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东亚“再平衡战略”评估及展望 谭红梅[摘要]进入第二任期的奥巴马政府,将东亚政策调整为“再平衡”(rebalance)无论是美国还是亚洲,人们对该战略都给予了“太多”关注然而,中东问题使奥巴马无法专注于其东亚再平衡战略,其对亚洲的“忽视”遭致批评,而且其明显的偏袒倾向已导致亚洲地区的不安,使得该战略还能走多远愈发受到质疑评估“东亚再平衡”战略得失,分析其东亚政策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对该战略的未来走向进行展望[关键词]奥巴马政府;“东亚再平衡战略”;评估;展望[] D801712[] A[] 10022007(2014)04007906一、奥巴马第二任期中的东亚战略调整:由回归到再平衡在2011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即将进入第二任期的奥巴马总统正式提出了再平衡战略2012年1月,美国公布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宣称美军有必要对其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同年6月,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的演讲,一再表明亚太是美国聚焦的重点之一,必须加强对该地区事务的介入。
由此,成功连任的奥巴马政府对亚洲政策的定位由“回归”、“转向”(Pivot)调整为再平衡(rebalance)2013年,面对朝核问题与包括伊朗核开发、叙利亚问题在内的中东问题,奥巴马更关注后者,甚至连东亚峰会也未出席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再平衡战略已修订或削弱,只是缘于问题的紧迫性及美国联邦政府关闭时间与峰会召开日期恰巧相碰,因而,应视为再平衡战略的推迟2011年希拉里宣布再平衡战略时,就曾强调对其他地区进行危机管理,间或对亚洲地区进行中长期投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隆与他的继任者苏珊?赖斯,分别于2013年3月和11月表示“继续坚定推进再平衡战略”可见,“再平衡战略”仍是美国东亚政策的基本框架,其背景、目标及政策课题,可从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东亚政策的评估与展望中看出基本方向2010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反映了美国力量的相对衰落,复苏经济成为最优先课题,恢复全球领导地位则是终极目标布什政府时期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不顾顽固的财政赤字,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过度支出军费,使得已不可同日而语的美国经济承受了更重的负担,国力也相对弱化2008年经济危机后,金融救援与刺激经济的财政支出力度空前,美国财政危机随之进一步深化。
因此,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体现了优先解决国内问题和复苏经济,以实现美国重建和减少对外介入的特征实现经济复苏与增长,必须恢复全球领导地位,在对外事务上,强调通过国际制度与同盟国共同行动的多边主义解决问题2011年,美国对外宣布在亚洲实施再平衡战略,就是要达成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提出的复苏和发展经济,恢复全球领导力这一战略目标美国要恢复经济增长和全球领导力,就要求有新的投资和参与地区,而这个地区就是亚洲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亚洲—太平洋地区是对美国利益和世界秩序稳定最为重要的地区同年,国务卿希拉里强调,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由中东转向亚洲重视亚洲的政策,就如同二战后美国重视西欧和北美之间的关系及制度建构一样从经济层面上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的崛起,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中国的崛起反映了美国地区影响力的相对下降在美国看来,朝鲜核开发、中国军力增长不透明、南中国海争议等已影响到地区安全秩序,最终将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与经济因此,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是以在亚洲地区增加经济发展机会,构建稳定的安全秩序,恢复地区及全球领导力为核心目标这意味着为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从政策资源上(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再分配。
经济上,美国通过签订环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强化双边及多边经济合作,追求经济复苏和增长,进而恢复地区和全球领导力其中,为经济复苏和增长创造动力到增加经济利益,并恢复全球领导力,成为了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核心目标具体而言,即利用多边(APEC)及双边制度(韩美FTA),通过扩大出口和海外投资创造收益,增加美国国内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2010年奥巴马总统承诺,美国出口量到2015年将增至两倍);通过敦促包括中国在内的个别国家开放市场和提高市场自由度,缓解贸易不均衡并扩大出口和投资机会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有12个国家参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谈判进程,这是美国经济再平衡的核心课题,并将成为扩大出口的重要机会通过TPP确保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主导权,即使中国参与其中,依然是美国掌控下的自由贸易秩序,符合美国战略安全上,为稳定安全秩序和增强美国领导力,增大同盟国的作用,加强地区多边制度,进行战略再分配亚洲—太平洋地区秩序的稳定,是美国安全与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必须条件强调为应对传统威胁(朝核和海洋领土纷争等)与非传统威胁(海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网络安全威胁,疾病等),强化双边同盟(韩美、美日、美澳等)与三边合作(韩美日),增大同盟国作用,参与、扩大并强化多边制度(ASEAN,东亚峰会)。
自2011年奥巴马开始出席东亚峰会在安全上增大同盟国作用和利用多边制度,符合美国因财政危机而缩减安全支出的政策美国国防预算在未来10年(自2012年始)要缩减4870亿美元,因此其试图通过战略再分配来维持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战略2012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新国防战略指南》显示,美国将以欧洲和中东为中心的战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至2020年,美国60%的舰队将部署到太平洋地区[1](8)对华采取没有遏制的遏制政策虽然美国一直否认对中国施行遏制战略,但仔细思考这一所谓“没有遏制的平衡”战略,其实质仍为遏制[2]在中美相互依赖日益加强的情况下,美国更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合作[3](76)因而,美国强调“再平衡战略”不是对中国的封锁政策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指出,与中国建立一种富有建设性的稳定关系是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4]2013年4月,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听证会上,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约瑟夫?尹表示:“美国对封锁中国没有兴趣这表明美国认识到,中国稳定的经济发展符合美国利益,与其封锁中国,不如通过经济复苏和增长确保美国的经济主导权2013年6月,中美两国首脑会晤,同意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在东亚安全乃至世界安全问题上,美国强调中国应作为责任方发挥作用;经济上要求中国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缓解贸易不平衡,扩大出口是美对中政策的核心课题;同时,强调中国军事现代化及军力增强的不透明性这一潜在矛盾因素,要求通过对话确保透明度即启动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协商贸易、汇率、能源及人权问题;启动中美高级别军事对话,应对两国间可能出现的军事误判、差失等诱发两国关系紧张的因素尽管也有追求包括市场自由化、保护投资者、民主主义和改善人权等统一的自由主义秩序的目标,但美国并未操之过急,其首先关注的是可能共同实现的课题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强调中国的作用2013年4月,美国务卿克里在众议院听证会上指出,中国是解决朝核问题僵局的关键,没有中国朝鲜会崩溃,中国发挥影响力是促朝弃核的有效措施,所以与中国合作很重要对于南中国海纷争,美国则表明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和平解决的立场军事紧张有可能侵害美国的贸易利益(海上运输),因此,关键是要遏制和预防紧张局势的出现 对日强调安全再平衡的核心伙伴政策美国一再强调美日同盟是东亚地区安全和繁荣的核心基础,意味着美日同盟在再平衡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2013年10月,美日安全合作委员会将美日同盟作用范围扩展到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于全球。
这表明美国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和扩展军力随着美日同盟的强化和日本在东亚地区安保作用的增强,美国不仅缩减了在该地区的安全支出,而且维系了在该地区的主导权随着美国对盟友投入的减少和日本自行承担的增多,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日本难以一如从前那样对美国言听计从对韩强化遏制朝鲜威胁的同盟政策韩美同盟的优先课题是遏制朝鲜威胁,同时,共同应对其他地区及全球的安保问题(人道主义支援和加入等)战时作战指挥权的移交,将有助于增大韩国在半岛安全事务上的作用,也符合美国缩减国防预算和增强同盟国作用的政策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定和生效,则进一步密切了两国的经济关系,增进了两国的安全同盟关系对朝实施无核化战略忍耐政策美国对朝政策的最大议题就是核开发,目标是无核化美国朝核问题的立场和战略,以无核化的战略忍耐为代表即等到朝鲜表明无核化诚意,直至采取初步措施保留对话2013年4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众议院听证会上表示,要解决朝核问题,就要采取与过去不同的方式,强调在朝鲜无条件弃核回到谈判桌之前,不会与之进行讨论经济支援和改善两国关系的对话2009年,特别代表博斯沃思访朝后,意味着灵活忍耐转变为强硬忍耐战略忍耐的强硬性,即是在“等待”期间对朝实施双边及多边制裁,并通过中国向朝施压和说服代替通过双边对话解决问题,强调明确应对朝鲜大规模杀伤武器,防止核武器流入他国及非国家行为者手中。
二、东亚再平衡战略得失评析2013年,美国东亚“再平衡战略”在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双边关系上取得了进展,同时,通过推进TPP扩大了增加经济利益的可能但美国的财政危机、政策局限、国内政治矛盾导致再平衡战略推迟尤须指出的是,美国再平衡战略促使日本建立进攻性安全战略,其别有用心成为了东亚地区不稳定和高度紧张的导火索美国对朝核问题的战略忍耐政策也未取得任何成效一)双边关系的发展首先是中美合作关系取得进展美国同意推进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并在这一框架下应对地区及世界经济和安全问题尽管很难说美国已经相信和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很显然美国对此深感兴趣,相信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5](37)两国启动高级别军事对话减少军事摩擦,有利于海洋安全;建立工作小组,扩大合作范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网络安全等问题在市场自由化及减少贸易不平衡方面虽未取得大的进展,但中国表明要进行市场化经济改革,这就增加了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机会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美国认为,与中国合作还未取得成效美日同盟强化及中美日之间的关系,成为制约中美合作的要因总之,2013年中美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更加多样,更加相互依赖,中美两国对彼此以及全球体系都更加重要,但是,两国间的相互猜疑和互不信任仍持续存在,并有强化趋势。
[6](43)其次是美日同盟关系深化日本“普通国家”战略与美再平衡战略下的同盟国作用强化政策相融合,美日同盟合作范围扩大,确保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和扩展军备,有助于缩减美国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支出,美日关系也得以进一步发展但美日同盟的强化对地区稳定造成了消极影响,不利于美国增强地区领导力韩国《东亚日报》认为,“奥巴马没有谴责日本右翼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这可以看作间接认可日本极右势力的行为美国如果想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应该解决日本歪曲历史这一根本问题否则美国有可能会失去亚洲盟主的地位,甚至失去影响力[7]再次是美韩同盟关系强化2013年3月美韩制定了针对朝鲜的“局部挑衅共同应对计划”,5月举行美韩首脑会谈,两国共同协商应对朝核问题并强化同盟关系同年10月召开的韩美安全协议会,未协商战时作战指挥权的移交时间,意味着为扩大美国作为同盟国的作用推迟了移交时间然而,由于韩国寻求核原料再处理及浓缩权限自主权与美国不扩散政策相抵触,因此美韩核协议修订搁浅二)再平衡战略的迟延从推行再平衡战略的政策角度上看,叙利亚内战及核开发等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的上升,妨碍了美国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这能说明美国对朝采取战略忍耐及核问题毫无进展的原因。
尽管美国承诺扩大和强化多边制度,然而,至今仍无法实现并强化包括APEC和东亚首脑会谈在内的多边制度秩序特别是2013年10月,美国因财政危机及两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