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俄时期歌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影响

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6KB
约2页
文档ID:164327163
苏俄时期歌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影响_第1页
1/2

苏俄时期歌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影响  苏俄音乐家在中国的活动主要源于三次较大的历史浪潮:第一次是19世纪末修建中东铁路的实际需求;第二次是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第三次是在新中国建国的初期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苏中文化合作协定》特定历史背景下本文着重探讨的是苏俄时期歌曲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影响,即苏俄音乐家在中国活动的第三个历史时期  中国近百年音乐文化(包括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出版等)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复地向西方音乐文化和我国传统音乐深入学习、在艺术思想和艺术方法上不断大胆创新的过程那么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两个时期的音乐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我国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左翼无产阶级音乐的发展,30年代和40年代苏联的许多音乐专家来华教学与演出,50年代新中国聘请前苏联音乐专家和派遣一批留学苏联的音乐专业学生,这期间有大量的苏联音乐特别是苏联歌曲在中国广为传唱可以说,前苏联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学习的榜样,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由于特定的历史机遇,苏俄音乐成为了对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外来音乐。

  一、对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开始逐步步入发展阶段当时,在我国的音乐院校和音乐团体中,曾先后有30多位苏联的音乐专家在指挥、作曲、音乐学、演唱和演奏等专业教学,如巴拉肖夫、阿拉波夫、杜马索夫、阿尔扎马诺夫、美特维捷夫等还经常有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等音乐团体来华演出,苏俄音乐论著被大量的翻译,新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当时新中国还派出了一批音乐学生留学苏联,如歌唱家郭淑珍、徐宜等,指挥家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等,钢琴家刘诗昆、倪洪进等,小提琴家盛中国、林耀基和音乐家黄晓和等  二、对音乐文化交流事业发展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苏音乐文化的交流形成了空前的高潮许多苏联一流的表演团体,如苏联国家交响乐团、苏联列宁格勒交响乐团、苏联红旗歌舞团等先后来华访问演出许多世界级的苏联著名表演艺术家,如苏联钢琴大师杨波尔斯基和里赫特尔、苏联小提琴大师奥依斯特拉赫和柯冈、苏联男低音歌唱家葛美利亚、女高音歌唱家阿列尼琴科、女中音歌唱家达维多娃等,还有苏联作曲家查哈罗夫和穆拉杰里等,曾先后在这一时期来华进行讲学、访问等音乐学术活动。

同时,中国的实验歌剧院和“中国音乐家代表团”等,也曾先后出国访问和演出我国青年音乐家,如刘诗昆、殷承宗、顾圣婴、李名强和郭淑珍等,积极参加国际性音乐大赛,并频频获得优异成绩这一时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伏尔加船夫曲》、《红梅花儿开》、《山楂树》、《三套车》以及《一条小路》等优秀苏联歌曲在我国广为传唱1959年以后,中苏之间产生了政治分歧,中国与苏联的经济、文化等的关系逐渐处于冷却状态,只有少数学科的留学生交流还在维持  薛范先生十分热爱苏俄歌曲并努力将其在中国进行传播,为了对薛范先生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突出贡献进行表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普京授予薛范“俄罗斯功勋奖章”,中国政府也曾授予薛范先生“中俄友谊奖章”在2009年举办的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薛范先生作了题为《俄罗斯歌曲在中国的传播》的会议发言,总结概括了建国以来我国对俄文歌曲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并分析了苏俄歌曲能够在中国广为传唱的深刻原因,同时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投入到对俄罗斯歌曲的翻译工作中毛宇宽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翻译苏联歌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歌曲《俄罗斯的心飞向北京》是苏联作曲家向中国人民表达友情的最后一首作品,这首歌曲也是毛宇宽先生作曲的。

我们要充分肯定苏俄歌曲的历史价值,因为它特别符合当时中国人的情感需求薛范先生还认为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歌曲能像苏俄歌曲这样被翻译得如此大量和全面,传承得如此广泛而长久,给人们留下印象如此深刻而隽永,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