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耳饰赏析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55MB
约5页
文档ID:47259829
中国古代耳饰赏析_第1页
1/5

承训堂素以收藏金器著称, 藏品丰富而精美,尤以明、清首饰最具特色,与香港沐文堂、梦蝶轩的金器收藏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建馆 3 5 周年,文物馆将于2 0 0 6 年 1 1 月9 日至2 0 0 7 年2 月举办中国晚期金饰展览 展品主要精选自承训堂藏品, 辅以沐文堂及梦蝶轩之收藏, 并特别商借湖北明代梁庄王墓出土之金器2 0 项, 共襄其盛 配合展览,还将举办中国古代金饰国际研讨会,出版研讨会论文集以及 《承训堂藏中国古代金器》学术图录本文拟以承训堂所藏之部分金耳饰为例,初步梳理、介绍中国历代耳饰在造型、题材、工艺、使用等方面的特色中国古代耳饰,依型制可分为耳、耳、耳环、耳坠等四类其在中国的出现和使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地区, 流行佩戴一种开口的环形装饰物, 此即后世文献所谓的 呈开口环形, 当时仅限于妇人佩戴,且每人只戴一件但也有左、右耳同时使用不同形状的耳饰,产生不对称的效果商、周以后, 开始在中原及北方地区流行 至战国晚期、 西汉早期, 的使用已经式微 制作形耳饰的材料, 主要是玉, 也有骨、石、玛瑙、象牙等随着冶金技术的产生,夏、商时期的中原地区出现了青铜和金质的耳环。

多以铜丝弯曲而成,或于一端压扁作喇叭形商代晚期、西周的一种耳环,下部以锤打制的金片弯曲成月牙形( 图1 - 1 ) , 上部金丝环脚穿缀绿松石管珠,造型较之前复杂而在商、周时期的北方地区,如辽宁、河北两省,则多见一种打制而成的形饰( 图1 - 2 ) , 环形, 开口,两端略呈扁平三角形同类饰物于中原地区尚未有发现, 应属少数民族的饰物两汉时期, 中原地区的女性流行佩戴耳( 图2 ) 这本是云、 贵地区少数民族妇女佩戴的饰物,呈圆柱体,束腰,两端作喇叭口多以玻璃、琉璃、玛瑙、琥珀等较为通透的材料制成, 故又有 “明月” 之美称少数也有用黄金制作的耳中心均有横贯穿孔, 可以用细绳从耳孔中穿过,并穿坠其它坠饰系有其它坠饰的耳又称作“珥”或“” 出土的耳多见于汉代墓葬中,年代以东汉为主,最早不出西汉晚期魏晋时期已颇为罕见汉代以后直至隋、唐、五代,中原地区不流行穿耳当时的人物画、墓室壁画或陶俑等文物几乎看不到戴耳环的, 出土的该时期的耳环也甚为稀少① 五代时期,戴不戴耳环甚至成为区分番、 汉的标志②与此同时, 中国北方匈奴、 鲜卑族墓葬中,出土不少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耳坠, 且男、女均有使用耳环之下再缀连其它饰物称耳坠。

耳坠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③ 战国、两汉、 南北朝时期的匈奴、 鲜卑族所戴耳坠多金质, 金环下穿连一组或数组坠饰, 有绿松石、 珍珠、 牙骨、 青金石以及各式金片等,坠体修长, 各环节皆活动自如, 故于行进时显得摇曳多姿④( 图3 - 1 、 2 ) 两汉、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耳坠,亦喜装饰各式金叶、匕形金片饰、金铃或金钟,这在吉林、河北、山西等地汉代、北魏鲜卑族墓葬中均可见到⑤( 图4 - 1 、2 ) 宋、 辽、 金时期所见多为耳环, 且汉、契丹、女真各族的耳饰各具自身特色宋代皇室妇女流行佩戴联珠环,珠白色,似为珍珠或白玉制作⑥宋代出土的耳环多以花叶、 瓜果、 蝴蝶、 蜻蜓为装饰题材, 采用锤、 累丝工艺制作, 环脚多作 “S ” 形如图5 - 1 的一对, 环首自上而下饰蜻蜓、 两枚瓜果及蝴蝶;图5 - 2 的一对,最上端之金片装饰花、叶以及两个小瓜,其下的四个镂空金片则分别为成对的石榴、 御仙花、蟠桃、 莲蓬点缀于叶片间;图5 - 3 的一对,形制和表面花叶装饰与江西彭泽北宋元五年( 1 0 9 0 年) 墓出土的一对耳环肖似⑦辽代契丹族的耳环以作摩羯形者最具特色摩羯龙首鱼身,多以黄金锤对合焊接而成。

摩羯有角,吻部前方焊接一花蕾形圆饰( 图6 - 1 ) 有的摩羯耳环表面还镶嵌绿松石 另一类摩羯耳环省略了摩羯各部位的细部特征, 可谓简化或变形的摩羯耳环( 图6 - 2 、 3 、 4 ) 摩羯及变形摩羯耳环的使用贯穿有辽一代始终, 且占辽代出土耳环的大多数,是当时十分盛行的样式图6 - 1 耳环下的金叶装饰, 承继了匈奴、 鲜卑等北方民族金饰的传统 除却摩羯耳环之外,辽墓亦出土少数其它形式的耳环,如凤纹金耳环⑧ 辽代耳坠所见甚少 承训堂藏的一件耳坠, 于摩羯形龙舟上竖立三层楼阁龙舟两侧各有二人奋力划浆,反映了契丹族渔猎为生的状况其龙舟、楼阁和人物的设计, 与陈国公主墓的琥珀珍珠耳环、 辽宁新民巴图营子的一件金簪如出一辙⑨金代耳环与宋代一样,环身多独立,焊接于环脚之一端, 这与辽代环脚与环身中国晚期金饰展香港承训堂藏中国古代耳饰赏析5A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E a r D e c o r a t i o n s C o l l e c t e d X u X i a o d o n g b y C h e n g X u n t a n g o f H o n g K o n g E x h i b i t i o n o f g o l d d e c o r a t i o n s o f t h e l a t e p e r i o d o f C h i n aT h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H a l l o f H o n g K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h a s s c h e d u l e d a n e x h i b i t i o n o f g o l d d e c o r a t i o n ss i n c e t h e S o n g D y n a s t y o n N o v e m b e r 9 i n c e l e b r a t i o n o f t h e 3 5t h a n n i v e r s a r y o f t h e f o u n d i n g o f t h e 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 H a l l . T o b e o n d i s p l a y w i l l b e m o r e t h a n 2 0 0o b j e c t s , m o s t l y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 o f t h eC h e n g X u n T a n g , w i t h s o m e f r o m c o l l e c t i o n s o f M u W e n T a n g a n d M e n g D i e X u a n . B e s i d e s , t h e r e w i l l b e m o r e t h a n2 0 o b j e c t s o f t h e s a m e k i n d l o a n e d f r o m a m o n g t h o s eu n e a r t h e d f r o m t h e t o m b o f L i a n g Z h u a n g o f t h e 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 e x h i b i t i o n w i l l l a s t i n t o F e b r u a r y 2 0 0 7 .□许晓东X u X i a o d o n g对接、 焊合的设计不同⑩。

环身或作小圆金托形,金托侧面以金丝弯曲成几何图案,金托口沿作锯齿形,或装饰小金珠,托内镶嵌玛瑙等玉石 ;或作锤的小花, 花心有金托可镶嵌玉石, 形体小巧 黑龙江奥里米古城出土的一对耳环, 作三片或四片金叶簇聚,叶尖交接处装饰金橡实,隐然可见宋代花叶、 果实耳环题材的影响 ( 图7 - 1 ) 上述诸例均是环身焊接于略呈S 形的环脚之上成型的 奥里米古城出土的另一对耳环,环身、环脚为一整体,呈C 形,下端中间装饰金叶,金叶两侧为一、二个乳突形饰 ( 图7 - 2 ) 上引图5 - 3 宋代耳环、金代 C 形耳环,其造型或与辽代抽象化的摩羯耳环不无关联其中前者于明代仍可见到, 只是通体光素, 无任何纹饰 金代耳坠仅见一例,出土于黑龙江新香坊,为玉鸟、 伞形金盖形饰和叶形玉片饰的组合 宋、辽、金时期,似更盛行以耳环为饰,耳坠颇为少见耳环多锤、焊接而成 宋代耳环的装饰题材以瓜果、 花叶、 蝴蝶为特色;辽代则以具象或抽象的摩羯耳环最为流行;金代耳环的造型、设计,体现了宋、 辽的共同影响, 又具自身的特色锯齿沿金托、 托内的镶嵌设计为元代耳环所继承;小巧的花形、圆形镶嵌耳环,又开了明代丁香耳环的先河。

明代盛行的夸张的 S 形环脚于宋、辽时期初露端倪元代皇帝、皇后均戴环皇帝所戴耳环作开口圆环形, 下端中心装饰一颗珍珠皇后耳环略作水滴形, 造型类似明代的掩鬓 元代耳环存世不多, 从造型、 工艺考察,更多的是继承了金代耳环的传统,多有金托设计,托内镶嵌宝石;环身直接焊接于S 形环脚之上( 图8 ) 而镶绿松石, 则是北方民族金饰的传统 累丝技法以及耳环上镶嵌、 装饰各色宝石、 珍珠的做法, 在明代更为盛行葫芦耳环、茄形环是元代新出现的环式 , 前者更成为明代耳环最流行的样式之一明代耳环的使用仅限于女性, 且品类繁多,款式推陈出新其中葫芦耳环、大塔葫芦耳环、 琵琶耳环是皇室和高级官僚、贵族妻妾的盛装耳饰 三类耳环均依形定名其中以葫芦耳环最为多见,且从明初一直沿用到至少1 6 世纪中叶 从存世历代帝后像看, 明代皇后有五位佩戴此环《天水冰山录》所载葫芦耳环名目繁多,有金珠宝葫芦耳环、金光葫芦耳环、金折丝葫芦耳环、 金累丝葫芦耳环、 金葫芦耳环、 金图1 耳环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1 - 1 月牙形环图1 耳环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1 - 2 形环图 3 - 1 耳坠(战国)图4 - 2 垂金铃耳坠( 南北朝)图 5 - 1 花蝶果实耳环(宋代)图2 耳 (汉代)图 3 - 2 耳坠(战国)图4 - 1 垂金叶耳坠( 南北朝)图 5 - 2 花蝶果实耳环(宋代)图 5 - 3 花蝶果实耳环(宋代)6宝葫芦耳环等等 。

葫芦耳环多金质, 亦有白玉、水晶等即使同是金葫芦耳环,其葫芦身、葫芦顶、葫芦底的设计亦极富变化,有的更镶嵌珍珠、宝石,制作工艺亦不尽相同( 图9 ) 大塔葫芦形耳环造型作上窄下宽的塔形, 上端穿连一菱角形绿松石或宝石 两边装饰对称的四颗珍珠及四枚梅花形绿松石 结合出土实例以及明代皇后肖像, 大塔葫芦耳环的使用至晚1 5 世纪初即已出现,并至少流行到1 6 世纪中叶,且有四位明代皇后佩戴此式环 大塔葫芦耳环的造型以及绿松石装饰, 显现出北方民族的特色,所以与葫芦耳环一样,此种环式有可能形成于元代 两款耳环的流行时间亦大致相当 至明中晚期,琵琶耳环成为新宠琵琶耳环由一大五小六个金托作梅花形排列, 上覆花蒂 因梅花形部分圆鼓, 花蒂部分相对细小, 所以整体呈琵琶形明穆宗孝安皇后所戴即为此式耳环 琵琶耳环在云南呈贡王家营沐崧夫妇墓、甘肃兰州西上园等明代中晚期墓葬中均有出土 除却上述提及的三款耳环之外,明代尚流行镶珠宝耳环( 图1 0 - 1 ) 、 宫灯耳环( 图1 0 - 2 ) 、 一珠环、 茄形环、 人物耳环( 图1 0 - 3 、 4 ) 、 丁香耳环( 图1 1 ) 、 双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