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优化探究》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四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8KB
约6页
文档ID:61974794
《优化探究》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四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1/6

一、选择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读图,回答1~3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 D.水土流失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 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 D.气候干旱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放弃全部耕地 ②合理调水 ③加强能源建设④恢复自然植被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民勤县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从而使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要进行治理就必须找准方向,“对症下药”,因此主要解决由于过度用水所导致的问题答案:1.B 2.A 3.D(2016·沈阳质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蒙古国约有850个湖泊和2 000条河流完全干涸,整个国家有四分之一变成了荒漠据此完成4~5题。

4.在过去的30年里,导致蒙古国荒漠面积扩大的原因是(  )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 ②生态系统脆弱 ③人类活动方式游牧为主 ④全球气候变化 ⑤多内流河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5.在过去的30年里,蒙古国气候要素经历的整体变化过程是(  )A.降水大量减少 B.降水大量增加C.气温升高 D.气温降低解析:第4题,蒙古国深居内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成因与地理位置、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关第5题,由题干中湖泊河流干涸可知,气候变暖的影响显著答案:4.B 5.C(2017届天津模拟)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第6题,依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位置,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可判断答案。

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图中显示过度砍伐面积大约为60百万公顷,过度放牧面积大约为240百万公顷在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面积最大,应该是首要因素答案:6.B 7.A(2016·青岛期末)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集中表现的地带下图为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的界限和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B.水分C.地形 D.土壤9.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会导致(  )A.河套平原水土流失加剧B.长城西北草地面积扩大C.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加重D.长城东南森林面积增加解析:第8题,题目设问角度为: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农耕推进幅度最大的地区是有黄河水源可供灌溉的河套平原,而推进幅度小的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干旱且缺少水源的地区所以可以推断出,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第9题,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会导致河套平原引黄灌溉面积扩大,而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加重土地盐碱化答案:8.B 9.C(2016·山西质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1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11.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解析:第10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第11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答案:10.C 11.D二、非选择题12.(2017届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说出图示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可知,1980~2008年草原退化程度逐渐加重,重度和荒漠的比例增大,说明该地存在草地退化问题;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加剧荒漠化进程第(2)题,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可知,放牧强度越大,植物密度变化越大;随着时间变化,放牧强度越大,植物密度越小;说明过度放牧是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第(3)题,针对科尔沁草原退化的原因,主要措施应是合理放牧,保护草原过度放牧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应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管理等都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的措施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13.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3)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第(2)题,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中的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第(4)题,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答案:(1)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