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鲁迅笔下的比喻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99KB
约4页
文档ID:290830751
鲁迅笔下的比喻_第1页
1/4

    鲁迅笔下的比喻    一、简练,是鲁迅运用比喻的第一大特色我们不妨拿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子,来说明鲁迅比喻的这一特点:1.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藤野先生》)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乡》)例1是《藤野先生》中的句子,追述“我”在东京见到的“清国留学生”的情景作者把清国留学生的“学生制帽”比作“一座富士山”,简练而形象地刻画出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和不学无术的丑态例2是小说《故乡》中的句子,二十余年后,我回到故乡,见到少年时的好友闰土,闰土竟令我寒噤地呼我为“老爷”这不是出于闰土的虚伪奉承,而是当时社会旧观念给善良农民套上的精神枷锁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这句采用借喻手法,把“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喻为“厚障壁”,用简短的三个字作比,便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了二、贴切,是鲁迅运用比喻的第二大特色同样举几个句子,来说明这一特色: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藤野先生》)2.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住了《社戏》)例1作者将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喻作“小姑娘的发髻”,而且油光发亮,亮得可以当镜子照。

这个比喻很有新意,也颇具匠心,作者寓憎于喻,以冷嘲热讽的笔触十分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清国留学生追逐时尚、不思报国的丑态,流露出作者极度厌恶的情绪例2写“戏台”“像一座仙山楼阁”,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社戏来:温柔的月色,水上漂浮的露天戏台,戏台上灯光辉煌,转动的红红绿绿的人影,整个戏台又“满被红霞罩住”;而这一切又倒影在水中,亦真亦幻,既真切,又朦胧这神秘而难忘的社戏,在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眼里,不是“仙境”又是什么呢?由此看来,作者以“仙山楼阁”来比喻“社戏”,是再贴切不过了三、深刻,是鲁迅运用比喻的第三大特色下面的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这一特点:1.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2.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故乡》)例1作者用“白描”的笔法,简洁而生动地刻画了杨二嫂的肖像,把“杨二嫂”比作“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比喻是颇具深义的,作者寓深刻的主题思想于这个比喻之中:杨二嫂年轻时,曾被称作“豆腐西施”,很有几分姿色,并“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然而,农村经济的衰落,她的家境也难以维持原状,在种种艰辛的磨炼下,她变得干瘪、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杨二嫂,这个被旧社会所扭曲、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她的巨大变化和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现实例2写“我”和闰土相见并对闰土的肖像、神态加以描写,“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正是经历了长期的、沉重的困苦之后精神麻木的表现!从少年的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变得憔悴、迟钝、未老而先衰,以至“辛苦麻木”,作者哀闰土之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现实四、含蓄,是鲁迅运用比喻的第四个特色通过对下面几个句子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鲁迅比喻含蓄的特点: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社戏》)例1是《社戏》中月夜出航看社戏途中清新别致的景物描写,作者把两岸“起伏的连山”喻为“踊跃的铁的兽脊”,一则新奇贴切、想象丰富,二则以动衬静、情景交融作者没有直接写航船,但通过岸边的景物——连山、连山的“踊跃”和月光中连山那“铁的兽脊似的”轮廓,反衬出船走得特别快,像万马在奔腾、踊动,这是一个多么壮阔而惊心动魂的比喻啊!而这个比喻的深层涵义是表现“我”看社戏前愉悦轻快、急切和神往的心情,作者借景抒情的含蓄委婉笔法,从此可见一斑了。

例2是《社戏》中深夜归航一段的景物描写,这个比喻把“航船”比作“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写得既带有童话色彩,吻合人物年龄特点,又新奇而贴切,很有水乡特色;既写出了返航的速度之快,和孩子们高超的驾船本领,又表现了孩子们看社戏得到满足后的欢快心情和城镇少年暂住乡间的新鲜感受;表面上写水乡的秀美景色,内里却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不失为含蓄之笔以上列举了鲁迅先生小说、散文中的比喻句子,并对其特色作了剖析和说明,从中可以窥见先生驾驭比喻的精湛艺术鲁迅先生的比喻,多借助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经过巧妙的类推和对比,使复杂的、难以捉摸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每次拜读先生的作品,每每暗暗惊叹他信手拈来的比喻;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先生的小说、散文,每每都会为其无与伦比的比喻艺术所深深陶醉,被先生惊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折服这些比喻珍珠般闪烁在鲁迅构筑的艺术殿堂,折射出先生智慧的光芒毋庸置疑,精美的比喻给鲁迅先生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而先生的比喻艺术,必将与他辉煌的小说、散文艺术一样,永远是人类不朽的精神财富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