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章认知发展:皮亚杰、维果茨基及信息加工理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27KB
约77页
文档ID:48002508
章认知发展:皮亚杰、维果茨基及信息加工理论_第1页
1/77

第六章 认知发展皮亚杰、维果茨基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学习重点: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和认知发展阶段 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 3.信息加工论的认知发展研究及基本 主张4.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 杰(Jean Piaget,1896~ 1980),瑞士 人,近代最有名 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 理论是这个学科 的典范皮亚杰最关心的问题是知识 是怎么形成的? 他以儿童为师, 一生出版著作50 余部,论文500余篇认知:求知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知识的过程认知发展:在认知活动中发生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一、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概念1、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指的是认识发展的 实验性研究,由皮亚杰提出[皮亚杰所用的“发生”一词是指“ 基本的发展”这一最原始的含义]2、智力皮亚杰把智力定义为使有机体 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机能,并 提出了智力互动模型智力的目标是认知平衡,即思 维过程与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 谐的关系 皮亚杰 认为,一个人 的内部心理图 式(即已有知 识)和外部环 境的不匹配能 促进认知活动 和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智力观的基本假设:儿 童是一个建构者。

即儿童是一个能 够作用于新的事物和事件,并以此 达到对其本质的某些理解的有机体 [所谓建构者,是指通过对物 体和事件进行活动或操作,去发现 事物的性质,从而获得知识的个体 ]3、认知图式图式或认知结构,指思维或动 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 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 经验 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术语描述我 们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 心理结构 皮亚杰提出了三种智力结构:动作图式符号图式运算图式动作图式又 称感觉运动图 式,指用来对 物体或事件进 行表征或做出 反应的有组织 的行为模式 即通过外显行 为进行表征符号图式指用 来代表经验的某些 方面的内部心理符 号,如图像或语言 代码即儿童可以 在没有直接操作的 条件下,去解决问 题并对事物和事件 进行思考运算图式即认知运算,指的是对思 维对象进行的内部心理活动按皮亚 杰的观点,最常见的认知操作是包含 +、-、×、÷、﹥ ﹥ 和﹤ ﹤ 这些数学符号 在内的心理活动同时,每种心理运 算都是可逆的,如心理加法和减法间 的互逆运算4、认知过程皮亚杰认为,所有对图式形成 的各种理解,都是由组织和适应两 种与生俱来的心理过程完成。

组织适应组织指的是, 将已有图式整合成 相关系统或知识体 系的先天倾向适应是指适应环境需求的内在倾向 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互为补充的活动实现的 皮亚杰理论中的 一个术语,是指把新 的体验纳入已有图式 中加以理解的过程顺应 是指调 整已有 图式来 适应新 刺激的 过程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阶段代 表了认知功能和形式的不同质的水 平,他将其称为恒常发展顺序即 一系列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发展阶段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后一阶段出 现的前提所有儿童都严格按照同 样的顺序发展1、感觉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 展理论的第一个阶段,这时婴儿依 靠行为图式探索和理解周围环境此期的婴儿能协调感觉输入 与运动能力,形成行为图式,从而 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为六个 亚阶段:①反射活动阶段;②初级 循环反应阶段;③二级循环反应阶 段;④中级图式的协调阶段(即二 级模式间协调);⑤三循环反应阶 段;⑥智力的综合阶段(即符号问 题解决)此时儿童的行为仅仅是练 习先天反射,将新刺激同化到 已有图式中,或改变原有图式 顺应新刺激。

这是一种指向婴儿自身的 愉快反应,婴儿偶然发现并会 反复做出的反应指向外部客体的愉快反应 ,它也是婴儿偶然发现并会反 复做出的反应指的是婴儿能够协调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行为来达到一些 较为简单的目的此期,婴儿探索新的方法 ,以再现有趣结果的图式此时,婴儿能将自己的行为 图式内化成心理符号或表象,并 以此指导后来的行为时,就达到 了感知运动发展的最高水平婴 儿不是通过尝试错误,而是依靠 心理或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 种符号问题解决,又称为内部实 验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早 期,婴儿的模仿图式相当不准确, 简单地模仿动作也需要数天或数周 的练习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延迟模仿最 早在18~24个月时出现延迟模仿是指能再现过去在某个地方模仿到的行为能力 ,即榜样不在场时仍能再现行 为的能力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获 得的最显著的成就之一是客体永久 性的发展客体永久性是指当客体从视野 中消失或通过感官无法觉察到时, 婴儿仍然认为物体是存在的一种状 态皮亚杰关于婴儿发展的某些解 释虽不完善,但其理论却基本上是 正确的不过,还是有不少的研究 者批评其感知运动发展理论,认为 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如 ,来自新先天论和“理论”论的批评 。

新先天论主张,认知知识是与生 俱来的(如,客体概念),不需要特 定经验促使其出现,而且还受生物学 上的限制,因为大脑对不同类型信息 的加工已设定了固定的途径新先天 论者认为,婴儿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有 关物理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如婴儿很 早就有对客体永久性的了解)理论”论是一种综合了新先天论和建构 主义的认知发展理论其观点是:在不断 生成、验证和修改有关物理世界和社会世 界的理论过程中,儿童的认知会得到发展 理论”论者儿童先天具有的知识比皮亚杰 设想的多,婴儿出生起就能理解诸如客体 和语音等某些信息的能力,这与新先天论 的主张相同但同时承认先天固有知识还 不完善,需要真实的经验来建构对现实的 认识,这一点又与皮亚杰的观点类似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 的第二阶段,其年龄在2~7岁,这 时的儿童虽然在符号水平上进行思 维,但还没有使用认知操作前运算阶段分两个亚阶段:前 概念期和直觉期前概念时期是前运算的早期亚 阶段,其年龄阶段是2~4岁,主要 特征是儿童开始出现简单的想法、 概念和推理方法此期儿童不能解决“三山问题” ,他们还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的结果表明,前运算时期的儿童具有 自我中心倾向。

他们不能设想 他人的观点,经常认为与自己位置不同的其他儿童看到的景 色与自己相同假象/真象识别:不为事物 的假象所迷惑,而能在头脑中 保持其真正属性的能力前概 念期儿童通常缺乏这种能力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假象/真象辨别实验直觉期(直观阶段),前运算期的 后一个阶段,此时儿童对事物和事件 的思考受其显著的感知特征影响此 期儿童自我中心有所降低,并能熟练 地根据尺寸、形状的颜色等知觉属性 对事物进行分类,但直觉思维只是前 概念思维的延伸,对事物和事件的理 解,很大程度上,或中心化地仍然以 事物最显著的知觉特征(事物表面特 征)为基础,而不是经过逻辑或推理 的思维过程皮亚杰理论中的中心化是指前 运算阶段的儿童只注意事物的一 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 与去中心化是相对应的过程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具体 运算阶段的儿童能认识到 刺激或情境的多方面皮亚杰的守恒研究是儿童直觉 推理的例证液体量守恒当物体的 外观在某些特 征上发生变化 时,仍能认识 到物体的特质 并没有改变数量守恒长度守恒液体守恒量的守恒面积守恒重量守恒排水体积守恒具体操作形 式 操 作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 展的第三阶段,儿童7~11岁时, 已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以及对客 观事物和经验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 。

具体运算阶段的 儿童能轻易解决皮 亚杰设计的守恒问 题,能很好地理解 数量关系和逻辑关 系推理,具备了心 理序列能力,并掌 握了传递性的相关 概念心理序列 是指个体能够 在头脑中对一 系列刺激按照 数量维度(如 高度和重量) 进行排序的一 种认知操作传递性指 能认识到多种元素之间 的有序关系 的能力如 ,若A>B,B >C,那么A >C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 展的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儿童11、12岁以后,个体开始更 加理性和系统地思考抽象概念和假 设命题形式运算思维对个体和社会意义: ①形式运算可以帮助个体思考生活中 的可能事件,形成稳定的同一性,获 得对他人心理想法和行为原因的更丰 富的理解因而,形式运算者能很好 地处理个人决策②可能造成青少年 感受到逻辑不一致和现实世界的缺陷 更多,使其变得越迷茫和失望,甚至 会对执行者(如父母和政府)表露出 难以控制的怒气,认为他们应该对这 些缺憾负责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理想主义(即认为事物应该怎样)是其新的抽象推理能力发展的结果,并认为形式运算是“代沟”产生的根本原因四、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1、皮亚杰的贡献 ①发现了认知发展规律。

②把儿童看成一个充满好奇、积极能动的探索者, 儿童在自身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③第一个试图解释而不仅仅是描述发展的过程 ④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如何思维的 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当精确的概述 ⑤理论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许多实际的指导意义, 也对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⑥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并带动了更多的研究者 开展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2、对皮亚杰理论的挑战①未能把能力和表现区分开②认知发展是否按阶段进行③理论对发展的解释有限④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⑤研究方法的缺陷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 越的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 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 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 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 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社会 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 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 人物但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 宙统一的观点,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 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但由于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 彩,在1936至1956年间受到苏联政府 当局的打压,禁止讨论其理论。

上世 纪60年代,维果茨基的理论受到美国 心理学界的重视一、维果茨基生平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1896-1934)出生于比 罗卢西亚的一个小镇——奥沙,1913年维果茨基 完成了大学预科学习,凭借优异的素质赢得了一 枚金质奖章,在只有百分之三的犹太学生可以进 入莫斯科大学的情况下,几经周折被莫斯科大学 录取当时维果茨基感兴趣的学科是历史与哲学 ,但他接受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医学,一月之后, 又转到了法学院强烈的求知欲使维果茨基1914 年决定同时在莫斯科大学和沙尼亚夫斯基人民大 学同时就读维果茨基在历史、哲学、心理学等 方面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文学研究 1917年,维果茨基同时从两所 大学毕业,并返回了其家庭所在地 戈麦尔,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在 戈麦尔的7年,维果茨基为不同种 类的学校开设了许多课程如为成 人学校开设了文学与俄语,为教学 研究所开设了逻辑与心理学,为艺 术学校开设了美学与艺术史 1924年以后,维果茨基的兴趣 转向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 1922~1926年间,维果茨基写了8 篇关于心理学的论文,其中7篇都 与教育问题相关他还在戈麦尔的 教学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开展了几项关于学前与学龄儿 童的研究。

1924年,维果茨基到列宁格勒参加第 二届神经心理学会议,这在当时的俄罗斯 是最重要的心理学会议,这也是他首次公 开面对俄罗斯心理学共同体会上,他对 在戈麦尔开展的三个研究作了详细说明, 他做的报告“反射学方法论与心理学研究”, 首次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意识行为的关系, 主张科学心理学不能忽视意识这样的重要 事实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 的莫斯科心理研究所所长科尔尼洛夫 (Kor。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