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纵横家的用世之道与历史经验

tian****199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09KB
约37页
文档ID:72589470
纵横家的用世之道与历史经验_第1页
1/37

1,第八讲 纵横家的用世之道 和历史经验 概要: 进入战国的中晚期,以“利”为安身处世为最高人生准则,成为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他们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个人也达到了个人荣耀的顶峰 本讲首先对其思想、策略、形况作一详解2,以苏秦为具体的例证,阐释以他为代表的这一类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观、对历史、对社会、对文化诸方面的影响 比较纵横家们与儒家的不同人生价值取向,揭示出:在现实的人生中,只为自己一身的动机而图取功名富贵的谋身者,便是凡夫 在现实的人生中,如不为自己一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者,便是圣人3,纵横家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计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张仪、唐雎、相如等4,纵横家的产生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危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5,智谋、思想、手段、策略 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其在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智慧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

6,纵横家的事迹: 苏秦佩六国相印,连六国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机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尝封地;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不仅完璧归赵,而且未曾使赵受辱纵横之士智能双全,有不乏仁义之辈,其人其事若鉴于当代,亦必可使受益者非唯浅耳7,纵横家代表人物 其祖乃鬼谷子,战国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其后习鬼谷纵横术者甚多,著名者十余人,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丽食其、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8,纵横家主要著作 今仅存《鬼谷子》十三篇、《战国策》三十三篇(非其门徒著,主要是纵横谋士之言行,也可以为纵横家实战演习)、《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 三大特点:一智谋细,二虚实间,三文辞妙9,纵横家理论 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 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10,具体方法: 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当先观其反应11,纵横家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 一战后的德国: 德国著名学者斯格宾格勒在《思想的没落》一书中高度赞扬中国的纵横家,认为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七十年代美国 著名外交家就深受《思想的没落》一书的影响甚至有人称基辛格是现代的苏秦、张仪 日本现代企业经营 学者、企业家大桥武夫把《鬼谷子》用到经营活动中,写出了一部鬼谷子应用实例,取名《“兵法“与“鬼谷子“》,,12,苏秦的人生和历史的经验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 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13,他第一次见到秦惠王所提出的说辞, 针对当时的现状,特别强调他自己的军国思想与 战争理论他说: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 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 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14,秦王曰: 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须大臣今先生伊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15,年轻的苏秦不肯马上告退,仍然继续讲下去想把他的学问知识连肚肠脑髓都翻出来似的把中国上古以来的历史哲学、战争论、战略思想,一古脑儿都搬出来支持他 当时所构想的统一天下的计划蓝图其中,他说道: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屈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16,他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世界,必须国富兵强,具有战略上的必胜能力,然后才有道义可讲在国际外交上,你的兵力强盛,那么你内在的道义观点,才能发挥作用 拿它和孔孟之学互相研究 以孔孟之学的王道德政作为治事与立身、立国的中心以《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为权变、应变、适变、拨乱反正的运用之学17,第一次出山失意后的还乡 赢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纟任,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18,他遭遇到这种情形,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是自己重重地叹一口气说: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19,千古人情知冷暖------- 历史的片段: 周代的姜太公,汉代的朱买臣(覆水难收),20,韩信胯下之辱 与千金以谢漂母一饭之恩,21,刘邦的气度: 因曾被轻视而封兄长为“羹颔侯”; 未央宫落成奚落父亲: “始大人常以巨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 就孰与仲多?”,22,为取卿相之尊,苏秦自残式的发奋: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暮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23,苏秦的事迹和思想 (一)合纵政策的成功实施 苏秦说服魏国“合纵” “大王之地,地方千里,人民之众,车马之多,魏,天下之强国也此话让魏王树立了自信心,克服了恐秦心理接着,指出事秦的危害:“事秦必先割地以效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24,魏王听后,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于是,苏秦认为到了推出合纵主张的时候了:“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魏王心被说动了,最后,苏秦以“事秦为天下笑”使魏王下定决心,投入合纵的行列25,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纵以安燕,敬以国从。

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26,赵王曰: 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绵绣千纯,以约诸侯27,苏秦到了韩国,结果韩宣王又是说:“敬奉社 稷以从 就这样合纵政策得以成功实施28,评价:图取个人权利不为主流思想认同 我们历史文化的根本基础上,几千年来一仍不变的重心所在,就是传统文化中王道的精神,也便是孔孟一系儒家学术思想的道统 严格说来,这种文化维系续绝的道统所在,倒并非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缘故实际上,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先天性地爱好人道和平,重视接近天则的王道教化,而薄视巧取豪夺的权谋所致29,(二)纵横家的处世之道与历史的比较 苏秦返乡: 苏秦之昆弟妻嫂侧日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30,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偏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

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31,(三)纵横家积极用世的功利思想 在我们的文化史上,尽管有非常可爱、非常重要的诸子学说思想,但也只能把它用来作为文化学术的旁通陪衬,而不能认为是正规的文化中心思想更何况如苏秦、张仪之流的纵横谋略之学,只是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他的用心动机,并没有为国家天下长治久安作打算因此,虽然在当时的现实政治上煊赫一时,风云了二三十年,但毕竟要被历史的天秤称量下去,并不予以重视32,受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风气和家庭背景所影响他并不能像孔子、孟子那样具有“确然而不可拔”的特立独行的精神修养所以他始终只能成为一个大谋略家,一个聪慧的凡夫,绝对无法成为一个超凡的圣人那么,在这里我们对于凡夫与圣人的分野,又如何来下一个定义呢?很简单:,33,在现实的人生中,只为自己一身的动机而图取功名富贵的谋身者,便是凡夫 在现实的人生中,如不为自己一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者,便是圣人34,所以我们只要看苏秦的传记上,当他学成再要出门时的豪语:“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的几句话,就可以看出他的器识志量只在财势而已。

但是,苏秦是属于豪杰之士的人物,豪杰也是凡人,不能以他的一个人生,来偏盖一切的人生观念另外如孔孟一系的儒家圣哲们,他们的人生哲学,一开始发心立志,便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5,就如各个大宗教教主们的救世淑世主义者,当然又比苏秦的人生境界,超越了许多其他如道家的隐士们,那种遗世独立的情操,又是另一种人生类型的风格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人生社会里,必须有独立不倚的澡雪精神,才能挺拔在 “位高金多”的俗世之中例如宋人陆仲微有一段对人生观的名言,实在可作为热 衷于富贵中的清凉剂他说:“禄饵可以钓天下之内才,而不能啖尝天下之豪杰; 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猴士,而不能陆沉天下之英豪36,当刘邦在青年的时代,一天到晚到处游荡、闹事,不务正业,一事无成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次责备他几句,说他这样没有出息,实在比他二哥刘喜差多了老二规规矩矩为家里添置了产业,所以家里人都很喜欢他二哥至于他大哥,很早就死了有一次,刘邦带了几个平日和他一起混混的朋友,回家吃饭他的大嫂骗他说没有饭菜了,朋友只好离去刘邦自己到厨房一看,原来饭菜还有的是,于是怀恨在心 后来他当了汉高皇帝,封他二哥为代王,封他弟弟为齐王,就一直没有封他大哥一家人任何职位。

他父亲向他讲了,于是便封了一个“羹颔侯”给大哥的儿子、这是对他大嫂当年不请他朋友吃饭的回报 当未央宫落成时,他大宴诸侯群臣,席中向他父亲敬酒时说:,37,“始大人常以巨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刘仲就是刘邦的哥哥刘邦问父亲:你现在看我比起二哥来,哪个有出息?哪个弄的产业多呢?搞得他父亲啼笑皆非,无法答话你看他多小气!哪里真够“豁达大度”四个字的份量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