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草: 日期:审 核: 日期:批 准: 日期:生效日期: 签字:胭脂红质量标准1.【性状】本品应为红色~深红色粉末或颗粒2.【鉴别】 2.1 鉴别 (1)称取0.1g试样,溶于100ml水中,呈红色澄清溶液2.2.鉴别(2)取鉴别(1)项下红色澄清溶液40ml,加入硫酸溶液10ml后,该溶液呈紫红色,取此液2~3滴,加入5ml水中,呈现带黄光的红色溶液2.3.鉴别 (3)称取0.1g试样,溶于乙酸铵溶液100ml中,取此溶液1ml加乙酸铵溶液至100ml,按ChP2010版(二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该溶液最大吸收波长应为508nm±2nm3.【检查】3.1.干燥失重取2g样品,在135±2℃恒温箱中烘至恒重按ChP2010版(二部)《干燥失重测定法》(附录Ⅷ L)操作3.1.4.计算公式:干燥失重%=×100%式中 W1为供试品的重量(g) W2为称量瓶恒重的重量(g)W3为(称量瓶+供试品)恒重的重量(g)3.1.5.限度:≤10.0%3.2.氯化物 3.2.1.试验溶液的配制:取本品2g,精确至0.001g,加水200ml,搅拌均匀,放置30分钟(其间不停搅动),用干燥滤纸过滤,如滤液有色,则加2g活性炭不时搅动下放置1小时,再用干燥滤纸过滤,如仍有色则更换活性炭重新操作。
3.2.2.方法:取3.2.1.项下的试验溶液50ml,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硝酸溶液2ml和硝酸银溶液10ml(氯化物多时要多加些)及硝基苯5ml,剧烈摇动到氯化银凝结,加入硫酸铁铵试液1ml,用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即为终点,并保持1分钟,同时做空白试验3.2.3.计算公式:式中:V为滴定样品消耗用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用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液的体积;(ml)C为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液的浓度;(mol/L)M为样品的质量;(g)0.0584为每1.00ml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液(0.1mol/L)相当的氯化钠质量;(g) 3.2.4.限度:本品含氯化物(以NaCl计)及硫酸盐(以Na2SO4计)总量≤8.0%3.3.硫酸盐 3.3.1.试剂与溶液: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溶液(0.2g/L)、盐酸溶液(1→100)、乙醇(95%)、四羟基苯醌二钠-氯化钾混合指示剂(1:1)、氯化钡标准滴定液(0.1mol/L)、玫瑰红酸钠指示液3.3.2.方法:吸取3.2.4.试验溶液2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0.2g/L)然后滴加盐酸溶液(1+99)到粉红色消失,再加乙醇30ml和四羟基苯醌二钠-氯化钾混合指示剂0.4g,摇匀,溶解后不断摇动下以氯化钡标准滴定液(0.1mol/L)滴定到溶液呈玫瑰红色为终点。
在滴定时要用灯光从侧面照射仔细观察,另取玫瑰红酸钠指示液(玫瑰红酸钠0.1g,溶于10ml水中,现配现用)作液外指示作比较,同时以相同方法作空白实验3.3.3.计算公式: 式中:V为滴定样品消耗用氯化钡标准滴定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用氯化钡标准滴定液的体积,ml;C为氯化钡标准滴定液的浓度,mol/L;m为样品的质量,g;0.071为每1ml氯化钡标准滴定液(0.1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硫酸钠质量,g 3.3.4.限度:本品含氯化物(以NaCl计)及硫酸盐(以Na2SO4计)总量≤8.0%3.4.副染料的含量测定3.4.1.原理:根据纸层析法,将副染料与其它部分成份分开,再根据萃取原理,将副染料与剩余部分成份分开;副染料具有共轭双键,在丙酮与碳酸氢钠溶液中,在特定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3.4.2.仪器与设备:分光光度计、层析滤纸、层析缸、微量进样器3.4.3.试剂与溶液:无水乙醇、正丁醇、丙酮溶液(1→2)、碳酸氢钠溶液(4g/L)、氮水(4→100)3.4.4.方法3.4.4.1.试样的测定 3.4.4.1.1.试样滤纸的配制:称取本品1g,精确至0.01g,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00μl,均匀点在离滤纸(1号中速,150mm×250mm)底边25mm的一条直线上,成一直线,使其溶液在滤纸上的宽度不超过5mm,长度为130mm,用吹风机吹干,将滤纸放入溶剂已饱和的层析缸中展开,滤纸底边浸入展开剂液面下10mm,待展开剂前沿上升至150mm或直到副染料分离满意为止,取出层析滤纸,用冷风机吹干。
3.4.4.1.2.试样空白滤纸的配制:同时用空白滤纸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该空白滤纸必须和试验溶液展开用的滤纸在同一张600mm×600mm的滤纸上相邻的部位裁取)3.4.4.1.3.测定:将各个副染料和在空白滤纸上与各副染料相对应的部位的滤纸,按同样大小剪下,并剪成约5mm×15mm的细条,分别置于50ml的纳氏比色管中,准确加入丙酮溶液5ml,摇动3 min~5 min后,再准确加入碳酸氢钠溶液20ml充分摇动,将萃取液分别在3号玻璃砂芯漏斗中自然过滤,滤液必须澄清,无悬浮物,按ChP2010版(二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操作,以丙酮溶液5ml和碳酸氢钠溶液20ml混合液作参比液,在各自副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用50mm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150mm 副染料 250mm 主染料 基线25mm 130mm 图2 副染料层析示意图3.4.4.2.标准样的测定3.4.4.2.1.标准样测定:准确吸取上述l%试样溶液2 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00μl均匀地点在离滤纸底边25mm的一条基线上,用冷风吹干,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开,待展开剂前沿线仅上升40mm,取出后吹干,剪下所有染料部分,萃取按3.4.4.1.3.操作,用10mm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光度 3.4.4.2.2.标准空白的配制及测定:用空白滤纸,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按3.4.4.2.1.同方法操作后测萃取液的吸光度3.4.5.计算公式: X=[(A1-b1)……(An-bn)/5]/( AS - bS)×2×S式中:A1…An:各副染料取液以5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度;b1…bn:各副染料对照空白萃取液以5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式度; AS:标准萃取液以1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度; bS:标准对照空白萃取液以1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度; 5:折算成以10mm光径长度计算的比数; 2:以1%试样溶液作基准的标准萃取液的参比浓度;(%)S:试料的总含量;(%) 3.4.6.限度:本品含副染料量应为:≤3.0%3.5.砷盐3.5.1.原理: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生成新生态的氢,与供试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的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盐的含量。
3.5.2.仪器与设备:圆底烧瓶、天平、刻度吸管、电炉、锥形瓶、砷斑装置3.5.3.试剂与溶液:硝酸、硫酸溶液(1→2)、硝酸-高氯酸混合液(3:1)、碘化钾、氯化亚锡溶液(取400g氯化亚锡用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砷标准溶液(含As0.001mg/mL)、乙酸铅棉花、溴化汞试纸3.5.4.方法3.5.4.1.样品砷斑的制备:称取试样1g,精确至0.01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硝酸1.5ml和硫酸溶液5ml,用小火加热赶出二氧化氮气体,待溶液变成棕色,停止加热,放冷后加入硝酸-高氯酸混合液5ml,强火加热直至溶液呈透明无色或微黄色,如仍不透明,放冷后再补加硝酸-高氯酸混合液5ml,继续加热至溶液澄清无色或微黄色并产生白烟,停止加热,放冷后加水5ml加热至沸,除去残余的硝酸-高氯酸(必要时可再加水煮沸一次),继续加热至发生白烟,保持10min,放冷后移入100ml锥形瓶中,用水30ml分次冼涤烧瓶,洗液一并倒入锥形瓶中,加盐酸4ml及氯化亚锡溶液5滴,摇匀,放置10分钟,加无砷金属锌粒2g,迅速将装有乙酸铅棉花及溴化汞试纸的玻璃管装上,在25~30℃暗处放置1小时,观察溴化汞试纸所显斑点颜色。
3.5.4.2.标准砷斑的制备:同时按3.5.4.1.方法做一空白试验,作为空白试验液,并在空白试液加入砷标准溶液1ml后,与样品砷斑的制备同时同样处理,即得3.5.4.3.结果:样品砷斑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砷斑颜色3.5.5.限量:≤0.0001% 3.6.重金属 3.6.1.试剂与溶液:硫酸、盐酸液(1→4)、乙酸溶液(1→4)、氨水(1→3)、硫化钠溶液(100g/L)、酚酞试液、铅标准溶液(含Pb0.01mg/mL)3.6.2.样品溶液的配制:称取胭脂红试样2.5g,精确至0.01g,置于用白金制的坩埚中,加少量硫酸润湿,缓慢灼烧,尽量在低温下使之几乎全部灰化,再加硫酸1ml,逐渐加热至硫酸蒸气不再发生,放入电炉中,在450℃~550℃灼烧至灰化,然后放冷,加盐酸3ml,摇匀,再加水7ml摇匀,用定量分析滤纸过滤,用盐酸溶液5ml及水5ml洗涤滤纸上残留物,洗液和滤液合并,加水配至50ml再量取此溶液20ml,放入纳氏比色管中,加酚酞试液1滴,滴加氨水溶液至溶液呈红色,再加乙酸溶液2ml,必要时过滤,用水洗滤纸,加水配至50ml,作为样品溶液3.6.3.空白溶液的制备:按3.6.4.1.方法不加试样配制成空白溶液。
3.6.4.标准溶液的制备:量取空白溶液20 ml,放入纳氏比色管中,加铅标准溶液液1ml及酚酞试液1滴,其余同3.6.4.1.处理,作为标准溶液3.6.5.显色:在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中分别加硫化钠溶液2滴,摇匀,放置5分钟后,观察二者颜色样品溶液颜色不得深于标准溶液颜色(≤0.001%) 3.7.水不溶物 3.7.1方法 称取3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500 ml烧杯中,加入50~60℃水250 ml使之溶解,用已在135℃±2℃烘至恒重的4号砂芯坩埚过滤,并用热水充分洗涤到洗涤液无色,在135℃±2℃恒温烘箱中烘至恒重计算公式:X=M2/M1 ×100% 式中:M2为干燥后水不溶物的质量(g)M1为试料的质量(g) 3.7.6.限度:≤0.20% 4.【含量测定】 4.1.方法:取本品5g,精确至0.0002g,溶于100ml新沸并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中,移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准确吸取50ml,置与500ml锥形瓶中,加入柠檬酸三钠15g,水150ml,按图装好仪器,在液面下通入二氧化碳气流的同时,加热至沸腾,并用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无色为终点。
三氯化钛滴定液(0.1mol/L)的配制方法见附录)1锥形瓶(500ml) 2棕色滴定管(50ml) 3包黑纸的下口玻璃瓶 4盛10%碳酸铵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