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工程施工工艺打井工程施工工艺一、施工工艺流程确定井位→准备工作→施钻→下管→填料→洗井→抽水→验收二、施工方法(一)测量放线根据监理人员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准,按国家测绘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 测绘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 根据施工图纸坐标采用全站仪进行井位放样, 钉立桩位或洒白灰圈定, 以确保井位准确定位尺寸允许偏差≤ 10mm二)施工准备接到进场许可后,确定井位,组织设备进场,进行电源安装,泥浆坑、蓄水池的开挖,全部准备工作就绪后准备进行施工三)钻机定位采用地质钻机 300 型进行钻孔 , 钻机定位后必须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同时调整钻机垂直度,垂直度运行偏差≤0.5%,钻尖应对准井位中心,其水平位置允许偏差 20mm,将高程引到可靠便于施工和检查的位置处,并经监理复核后方可开钻四)泥浆配制泥浆配制 1.1 ~1.2kg/cm 3,粘度 18~22S含砂率≤ 12%,并根据地层情况控制掌握,必要时适当掺合膨润土,以保护孔壁五)成孔整个成孔过程采用反循环工艺, 控制塔架垂直度, 第一根钻杆钻进时一定要注意, 因此时钻具重心高, 送浆管偏心受力, 钻具易晃动;根据井径、孔深、钻头种类钻速、泵的扬程和土质情况, 掌握进尺度,做好钻孔记录, 选择合适的重型钻头或安装稳定器及导向装置, 以减少钻头、钻杆摆动问题和因土质不均引起偏水现象; 检查钻杆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一般应≤ 0.5%,应经常检查赶过此值时应进行纠偏。
打井工程施工工艺(六)清孔泥浆护壁的井孔 , 采用比原钻头直径大 10~20mm的疏孔钻头扫孔, 破除附着在开采层孔壁上的泥皮孔底沉淀物排净后,及时向孔内送入稀泥浆,使孔内泥浆逐渐由稠变稀,不得突变出孔泥浆密度应小于 1.1g/cm 3,出孔泥浆与入孔泥浆性能应接近一致,即可得终孔深度,孔深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孔深的正负 2/1000 ,井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20mm;孔斜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七)井管安装井管的安装采用托盘下管下管前要校正孔径,实测孔深用两条钢丝绳十子交叉过井盘孔兜住井盘, 将井管逐节放在井盘上, 边下边连接,待管子下到设计深度将钢丝绳抽出井管的连接用水泥沥青结合,把水泥沥青抹在两节管子接头处,然后将上一节管子压到下一节管子上,把管接头休整一下,再用6-8根竹板条均匀的用 8#线捆于四周,以防错口,做到对正接直 , 接头处的强度达到下管安全和成井质量要求八)回填砾料填砾是管井建造的一个重要环节, 填砾规格严格按照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水井技术规范》 SL256-2000 进行施工,中粗砂含水层、填砾厚度不小于 100mm,细砂以下含水层,厚度不小于 150mm,滤料选用磨圆度好的硅质砾石,以圆形卵石或砂料为宜,质地坚硬,不含化学成分,经过严格筛分,合格率大于 90%,不得含土过多,或含有其他杂质。
根据钻孔记录, 确定各含水层高程,有二个以上含水层时,应将两个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分为二段,下段为隔水层厚度的 4/5 ,填入与下部含水量相应的规格砾石,上段为 1/5 ,填入上部含水层相应的规定砾石九)井管外封闭打井工程施工工艺进行井管外封闭前, 将所需的粘土球及粘土数量、 计划填入深度计算妥当,并准备一定余量填入方法与填入砾石相同,应注意防止因粘土球填入井孔受压缩致使填入的砾石错位, 一般填入粘土球的数量应比封闭层实际需要的各填 25%左右,粘土球直径为 25mm呈圆形,用优质粘土制成,对粘土球在泥浆中心,溶化时间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粘土球湿度安装井柱状图,将最下含水层砾石填入,再用 25mm左右半干状态粘土球徐徐填入, 填至计划位置, 依次类推,进行井管外封闭十)洗井3井管安装完毕后,采用 9m空压机同心式方法洗井,把管井中的泥土、细砂、泥浆等全部清洗,保证管井达到正常出水量洗井应先上后下,逐步下入,抽水量应先小后大交替进行,振荡洗井,加大地下水循环能力,增大流量, 直至水清净符合规定;洗井结束将泵下至一定定深度进行抽水工作,抽一段时间将泵上下浮动进行二次洗井抽水水位稳定后进行抽水工作,采用最大降深,延续时间不少于是12h,流量稳定并观测水位,测出最大降深;井口在没下水泵前应加保护盖,防止异物掉入井内。
机井钻孔示意图 砼预制井官安装示意图型钻机泥浆池钢丝绳砼预制井管井 盘(十一)抽水试验打井工程施工工艺1 . 抽水试验前应进行洗井工作,采用活塞洗井或空压机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无沉淀2 . 抽水试验降深采用不间断3次降深,在正式抽水试验前要进行试验抽,以便确定最大降深,最小降深不宜小于 0.5 米,然后按其最大降深值的1 / 3、2 / 3、3 / 3分三次降深抽水,基岩含水层中的抽水量深宜从大到小, 松散层含水层中的抽水降深宜从小到大 每次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4 h,透水性弱或较弱的含水层抽水应适当延长稳定延续时间, 同时满足涌水量和动水位稳定的要求 水位稳定标准:水位波动值不大于 3cm;涌水量稳定标准:最大涌水量与最小涌水量的差与常见涌水量之比不大于 5% ,且无连续增大或变小的趋势3 . 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应同时观测,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时的第5、 10、15、20、25、30、35、40、45、50、55、6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 30min 测一次水位测量工具宜采用点测水位计4 .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载所发生的有关情况,随时检查和观测记录,并现场绘制 Q-S 或 Q- h 曲线和S -t 与 Q-t 曲线,以便进行分析校核抽水结果。
5 .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位1、2、3、4、6、8、10、15、20、25、30、40、45、60、80、100、120min,以后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十二)管井验收1. 管井竣工后, 应由设计、施工及使用单位的代表,在现场按下列质量标准验收:⑴管井的单位出水量与设计单位出水量基本相符 管井揭露的含水层与设计依据不符时,可按实际抽水量验收;⑵管井抽水稳定后,井水含砂量不得超过二百万分之一(体积比);打井工程施工工艺⑶超污染指标的含水层应严密封闭;⑷井内沉淀物的高度不得大于井深的千分之五;⑸过滤器的安装误差± 300mm;⑹井身的弯曲度井深 100m以内,井身顶角倾斜,不能超过 1°;井深 100m以下的井段,每 100m,顶角倾斜不得超过 1.5 °;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2. 管井验收时,提供下列资料:⑴井的结构、地质柱状图;⑵岩(土)样及填砾的颗粒分析成果表;⑶抽水试验资料;⑷水质分析资料;⑸管井施工及使用说明书三、技术要求(一)《供水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GB50027-2001);(二)《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SL320-2005);(三)《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四)《供水管井技术规程》(GB50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