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原文: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 势家因而诡免者, 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 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 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 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 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 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 ”渊伯已殁, 鉴呼其子归之。
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 )译文:曹鉴,字克明,宛平人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大德五年 (13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 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母亲去世,服孝期满,补任掾史,授官兴文署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使者叹服,认为中国有人才至治二年 (13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泰定年间,调任湖广左右司员外郎当时的丞相忽剌歹仗势为所欲为,他的下属官员都因害怕而回避,曹鉴遇事遵循事理而行,独不回避湖北廉访司举荐曹鉴任监察官没有批复天历元年 (1328),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所属淮、浙地区大水,民众报告灾情,曹鉴减赋税十分之六七,有钱有势之家用诡计获免赋税的,曹鉴核实之后,下令让他们首先交纳租税元统二年 (1334),升同佥太常礼仪院,曹鉴熟悉典故,达古通今,凡礼乐、度数、名物制度,没有不知晓的因而召集大臣们议论,刚死的明宗皇后附祭于先祖之事,曹鉴引礼据经,辨析详细明确,君子都称赞他至元元年 (1335),由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不久,因生病而死,终年六十五岁,追封谯君侯,谥号文穆。
曹鉴天性纯朴孝顺, 对亲族中贫困者, 接济惟恐太晚当官三十多年,仍然是租屋而居逝世时,家中没有积蓄,只有数千卷书,都是经过他亲自校定的曹鉴写诗、写赋,崇拜《离骚》 、《尔雅》,写文章都效法西汉,每成一篇,学者都争相传诵家中藏有他的文集若干卷曹鉴任湖广员外郎时,有一故旧下属叫顾渊伯,赠送他一包辰砂曹鉴随手放进一个小箱子中,半年后因要用辰砂合药,命人取出一看,其中夹杂了三两黄金曹鉴惊叹地说: “渊伯以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啊! ”渊伯已死,曹鉴把他的儿子叫来, 还给他黄金其廉洁、谨慎到如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