主动之中,在学习吋间上应有弹性、多实践,真正使学生学习方式 的变革3、 你在学习中的问题要解决:与老师、同学的占86.6%,与父母的占 9.8%,无法解决的占4.6%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是学问的导师、能与老师平等 交流是民主的表现,但也不能忽略部分学困生问题第三、 学生眼中的自由和创造性1、 你提出过口己的观点吗:有的占40%,占27.7%,不想提的占33.3% 由此可见,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还有较大距离、不论学生是否愿意,老师要创 设环境,提供创新平台,让每位学生有所见解,有所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 族的灵魂,是新课改的最根本所在2、 你的课余活动时间:多的占21.3%、不多的占58.3%,不感兴趣占 20.4%o显而易见,“把吋间还给学生、多开展课外活动选修课”,还远不够新 课改要求,“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存在。

学生普遍反应,课余吋间要长 一点,多开展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班级多订一些报刊和课外阅读的书籍, 老师应有H的、计划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课余吋间、真正做到“多而不散、活 而不乱”第四、 学生眼中的评价机制1、你认为实施期末考试:可以的占43.2%、不可以的占19.7%、要改变 的占37.1%对于考分定学生的做法在开始发生裂变,要求改变的比例大为增 力II,学生认为期末成绩和平吋表现一起考评,这样才公平,单一的知识型检测 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不能作为老师、父母判断我们好或差的唯一标准2、你认为怎样评价你才好:用考试方法的占25.6%、用考试加考察的占 57.3%、不知道的占17」%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新课改的发展性评价更为科学、 合理、期末测试只占一定比例,对心理、方法、态度、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才能真实反映我们的全面成长以上为教师、家长、学生对课改的理解以及自身评价,那么整个社会呢?当 然众说纷芸因此,我们尽量例举,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社会对课改的反响”, 同吋,也反映出此评价是十分真实的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九俊:很多老师担心,搞课改高考会不会吃亏? 但反过来如果你不搞课改,考试改了,你能适应吗?有些老师为了应付高考恨不 能与课程“零距离”,其实,学科课程是一个知识体系,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应该 循序渐进,而不是碰到一个知识点就马上用应付高考的办法去解决,这样教帅教 不好,学生也学不了,反而事与愿违。

另一•方面,高校招生改革也要配套进行, 比如自主招生,今年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更看重面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其 实就是一个信号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稽裘:我觉得当前最大的阻力还是观念,观念决定了 方向实际上任何社会进步必然以观念进步为先导,我们首先坚定了大方向不要 动摇,遇到问题就会正视它并解决它,而不是一有问题马上就怀疑方向的正确性 一个国家的课程从根本上而言体现的是国家的主流文化,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 征途对课程进行改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这20年 来,在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之后,我们的教育开始 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墨迹,而大众教育就需要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发展要求,为 了每个孩子的成长,课程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去改有位作家说:课改不仅仅是老帅的事情,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事,只 有大家都坚持课改的精神,来为课改做好政策保障,创新制度,才能让课改最终 得以顺利实施课改是系统工程,不能把担子都压给老师有位校长打了这么一个比方,我们是车,等着上面指示开往什么方向,但上面告 诉我们,你们先开起来,我们再指定具体方向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南辕北辙, 最讨巧的办法就是原地不动。

在不知道高考“深浅”的情况下,有的学校一方面 执行课改要求,一方面却暗暗拿老课程来补,但结果是严重加重学生负担;还有 的学校则抱着“情况不明,就地扎营”的态度,继续按老的一套搞有不少人提 出,既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为什么不早点让指挥棒发挥威力,引导大家实施新 课程呢?甚至有人断言,评价改革不跟进,推进高中课改将走进死胡同一位家长说: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的“炮轰”,正是对课改 寄予了太多太多的厚望,正是为了让课改在前行的道路上少一些曲折,多一些平 坦,少一些错误,多一些成功然而,“炮轰”后该做些什么?真心盼望着那些教 育专家学者们能蹲下身来,能静下心来,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如何面对新的课程 改革,如何真止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真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某人大代表说:我们要从大局来考虑,对整个国家、民族长远前途有好处的, 再难我们也要做下去,有了这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解决新旧交替需要有个磨 合的过程,这中间出现种种问题不奇怪,一出现问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尢论 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校长、老师,都要各司其职,考虑如何解决,怎么解决才能 行之有效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老师的艰 苦创业,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和结合,方能取得成功。

不论H前的实验结果如何, 课程改革的步伐是不能停止的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祖国未 来的需要安陆一中的教师们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正在努力地去 探索,他们深信: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小组成员:XXX指导老师:XXX。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