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议共和县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前景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47KB
约7页
文档ID:231440380
浅议共和县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前景_第1页
1/7

浅议共和县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前景摘要:“十一五”以來,共和县始终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实现农牧业 生产集约化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和农牧业内部潜力, 积极探索和实践以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 的生态农业模式从而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牧业收入 的综合统一开辟了新的途径关键词:共和县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 发展思路 发展前景1共和县实施生态农业经济的背景分析共和盆地地处干旱荒漠草原和半干旱草原生态地理环境中,其生态系 统十分脆弱20世纪以来,由于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原来就很脆弱的 生态系统普遍面临着口趋恶化的势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來,虽然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总趋 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1. 1干旱缺水口趋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共和盆地干旱、大风、沙尘暴筹口然灾害频繁 发生,成为影响共和县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索之一进入20世纪90 年代以来,降雨量明显减少,地表蒸发量逐年增高,大部分河流干涸,使 原本干旱缺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1・2退化草场面积逐年增加从共和盆地草地退化情况看,由于超载放牧和草地配套建设滞后,草 地退化十分严重,退化面积达449667hm2,其中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 150667hm2,每年损失牧草8954万kg,相当于6113万只羊单位全年的饲 草量。

1. 3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日益增长的人与口然不和谐因素作用下,一些地 方滥垦、滥牧、滥采自然资源造成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1995年 至1999年的5年中,共和盆地开垦草原面积达680hm2,水土流失总面积 达 660000hm2o1・4 土地沙化不断蔓延共和盆地土地沙化面积1266667hm2,其中严重沙化面积10282667hm2, 强烈发展中的沙化土地6511333hm2,正在发展中的沙化土地324665hm2, 潜在沙化土地775040hin2o冃前,严重沙化土地而积每年以1200hm2的速 度扩展1・5农村能源危机加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退耕还林(草)、休牧育草、封山育林工程的实施, 农牧民所依赖的秸杆、畜粪、薪柴等生活燃烧逐年减少,缺能问题口益突 出,已成为制约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之一2共和县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路与途径加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一项复杂 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但要切实做好生态经济这篇大 文章,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背景的分析和反思,如何 做到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乂耍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共和县委、县政府从政策和实践上作了有益的探索2. 1战略抉择立足县情,创新思路,遵循牛态经济学原理,紧紧抓住实施“菜篮子” 工程、“西繁东育”工程和设施农牧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农村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提高农业资源综合效益为冃标,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型经济的认 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位,建立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 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基本思路是以农户为主体,以土地资源为基础, 以大户开发为依托,实施沼气池、人厕、猪舍、H光节能温室、畜棚等“五 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并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池为纽带,温室种养为 根本,将种植、养殖、有机肥、燃料统一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通过资源 的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生 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2・2政策引导2.2.1为保证“五位一体”生态农业的稳步推进,要坚持统筹城乡发 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而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 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2.2.2在稳定现有各项农牧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 金投资向“三农”倾斜,逐步探索建立稳定的农牧业投入增长机制2.2.3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税收、信贷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每年从县财政的支农资金、农发贷款、扶贫贴息贷款中切出一块,优先支 持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养殖户和一般农户养殖业;对新建、扩建的龙头企 业协调解决一定的启动资金;对市场前景看好的农牧产品及其加工项目在产品销售、项目立项、技术引进、资金注入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2. 3服务到位2. 3. 1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全面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人员 联乡镇包村制度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治防疫通报制度,全面实施“良种工 程”,定期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把先进技术落实到田块畜圈,通过示 范带动,提高农牧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2. 3. 2健全了农牧民培训体系 结合实施“阳光工程”和“科技入户工 程”,大力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2.3.3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 施,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市场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农畜产品的有效流 通拓宽渠道2.3.4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以县信息中心为依托,乡镇农科部门为 网点的信息平台,为农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及时准确收集、分析、提供农 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市场价格等生产、技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 少市场风险2. 4基础优先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要 围绕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和兴建推动农牧业经济增长,涉及农 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田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生态建设和农村牧区 公共设施等项目,以草场围栏、日光节能温室、高标准牲畜暖棚、村级道 路硬化工程、无电村通电、农牧区通讯网络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 程为主,进一步加大成固定资产投资,为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共和县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前景:多位一体”生态农业不仅推进集约化经营,多级利用和资源增值, 而且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同时,提高农牧 民种养殖效益,形成农牧业的生态化、有机化,实现农牧户增产增收和生 活用能的良性循环冃前,共和县在龙羊峡镇后菊花、次汗土亥、克才、 曹多隆、德胜和恰卜恰镇西台等6个村517户农户实施了 “多位一体”生 态农业建设项冃,共建成沼气池及改厕、改圈、改厨等配套设施517座, 牲畜暖棚600余座,H光节能温室100余座,养殖各类牲畜10000余头(只), 受益群众达到3000余人据初步测算,每户可多增收3000元以上3.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着传统农牧业发展模式的严峻挑战。

传统 的农牧业属垦耕式农业,以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为主,在生产方式上采 取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和农牧分离牛态农牧业,是节约资源和集种、养 为一体的农牧结合型产业共和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实施农村沼气 建设项目,发展“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等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生态农 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五位一体”生态农业的建设,促进农 牧业生产由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据调查,使用 沼气每年可节约燃煤1000kg,节约开支250元,少买化肥100kg,节约开 支200元,相当于增收450元,种菜养畜可收入3000元左右3. 2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生态环境共和县大多数农民家庭生活能源主要依靠农作物秸杆或砍伐林木,造成人量有机物浪费和森林植被破坏使用沼气取暖、做饭,替代传统的燃 料习惯,把林草效益转化为养殖效益,是探索和实践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保护相协调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和测算,一个8m3的沼气池投资2000元 左右,可以供给一户4 口之家的炊事用能,可节约薪柴2000kg,折标煤 1100kg,相当于封育0. 27hm2林地通过农村沼气建设,可增加农村能源 供应量,减轻农民用能对树木的依赖,减少了二氧化硫筹有害气体,有效 减轻了大气污染,带动高效畜牧业发展。

通过暖棚育肥等方式饲养,有效 减轻了草场压力,缓解了畜草孑盾,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巩固牛态建设成果,推动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3.3开辟优质肥源,改良土壤条件发展生态农业,是粗放型开发模式转向以资源和生态保护为主的可持 续发展模式,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共和县生态农业发展 模式,坚持以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按照资源——产 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质和能源进行反复利用,较大限度地减少资源 的消耗,实现农业内部能量与物质的多层次循环的利用3. 4带动农业后续产业,形成种养产业优势互补通过实施“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整合 产业优势,使养畜、种菜产业之间形成互为资源、互为促进、互为支撑的 良性互动态势生态农业经济不仅可以解决农户的部分能源问题,提高温 棚经济作物和养畜收益,而且能产生较人数量的绿色高效有机肥料,可还 于农田,提高农业效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