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a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 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 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 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 刘象愚 c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 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 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 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 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2、 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 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 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 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 途径、媒介的手段。
4、 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 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 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 为目的的研究 5、 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 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 律和美学本质 6、 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 ,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 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 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 品、文论、 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 现 8、 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 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 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 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 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 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 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 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13、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14、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15、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它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文类是指文学的分类或类型,文类学是对于文学类型的研究探讨如何按照文学的特 点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文类的特征、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也叫文体学、体裁学) 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就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类型,研究各种文类超越国 界、语言界线的流传、影响、变异等。
16、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王国 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 17、体裁的移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体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 文学中,被接受、消化、改造,成为该民族文学的一种新文类如:十四行诗、流浪汉小 说、中国的话剧 18、母题:母题是 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 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2)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3)是文学中反复出 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19、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 处理的学问 20、情境:情境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境包括三个因素 : 第一,特定环 境——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第二,特定的情况——事件;第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 21、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作为研究中心 22、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 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23、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联系的具体途径、 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24、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探求放送者即输出影响者、一个作家或 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因素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 和思想 27、直线式渊源:渊源研究的目的是从一部作品重新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渊源,可以是 题材,可以是情节和细节,也可以是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 学的影响 29、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 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 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30、题材学:主要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文化历史1、关于造人 题材的神话; 2、关于“灰姑娘”的民间文学题材;3、其他相类似的题材 31、文类学: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体裁,它可以研究无事实联系的同一体裁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 产生于某种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轨迹,以及变迁演化的过程。
32、比较诗学:诗是广义的文学,诗学是广义的文艺理论,简言之,比较诗学即不同体系 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 33、 跨学科研究:又称跨类研究,或非本科研究,简言之,跨学科研究专门探索文学与 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研究文学本身 34、阐发研究:阐发研究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和文学理论进行相互阐发,相互说 明,以期达到对文学研究在新的层面上的理解,得出具有某种借鉴价值和审美欣赏意义的 新结论用不是本国的文艺理论,来解释本国文学 35、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 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 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 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36、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 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国 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 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 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由于 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 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 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37、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 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 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 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 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 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 方法 38、中国学派:中国学派指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 要的比较文学队伍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 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 “和而 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 39、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 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 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 解。
40、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指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不同民族的作 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 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 之间的比较研究平行研究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和“文学性” 41、阐发研究: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 1976 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 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 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 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 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 明基本道理 接受研究: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即一部文学 作品被外民族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是受到接受美学影响的、充分考虑读者的参与作用的 研究类型。
42、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 、 “科技整合” 、 “跨类研究”等跨学科研 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 ,文学与文人社会 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 ,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 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 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43、主题学: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节、意象、人物典型等跨民族 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 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44、﹡主题: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 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 西” ,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45、﹡母题:所谓母题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 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