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开发建议书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9.32KB
约29页
文档ID:433694756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开发建议书_第1页
1/29

项目建议书—-—-—以非遗主题酒店为例一、 珠海市金湾区非遗项目的主要背景: 珠海市金湾区地处珠海特区西部,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三灶镇是一个 绿色宝岛,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明代《香山县志》记载:“三灶山, 三石形似名,与横琴相对皆抵南番大洋”清代同治版《香山县志•山川》 记载,“三灶山,林木葱翠,中有三石如灶故名,有田三百余顷 皆极膏腴” 1983年陆连以前三灶岛,周围是珠江口的中浅海渔场,北面有广 阔滩涂,南面是浩瀚南海拦浪山、圣堂山、轿顶山和竹篙山,三列山势东西 走向,形成“川”字地势,一条山谷河流弯弯曲曲自东向西流入浪白海 以春花园、圣堂、屋边三大村落聚于岛心,沿山开路,依水行舟来联络全岛 三十多个村庄自宋代以来,三灶人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出有自己特色的艺术 产品,如文体表演方面有鹤舞和鹤歌、生产工艺方面有“三灶帽” (竹帽)和 草袖、健康饮食方面有茶果和糖糍、精神文化方面有民俗歌谣这些民间 艺术产品曾抚育过一代代三灶岛人,影响并传播到周边地区,它源于民间, 流传于民间,如今已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1、文化的活化石将消失珠海鹤舞于 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珠海鹤舞主要 分布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它是三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模仿白鹤的神态动作,研究白鹤的生活习性而创造出来的民间舞蹈,三灶 鹤舞演绎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嬉戏等过程,造型逼真,舞姿生 动传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慢节奏的鹤舞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对新事 物的追求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动作单调、形式单一的鹤舞并不能引起 广泛的关注,因此,鹤舞面临着失传的窘境,自身传承人减少,后继乏力,还 出现了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所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利用改造自身酒店,以 非遗主题酒店为平台,利用师资与学生团队通过改编鹤舞的动作,创作出 源于鹤舞的一套人民群众喜欢的鹤舞系列,然后加工生产成鹤舞衍生产 品,比如:吉祥物抱枕、摆件等装饰品通过鹤舞衍生产品这个载体加大 鹤舞的影响力和影响面,改变鹤舞目前的发展困境2、水乡人的精神世界 民俗歌谣最能体现人们的精神世界,因为它是人们表达激情的语言形 式,是音乐的源头三灶的语言是香山话与新会话、客家话的混合体,尾声 长,较柔软,讲话如唱歌三灶民歌主要有山歌(包括山歌和白采莲)、 鹤歌、八堡歌,还有可唱可朗诵的歌谣这些歌谣见证了三灶“一方水土 一方人"的精神世界。

三灶民歌,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国初年,流传于珠海 西部地区,至今已有180 多年历史它与沙田民歌、客家山歌一起,成为 珠海三大民歌作为三灶、南水、高栏、小林等海岛居民所表达喜怒哀乐,保存着古 老遗韵的本地民歌,三灶民歌涵盖劳动、生活、情歌、婚嫁、叙事等方 面,曾经兴盛于一时据见证者回忆,三灶地区曾经几乎人人都会唱三灶 民歌,村村都有“歌手”、人们甚至见面聊天,互相调侃都用对歌的方式但如今在金湾区,真正能唱出三五首三灶民歌的人,仅约25 人这个 民族瑰宝,现如今已经濒临失传的境地,为此,金湾区政府通过各种途径, 积极保护扶持三灶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并已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珠海艺 术职业学院作为珠海本土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一直致力于珠海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利用学院地处金湾区的地理优势, 采用民间采风、调研、与民间歌手座谈、将三灶民歌引入我院实践课堂等 多种形式对三灶民歌进行研究、继承、保护和开发学校音乐舞蹈学院将 充分利用音乐表演专业与歌舞表演专业的优秀师资和专业优势,将对三灶 民歌的研究和传承与我院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实践促研究,以 实践促发展,将三灶民歌引入到现代民乐团(我校民乐团2015、2016 连续 两年获广东省专业比赛金奖)的演奏中,并将录制成唱片,在非遗主题酒 店中展示与播放,也进行销售。

以酒店为平台,以唱片为载体将三灶民歌这 一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传承下去.3、历史的痕迹追朔历史源渊,三灶编织出产于珠江口外的三灶岛,这种工艺以海岛渔 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为依托,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 年—1566年), 成熟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 年—1908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 年趋向高 峰期那时候的三灶,家家户户成年人都会编织1952 年夏,在广州举办 的“中苏友好农业产品展览会"上,三灶的 “黄线骨头篷”被送往参展,受 到好评.历经一代代编织能手的传承和创新,三灶竹草编织制品兼具生产劳 动实用功能以及岭南沿海艺术特色,是珠海农耕时代竹草编织工艺的重要 见证2015 年 11 月,“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随着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工业化、城镇化的生产 生活方式逐渐替代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渔农经济萎缩,塑料工艺品盛行,三 灶的编织也迅速衰落如今,全三灶镇懂得一两项编织工艺的人都在60岁 以上,能编织出蟹脊黄线骨头篷、五方花簸箕和藤耳礼担箩的能工巧匠,不 到 30 人现在,三灶编织必须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发展,也结合着当下 市场现实的需求,靠时代青年的智慧和技能,编织出美观实用的工艺品,以主题酒店为平台,将编织出美观实用的工艺品在酒店展示和销售,给群众 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享受,这样三灶编织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项目的必要性分析(一)政策背景 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迅速成长为 “非遗大国”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为非遗保护制定了系列文化战略, 由上至下、由快而缓、由表及里,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 之路近几年来,珠海市金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先后制定了《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十二五”保护规 划和每年的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加强非遗的保护、传承及普查力度,建立 区、镇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各级累计投入了600 多万元的 经费用于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建设、收集整理资料、补贴传承人生活、宣 传推广、非遗交流、民间艺术大巡游等项目上,不断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支 持力度《2017 年金湾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表》显示,今年金湾区新开工 项目包括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区,金湾航空城公共文化中心、市民 艺术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定家湾工业区二期市政配套工程以及道路美化 绿化提升工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金湾区第二小学等,计划更加细 化、内容更加具体,且项目重点倾向民生领域.据了解,三灶镇通过整合鹤 舞、三灶编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侵华日军遗迹,打造了一张珠三角地 区独有的人文历史名片。

红旗镇则依托岭南水乡特色与农场文化资源,将形 成糖业文化与基塘农业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文化景观.另一方面,近年来金湾区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将文化、旅 游、体育及互联网相结合,致力于打造“文化+体育+旅游"模式的旅游产业格局,今年推出20 场“悠游金湾”活动,将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乡 村等元素相结合,并陆续出台了《金湾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金湾区关 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等文件支持文化 旅游业发展《措施》提出,在金湾区开展文化经营活动、酒店改造升级、投资新 建酒店、获得等级评定旅游景区、获得旅游示范点称号的都将得到奖励, 其中对建成并获得国家旅游局3A、4A、5A级评定的旅游景区(点),分别 一次性给予 100 万元、500 万元、1000 万元奖励从顶层设计、企业联 合、资金扶持方面助力文化体育旅游重塑“跨界”新格局.这为非遗主题酒 店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 ) 非遗保护受制于经济时代快速发展不断壮大的非遗“家族”将为地方的文化知名度加分,但在流行文化 的强势冲击下,深陷“传承难,后继乏人”困境泥潭的“非遗”究竟能否 传承下来,也令外界感到担忧。

这也是我国非遗项目普遍面临的困境由于年轻人被流行文化吸引,不少已传承数百年的“非遗”项目日渐 式微,有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后继乏人,有年轻人甚至认为这 已经是老一辈的东西.金湾文体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如今三灶镇懂得编织工 艺的人都在 65岁以上,能编织出繁复精美纹理的不到30人为了传承 “三灶民歌",金湾此前曾专门举行此类歌唱比赛,希望激发人们学习本地民 歌的热情,但参赛者都是老人,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唱这与一些流行歌手 大赛海选中,动辄千人万人排队报名的景象形成鲜明反差非遗保护要行政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才能将非遗项目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非遗如果不转化成产品加以传承,那就变成了文物,传承更加无从谈起金湾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谈到,绝不能让文化遗产变成“文化遗憾”围 绕非遗项目的保护,著名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中文系 教授郑土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建议,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首先需要对其 进行明确区分对于自身已经没有了生命力,没有生存环境的非遗文物,只能 按照文物形式保护下来对目前还有一定生命力,但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如果放任的话就会消失的,这一类非遗项目应该成为政府保护的重点,通过外 力创造条件继续传承.未来与高校合作,把非遗项目通过高校的专业设计、通过 艺术创作转化为产品,把它推向市场,把它搬上舞台,从而让其焕发新活力.(三)项目符合当下物质文化价值发展的趋势通过与高校合作,把非遗项目通过高校的专业设计、通过艺术创作转化为 产品,以主题酒店为平台以产品为载体,把它推向市场,从而让其焕发新活 力。

主题文化酒店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和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经营产品,已经越来越受 到酒店投资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垂爱通过酒店平台,用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吸引 物,让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留下美好回忆,从而取得良好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文化必须一脉相承,任何主题酒店所选择的文化应是具有当 地特色的文化或传统文化,这样的前提才能使该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 时,通过口碑效益让众人耳闻目染,从而起到传承的目的该项目既是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参 与、学习形成广泛的宣传,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该项目还能够增 加就业、带动基层发展,促进基层民众增收,从而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造血功能三、项目可行性分析(一)发挥智力优势为地方服务近年来,全国各地方高校及专业学术机构开始对这些早先并不受重视 的民族民间文化开展研究,范围之广、研究之深入,史无前例其中,很 多专家学者以最专业最熟练的方式,对各地域非遗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与整 理正是得益于学术的参与,人们对非遗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才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保护起来也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是南粤大地上一所重要的艺术高等学府。

前身为 1998 年创办的中国舞教学研究院,2003 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 备案,颁发电子注册文凭,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代码:12576)学校办学定位精准,厚植珠海特区、立足广东、面向 全国,专业设置积极对接文化艺术事业和先进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需求,为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学校设有音乐舞蹈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文化与旅游学院,开设包括广东省首批高 职高专品牌专业首饰工艺与设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及音 乐表演、舞蹈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商 务英语等在内的31个专业,涵盖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5 大学科门类, 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文经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20 多 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生近 5000 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40 多名来自海内外的博士、教 授荟萃校园,另有包括亚洲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著名乐团首席表演家等在 内的行业精英 10 余人为专任教师,执教授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