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庆地区志 第十二篇 水利 引子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5.02KB
约2页
文档ID:46978720
安庆地区志 第十二篇 水利 引子_第1页
1/2

安庆地区山高水长 雨量充沛 既得水丰之便 又遭水涝之害 历史上 境内旱 涝 洪 渍频繁出现 近40年计出现水灾8年 累计减粮食233万吨 旱灾6年 累计减粮食70 7万吨其中特大旱年是1978年 受灾面积达1530特大洪水年是1954年 淹没耕地4050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据史记载 区内治水工程在三国时代已初具规模 当时魏 吴为屯田养兵之需 曾在皖河下游筑堤围垦 并在潜 皖两水之上垒坝筑堰 引水灌溉农田 受益都在万亩以上唐 宋以后 因江道逐渐南移 湖滩淤积成洲 长江两岸的先民在此进行围垦 使大片沙滩变成了绿洲 明 清时期 又有不少官员倡举江堤与河堤的兴建 陈家洲堤 初公堤 翟公堤到现在依然屹立在长江和长河之上民国25年1936年10月 第一区专员公署召开怀宁 太湖 潜山县水利建设会议 拟出了筹建疏导皖河的方案 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测量队刚测至太湖新仓 就中途停止建国后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 全区每年冬春都要发动半数以上劳力投入水利兴修 其发展过程大致分5个阶段19491957年为经济恢复和合作化时期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 恢复战争创伤和19491954年特大洪灾所造成的破坏 重点修建长江大堤并建成江湖控制的华阳 杨湾 白荡 梳妆台等中型涵闸 使华阳河 白荡湖 陈瑶湖不再受江洪倒灌 在重点圩区兴建一批机械排灌站 开始形成外御内排的新格局 丘陵和山区修建一批小水库和大山塘 开拓了引水灌区19581961年 大跃进 时期 全区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工程如圩区进行皖河下游大联圩 武昌湖 菜子湖等对江湖口建成了皖河闸 枞阳闸 山 丘地区开工兴建11座大中型水库 为后来根本性解决水旱灾害打下了基础1962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区内贯彻了 小型为主 配套为主 社办为主 的水利建设方针 继续完成和加固前段开工的骨干工程 并积极进行配套受益 同时 还修建了众多的内圩排涝站和丘陵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9661976年 文革 时期 尽管经历了动乱灾难 但兴修水利却没有停止同马大堤加固除险 枞阳大堤连续3年大修 皖河干支流改道治理 进行东至七里湖 贵池东南湖和怀宁冶塘湖等大片灭螺围垦工程 大 中型水库与灌区的配套受益工程 桐 怀 潜 望等县建设一批电力排灌站 以及全区范围内的农田基本建设活动 均有着显著的成效19771988年 全区认真贯彻了 水利重点转移 加强经营管理 的方针 提出了 主攻洪涝 兼治干旱 建设山区 的近期治理目标10年间除继续加修江河圩堤 建设圩区电排站 对老机站进行机改电外 还对水库 灌区进行了脱险和配套工程 保证其安全受益特别是山区小水电加快了发展 水土保持开始小流域集中治理40年来 全区累计修江堤38494公里 河湖圩堤2507 5公里 建筑1秒立方米以上流量的涵闸达767座 其中排水流量100秒立方米以上的大 中型涵闸9座 建设电力排灌站717座 共装机971万千瓦机械排灌站362座 共装机293万马力 新建大 中型水库1座 小型水库712座 万亩以上灌区48处 整修塘堰1847万个 新建大 中型水电站2座装机6 5万千瓦 小型水电站443座 装机27038 5千瓦 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共51875平方155第十二编水利公里 累计兴修土石方2106亿立方米 在投入上 除大量的群众投工外 国家投资补助经费约634亿元 现有工程效益为 防洪保护面积276 2万亩 除涝面积19391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44629万亩 以1988年水旱情况匡算 一般水情全年因水利增产和保护价值约59亿元第一章长江堤防安庆沿江两岸属前江后湖型低洼地 古为彭蠡泽明嘉靖年间 枞阳陈家洲开始筑堤围垦 清道光以后 各县亦相继圈圩建国后 区内分别在各个湖口建立对江控制闸 拒江水倒灌 并实行江湖统一治理 联堤并圩 逐步形成沿江广大圩区全区长江干堤计有同马大堤枞阳江堤 秋江圩堤 东贵江堤 广济圩堤 主要属安庆市以及东兴圩 广成圩 广阜圩 同义圩 大同圩等总堤长38494公里 保护耕地23941万亩 人口259 2万第一节同马大堤同马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北岸 华阳河 皖河两流域下游 上起鄂皖交界的段窑 下迄怀宁县官坝头 全长175 5公里保护范围有宿松 望江 怀宁 太湖4县以及华阳河 九城畈 皖河3个国营农场 合计保护面积23085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831平方公里 保护耕地14238万亩 人口124万余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 以后 长江水道逐渐南移 湖滩洼地随之淤高 江之北 湖之南的洲滩断续相连 明初即有筑堤圈圩之举宿松 望江 怀宁各县 先后于清道光18年1838年道光29年 咸丰元年1851年光绪11年1885年民国5年1916年沿江北岸由上而下依次修筑起同仁堤 系黄梅赖知县倡议修筑 堤长663公里上起段窑 下至宿松县梅坝南的江心洲丁家口堤 系咸丰初年动拨官款修筑 堤长330余丈初公堤 系江西德化县知县初朴督修 堤长11公里 上起丁家口 下至下夹口泾江长堤 系宿松县令孙葆田督庄绅吴有铭等修筑 上接初公堤 下至小孤山马家港 长30余里又4900余丈马华堤 系鄂 赣 皖3省合修 上起马家港 下至望江县华阳镇 全长70余里民国25年政务院勘定将湖北 安徽 江西3省原来隔江插花管理的土地 统一就地划属 并将诸堤联结而成为同马堤 堤长82公里建国后 同马堤不断培修加固1955年冬到195年春 兴建杨湾闸 整修华阳闸 封堵华阳河口 加固合成圩东埂 同马堤线随之延伸到合成圩末端 堤长100公里 成为华阳河全流域的主要防洪工程1957年皖河下游改道联圩 同马堤又延伸到怀宁县官坝头 全长175 5公里 成为皖河以西 沿江北岸湖圩防洪屏障 保护着华阳河和皖河下游两个流域的广大圩区50年代兴建的皖河下游联圩工程 共并圩5口 新开河道2021公里 新筑干堤2748公里 培修老堤3877公里 兴建皖河闸1座 共255安庆地区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