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RT DECO 上海建筑情缘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72KB
约2页
文档ID:41792127
ART DECO 上海建筑情缘_第1页
1/2

ART DECO 上海建筑情上海建筑情缘缘从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一直是洋人的舞台,建筑也不例外,即使宁波商人营建的石库门,也掺杂着西洋的味道上海最早和ART DECO亲密接触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923年的汇丰银行大楼,在它古典风格的大厅中,装了有着浓郁ART DECO风格的吊灯1924年诺曼底公寓的出现,更使ART DECO惊艳登场此时,即使是在巴黎,装饰艺术也只是刚刚兴起的时尚1927年建成的江海关大楼设计,由老牌的英资建筑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尽管大楼主体依然是古典主义的横、纵三段处理,但其塔楼明显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特点这几乎是上海最早的装饰艺术建筑实例.到1929年外滩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落成,其铜制的金字塔形坡屋顶和装饰艺术风格的细部,和同年建成的纽约华尔街40号大厦几乎如出一辙当时远东上海的地位以及“国际接轨“的程度可见一斑公寓建筑,是装饰艺术派在上海建造最多并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类型和同时期的纽约一样,20年代末起,装饰艺术的公寓在上海相当盛行据统计,仅仅在30年代,整体表现为装饰艺术风格的公寓,在上海就数十座这个时期建造的装饰艺术风格住宅,一般在6至于13层之间,最高的如峻岭公寓,局部达到18层。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备电梯和完备的水电设施,部分大楼安装了采暖用的水门汀外墙通常采用强烈原色涂料或面砖,配以直线或折线的细部装饰;立面强调竖向线条的微妙层次;形体从中央或转角部位层层收分跌落,具有利落干净的几何美平面一般为一字型、周边型和八字型沿街转角的建筑,通常采用周边型,底层为商店;体量较大的建筑,通常采用八字型或扇型化解体量这些大楼,通常居住着达官和商贾、买办,也有些少量被用作有实力公司的集体公寓甚至是宿舍和装饰艺术在西方发展一样,早期的装饰艺术大楼,通常掺杂着古典的元素,到30年代起,则开始更多地靠向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的建筑师,也留下众多非凡的的装饰艺术作品如杨锡谬设计的百乐门舞厅于1931年建成一个层层收缩的圆筒形塔楼统率着整个大楼,立面被竖向分割出长条的窄窗时至今日,依然优雅的矗立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西路其他中国建筑师的作品还有:建于1933年华盖事务所设计的大上海戏院和恒利银行;建于1941年范文照设计的美琪大戏院等近代上海上这些装饰艺术派建筑,能够和西方特别是美国如此同步地建造发展,除了因为上海有众多洋建筑师和建筑公司,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当装饰艺术被移植到美国城市,尤其是纽约时,它成了“飞翔的摩天大楼最重要的部分,使摩天大楼成了现代大教堂“当它作为西洋文化被引入上海时,一方面提示着欧洲式过去,另一方面又象征着美式的时代新精神这种风格不再一味强调殖民势力,它更意味着金钱和财富此外,装饰艺术还传播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眼中,住在那些灯红酒绿世界里的男男女女,他们穿着时髦的衣服,用着稀奇古怪的物什,本身就代表着某种“异域“诱惑西方舶来的杂志、电影被人传阅、称道,而它也帮上海的资产阶级确立了摩登的概念摘自Art Deco的源与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