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1.50KB
约9页
文档ID:395707910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_第1页
1/9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概念说明例句赏析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叙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高度评价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分为直接和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途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结构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衬托、通感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生动形象地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明、暗、借三种形式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之深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对仗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秋天意境,渲染了伤感气氛,烘托了诗人的悲伤情怀。

设问自问自答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思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阿鲁威)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批评了项羽好战而不怜恤士兵的错误用典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衬/烘托正衬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得周瑜的英雄神采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以祠中乐景反衬老杜心中哀情。

对比/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通感运用比喻,使不同感觉互相打通,引人想像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李凭箜篌引》)用“十二门前融冷光”写出了箜篌声的清冷2)描写手法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生动形象,自然流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抑扬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渲染描写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以突出环境气氛,烘托心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正面突出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高超技艺 侧面突出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高超技艺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有三种:先静后动,先动后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细节对某一细小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要寄出发时又取回自己的信拆开来添上几句,“又开封”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出游子的思乡情结3)抒情手法直抒胸臆不用意象,直接抒发感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借自然景物间接含蓄地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托物言志(象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以柳喻人,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借古讽今借怀古表达思想或抒发感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忠臣老将廉颇自比,揭露朝廷的昏庸,抒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结构手法铺垫下文为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前三句为最后一句抒情作铺垫承上启下在上下句间起过渡作用的诗句,使诗情发展过程清晰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第三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触景生情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少邻并”点明了诗题中的“幽居”情景景始景终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歌最后戛然而止,以景代情作结,余味无穷,耐人寻味景始情终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写出了黄巢对菊花的同情以及他的帝王之志抑扬先抑后扬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先扬——扬州昔日之盛,后抑——扬州今日之衰先扬后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虚实先虚后实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蒋捷《虞美人·听雨》)从画面的描写来看,“少年听雨”,“歌楼”、“红烛”、“罗帐”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江阔”、“云低”、“断雁”、“西风”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是回忆场景,是虚写,“而今听雨”的画面,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是实写。

先实后虚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先实写战士战死沙场,后设想妻子的思念动静先静后动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月静风动,景色宜人先动后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