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1、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1.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国企上班 在私营或外资企业工作 存款利息收入 做个体生意 炒股股息收入 下岗领取生活保障金 房屋出租,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社会福利、保障收入,,,,,,,,,试一试 连一连,◆牛刀小试◆,默写: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P58最后一行)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1)必然性(P59第2段) (2)意义(P59第三段) ①有利于………… ②是……的重要条件,体现了…………,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1)必要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效率,公平,自学提纲 1、社会公平的含义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4、效率的含义 5、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6、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 的公平,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 富裕的体现 (2)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3)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 发展、社会和谐2、我国为什么坚持收入分配公平(意义) (P60最后一行),温家宝总理引用《道德情操论》中的告诫:“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 低于0.2表示收入十分平均; 0.2—0.3表示收入比较平均; 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 0.4是差距过大的警戒线;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悬殊,,我国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
这样的学校你见过吗?,3000万一辆的汽车,100万一张的木床,300万的一块手表,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工资等方式分配给劳动者,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A,B,C,工厂、企业的分配是初次分配,再分配—— 非物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之外的分配),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的分配,主要手段有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税收等 教师工资,公务员工资等都是再分配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两个比重”和“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中,有两个数据格外引人注目:其一,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其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外界形象的解读为“收入要跑赢GDP”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收入要跑赢GDP”应该 ①在初次分配中着力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 ②在再分配中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 ③普遍降低税收起征点 ④允许生产要素按比重参与收入分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①②说法是正确的,③④本身说法不准确,不能普遍降低税收起征点,应视经济发展情况而定,而且降低税收起征点,会减少居民的收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不是比重A,◆牛刀小试◆,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低”、“扩中”、“调高”,清理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实现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65%~70%之间,但目前中国的劳动收入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仅在40%左右,要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 () ①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②依法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③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④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A,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再分配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的,由此可知社会保障是属于再分配,C应选ABD是属于初次分配,不选C,◆牛刀小试◆,我国政府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 ) ①降低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②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③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高管人员薪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提高两个比重的意义,①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应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高管人员薪酬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无益,④不选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应选◆牛刀小试◆,B,1、效率的含义 (1)效率=,,资源的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投入,,产出,(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2)、提高效率意义,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做大蛋糕(效率),分好蛋糕(公平),(1)一致性:,强调不同方面注重效率就会有差距,而差距过大就会有失公平二者彼此消长,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P62),(2)存在矛盾:,“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 ①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和公平的真正实现。
②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③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④在初次分配中要讲效率,再分配中要讲公平 A.①④ B.①③C.②③D.②④,C,3、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P63),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意义,含义,,如何实现,制度保证 两个重要举措,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致性 矛盾,物质基础 保证,面对用工荒、企业资金不足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某企业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率先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建立了职工以工资换取股份的分配机制,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这表明() A、维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B、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保证 D、维护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排除AC。
依靠科技进步,树立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默写,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 2、两个比重,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劳动 报酬) 3、再分配(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初次分配与再分配,2、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