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博弈

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5KB
约6页
文档ID:304102674
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博弈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博弈 全球范围内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气温不断升高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潜在的或者直接的要挟气候变化问题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相应地,全球气候问题的国际政治化进程也在不断进展以1992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签订、2022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核心,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气候机制已具雏形以此为依托,国际气候合作也在持续举行当中与此同时,不同国家、地域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权责调配和执行等方面的重重冲突与障碍也日益公开化 随着气候问题与经济、政治、军事安好、伦理等广泛领域的问题交互融合,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日益盛行,国际气候谈判也逐步升级当下,气候问题成为各种国际会议,包括20国峰会、达沃斯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乃至联合国安打理的议论范畴国际气候谈判每个阶段的成果,无疑都是国家及国家集团间的政治权衡和利益妥协的结果鲜明,气候变暖问题的议论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博弈的重要竞技平台,成为当今世界上主要大国必然要参与和争夺的国际领域宛如全体国际关系领域的进展规律一样,全球气候问题的演进过程既深受不同国家集团,尤其是有实力大国的行为影响,同时又凭借其国际机制的约束力反作用于大国的对外政策行为。

兴隆国家与进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分歧导致气候谈判会议频频受阻,从各方立场和利益分析,可以总结出背后暗藏着的几大冲突:第一,经济进展水平不同导致责任不对等;其次,国情不同导致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不对等;第三,历史责任不对等以及对公正含义的理解不同;第四,国际互信的缺失导致追求相对收益因此可以说,全球变暖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是否真实〞的科学话题,而且还是“本金多少〞的经济话题,也是“如何调配〞的政治话题以及“责任在谁〞的道德话题世界各国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开展的互动与斗争,不过是在“公允、正义〞的口号下包装着的经济本金问题:由于温室气体的减排在目前而言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本金,而经济本金的调配就成为各个国家讨论的核心可以预见,在解决温室效应的技术革命还没有到来之前,在石油、煤炭等高碳燃料的替代品还没有完全进展成熟之前,各个国家对于如何分派减排指标,必定还会各持己见、讨论不休 在气候变化领域,世界各国围绕自己的国家利益或者集团利益开展了长期的争斗以2022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的各国分歧为例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需要解决的几大问题包括:明确兴隆工业化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减排目标;确立主要进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确立兴隆国家接济进展中国家采取减排行动的资金和清白技术的供给方法;在公约框架下,建立金融资源治理布局,管理用于减排和缓解危机的接济资金,明确进展中国家将如何调配和花费该项资金。

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以美国为首的兴隆国家与以中国为首的进展中国家之间的立场与看法也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一般观点认为,哥本哈根会议亟待化解的冲突主要有四个:第一是兴隆国家2022年减排目标,即中期减排目标,进展中国家要求兴隆国家履行2022年“巴厘路线图〞中作出的“在2022年应比1990年至少减排40%〞的承诺,但兴隆国家的态度各异;其次是中国和印度等进展中大国的减排问题,兴隆国家要求与进展中国家“共同承受〞减排责任,提出应议论进展中国家是否也要作出“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减排承诺或行动〔简称“三可〞标准〕,但进展中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因进展国内生产力的需要而拒绝;第三是进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必需的技术和资金来源,进展中国家认为对气候变化问题负有历史责任的兴隆国家应予供给,但兴隆国家不容许对进展中国家供给资金、技术等实质性的接济;第四是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和原那么,兴隆国家要求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与?京都议定书?根基上的“双轨谈判〞合二为一,从而抛弃?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但有识别的责任〞原那么,要求进展中国家承受与兴隆国家一致的减排责任,进展中国家那么坚决反对值得留神的是,国际气候机制所具有的“软法〞的形式,招致众多的批评和争议。

其中争议较大的是:由于“软法〞过分凭借国家的自愿性,参与国际气候机制的国家即使不按期完成减排目标、不制定完善措施,也不会受到国际组织或其他国家的相应处治,故大量国家名义上参与和支持国际机制,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在本国执行相应的政策 与兴隆国家相比,进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体验了分化与组合实际上,整个进展中国家中的相对丰饶国家都面临着日益攀升的减排呼声进展中国家内部的观法开头展现分歧其中,那些受到全球变暖最直接要挟的小岛国家联盟表现最为激进,非洲与亚洲地区那些生态脆弱性特征明显的国家也奇怪焦虑而中国、巴西、印度这些相对丰饶的进展中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相对兴隆的国家,那么对被要求承受确定的减排目标观法不一这种状况在2022年的印尼巴厘岛会议上就初现端倪,而在随后的波兹南会议、哥本哈根大会、坎昆会议上更是表露无遗 面对国际压力,巴西、墨西哥以及韩国等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回响其中,巴西不仅主动提出量化减排的目标,并通过了相关法律?PNMC?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巴西总统就向世界承诺,推行可持续进展战略,并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政策,试图以巴西的模式向世人证明:经济增长、社会公允和环境养护不仅仅是可兼容的,而且是一种良性进展战略。

巴西之所以实施这样的政策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巴西力图通过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积极容貌,在全球层面建立自己的良好声誉,从而实现自己的“大国理想〞;另一方面,巴西政府分外领会地熟悉到,对于巴西来讲,即使专心履行承诺,本金也不会分外高可以说,巴西为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务必开展积极主动的外交活动,追求良好国际声誉,争夺国际体系的话语主导权,而巴西自身的优势又使得其承诺不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负担这是其确定气候政策的基点而墨西哥、阿根廷以及韩国政府的气候政策与外交,也有类似的举动与效果 根基四国当中,印度的气候外交可谓更加告成:既坚持原那么不承诺量化减排,又制止成为兴隆国家与进展中国家的目标印度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对比小,从1999年到2022年,一向保持在人均1.9吨,总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印度坚决反对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设定概括的减排目标,并表示将联合中国共同抗拒以美国为首的兴隆国家的压力印度政府相应地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譬如在2022年出台了?印度气候变化国家应对方案?〕,并采取概括行动来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印度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谈判大体上是告成的,既与进展中国家结成同盟,又与兴隆国家积极合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单位: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系 〔责编/彭澜〕 —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