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风险管理(2)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79KB
约84页
文档ID:50839886
风险管理(2)_第1页
1/84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宣贯第二要素:风险管理黎家胜安徽省安全生产专家(危化专业组)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危险化学品标准化(三级)考评员地址:宿州市银河一路 政务中心(主楼307) : 3053552 邮编:234000 E-mall:ahszljs@一、风险管理的意义与运行机理o1、风险管理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o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因此,全面识别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风险、控制重大风险,是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基础,对重大风险控制与管理是标准化运行的关键2、风险管理的运行机理oPDCA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可否接 受风险是否改善计划 或管理控制维持管理检查与纠正审查改善 持 续 改 进PDCA来源o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 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的含义如下: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 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 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 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 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PDCA循环四个特点o1、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 ,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 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 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 ,依此类推PDCA循环四个特点o2、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 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 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o3、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 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PDCA循环四个特点o四、统计的工具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 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 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 骤“和“七种工具“o四个阶段就是P、D、C、APDCA8个步骤o①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② 分析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③ 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④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PDCA8个步骤o⑤ 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⑥ 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 比; ⑦ 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 的标准; ⑧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

通常,七种工具是指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 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 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PDCA举例——目标管理o目标管理过程图示3、风险管理与安全标准化其他要素的关系1.2 方针目标3.1法律法规 4.3.3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 4.3.4安全操作规程1.5 安全生 产投入6.3直接作业 环节4培训教育10.检查与绩 效考核5生产设施9. 事故与 应急4.2风险管 理6.4承包商与 供应商 6.5变更危 害 识 别风 险 评 估风 险 控 制危险 装置风险管理危险性 鉴别与 分 类4.2节 风险管理4.7节 危害告知二、基本概念o1、危害与危害识别o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o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的四个方面:(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 类标准》13类);(3)有害的作业环境;(4)安全管理缺陷o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物体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归纳为13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警告);2、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3)有害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缺陷:无安全通道;安全间距不足;信号、标志 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 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雷电、静电 、洪水、地震等自然危害4)安全管理缺陷: Ø 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Ø 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Ø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相关方管理缺陷o2、风险与风险评价o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 险可 能 性后果的严重性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 接受范围的全过程可接受风险:根据其法律义务和安全生产方 针,用人单位可以接受的风险o风险水平示意图风险性 不可接受的风险尽可能降低的的风险可容许的风险o人员伤亡风险基准值o 事 件 每人每年死亡率o 交通事故 5×10-5o 飞机失事 1×10-7o 压力容器爆炸 0.5×10-7o 石油化学品输送事故 0.5×10-7o 洪水 2.2×10-6o 登山 4×10-5o 足球 4×10-5o 抽烟(20支/日) 5×10-3o 饮酒(1瓶/日) 7.5×10-5o3、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o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GB18218-2009o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三、风险管理要素条文解释3.1、范围与评价方法【考核内容】3.1.1 风险评价制度 【标准条文】 1.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 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评分标准】本项3分o① 无制度文本,扣3分o② 未明确风险评价目的,扣1分 【条文解释】企业应根据标准化的要求,建立风险评价组织,并在《风险管 理制度》或《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或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 人员 组成要合理,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械、动力、设备、生产、技术、消防 、职业卫生、环保、供销、运输、基建(工程)等部门、专业的人员4.2.1范围与评价方法【基本要求】1、 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 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 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 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 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企业的各级管 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 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2.1范围与评价方法2、要制订《风险管理制度》,或按省《 考核评级办法》要求,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 指导书》。

主要内容应包括:⑴、建立风险评价组织明确评价人 员组成、任务、职责分工等;⑵、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⑶、规定单位风险评价方法⑷、制定本单位风险评价准则⑸、明确风险评价周期⑹、风险评价的程序要求4.2.1范围与评价方法3、企业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订风险控制措 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管理,实现事前预 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分析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 动开始之前风险分析要求:企业应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 的生产活动,所有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 境危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行政公里和个人防护等 措施,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 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4.2.1范围与评价方法【考评要点】 1、评价组织的负责人应是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 责人 2、检查风险评价组织建立的相关文本文件及人员 的组成情况 3、评价组织要有权威性,通过风险评价确定的对 策措施是要逐项落实的考评方法】查文件,查资料 4.2.1范围与评价方法【考核内容】3.1.2 风险评价的范围【标准条文】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9个方面评分标准】 本项2分o风险评价范围不明确,或未覆盖所有活动、区域扣2分。

条文解释】o风险评价的范围o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o2、常规和异常活动;o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o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o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o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o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o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o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4.2.1范围与评价方法二、危害及危害识别 1、概念 2、危 害 与 事 故 模 型4.2.1范围与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失效控制措施失效 (覆盖层老化)防护失败(手套老化)危害 如热的管道对象 如操作人员事故事故 ! !三、危害造成的后果三、危害造成的后果 1、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 、擦伤、肢体损伤等); 2、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 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3、财产损失; 停工;违法;影响信誉; 4、工作环境破坏; 5、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 染; 6、资源枯竭4.2.1范围与评价方法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 中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 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 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必须以 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 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 化的规律,并预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 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预以解释4.2.1范围与评价方法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素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剖析,研究系统和 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 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4.2.1范围与评价方法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 ,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 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 用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 素,还应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到破 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 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 的事故模式五、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注意的问题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 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 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等 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 表登记,综合归纳。

4.2.1范围与评价方法2、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 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 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 措施计划提供依据 3、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 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 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 能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