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档周易文化鉴赏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1.19KB
约9页
文档ID:84292121
文档周易文化鉴赏_第1页
1/9

周易文化鉴赏课程论文周易文化鉴赏课程论文 论论《《周易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On “management philosophy“ in the book of changes 学院名称: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1—1 化工工艺 学生姓名: 髙万举 学生学号: 201105010010 指导教师姓名: 张天田 指导教师: 18737212777 2014 年 6 月 0 目录 摘要:: 2 2 引 言 3 3 第一章、变易协调变易协调————《《周易周易》》的管理方法论的管理方法论 4 4 1.1、变易变易.4 1.2、协调协调.4 1.2.1、中正中正.4 1.2.2、当位当位 4 4 1.2.3、相应相应 5 5 第二章、民为邦本民为邦本————《《周易周易》》的管理主体论的管理主体论 5 5 2.1 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 5 2.2 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 6 2.3 要求爱民要求爱民 6 结 论 7 7 参考文献 8 8 1 论论《《周易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中的管理哲学思想 摘要:在我国历史上 ,《易经》一直被视为 “六经之首 ” 、 “三玄之冠 ” 。

它是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内容极其丰富对几千年来的文化、政治、经 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按照古书记载,有《连山》 、 《归藏》 、 《周易》三部书称为 “三易” 由于 《连山易 》和《归藏易 》 已经失传 ,所以本文所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 《周易》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 《周易》古经,另一部分是 《易传》 《周易》古经的基本要素为阳交 “一” 、阴交 -”,把三交组合起来 ,构 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異八卦再组合起来,构成 六十四卦 ,每卦均有六交《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 交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交辞是解释每一交的意义 《易 经》分为上下两篇 ,上经从乾到离 ,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 ,三十四卦 《易传》是阐释 《周易》经文的专著包括 《彖传》上下、 《象传》 上下、 《文言》 、 《系辞传 》上下、 《说卦传 》 、 《序卦传 》 、 《杂卦传 》,共 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 ,故汉人称之 “十翼”, 后世统称 《易传》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 ,共六十四节 ,分释六 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 ,阐释 各卦的卦象及各交的交象 ,释卦象者称为 《大象传 》,释交象者称为 《小象传 》 《文言》共两节 ,分别解说 “乾” 、 “坤”两卦的意旨《系辞 传》分为上下两篇 ,主要申说经文要领 ,贯彻卦交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 《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阐发 《周易》理之精微 ,二者 展示读 《周易》之要例《说卦传 》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 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 序的推衍纲要 ,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 三十卦 ,主说天道后半段自 《咸》至《未济》三十四卦 ,主说人伦 关键词:周易 管理 辩证法 阴阳之道 2 前言前言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 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 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 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 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 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 其重要。

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 “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 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3 第一章、变易协调第一章、变易协调————《《周易周易》》的管理方法论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 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1.11.1 变易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 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 (《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 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 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 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 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 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 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 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 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1.21.2 协调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 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 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 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 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 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 (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 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 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1.2.1.中正.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 “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 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 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 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 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 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 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 节之义也。

故“节,亨” 1.2.21.2.2.当位.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 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 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 4 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 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 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 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 那种尊卑、主 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 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 要内容 1.2.31.2.3.相应.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 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 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 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 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

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 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 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 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 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 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 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 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民为邦本第二章、民为邦本————《《周易周易》》的管理主体论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 《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 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2.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

《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 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 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 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 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 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 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 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 5 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 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 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 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 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2.2.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 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 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 《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 20 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 “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 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 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 《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2.3.2.3.要求爱民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 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 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 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