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年级数学教案.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1KB
约12页
文档ID:547352596
二年级数学教案.doc_第1页
1/12

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授课时间 总第 个教案教学内容:P1的例题、P2的想想做做1-5目标先学提纲学情预判后教预设反馈拓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一,4÷2=40÷2=8÷4=80÷4= 一、探究交流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1)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①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②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40÷2(2)师:40÷2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3)组织全班交流预设:A、因为4÷2=2,所以40÷2=20 B、4个十除以2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C、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就是20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①让学生独立完成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5)小结:口算几十除以一个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十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先当作相应的表内除法来计算,再在算出的商后面添上一个0.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42÷2=66÷3=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②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呢?板书除法算式:46÷2 (2)猜猜46÷2商是几十多?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3)组织全班交流预设:A、摆学具:拿出4捆6根小棒,先分整捆,每人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单根,每人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B、口算: 40÷2=20 6÷2=3 20+3=23帮助学生把操作抽象成分步口算: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 40÷2=20再分得3枝 6÷2=3合起来23枝 20+3=23(4)讨论:46÷2这题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回忆分小棒的过程,你会用竖式算一算吗?4人小组讨论竖式的写法 想想做做:第2,3题 (1)师生共同完成前两题 提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商分别写在哪里?(2)学生齐练后2题,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3)提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余数说说在计算中注意些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问:这几题你也能说出口算过程吗? 96÷3 84÷4 55÷5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提问:谁来完整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①笔算46÷2,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②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讨论)(商2之所以要写在商的十位上,是因为它表示的是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的结果,也就是表示2个十。

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③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移下来接着除,接着会算了吗做“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3)独立解答4)在小组内交流校正做“想想做做”第5题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2)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预设:解法一:48÷4=12(元) 63÷3=21(元) 12 < 21 所以松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解法二:由图中的信息知道,杨树苗买的棵数多用的钱数少;而松树苗买的棵数少用的钱数多所以松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除法的验算 授课时间 总第 个教案教学内容:P3的例题、P4的想想做做1-5目标先学提纲学情预判后教预设反馈拓展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43÷4=82÷2=用竖式计算,并想一想怎样演算? 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2)出示问题一: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3)生列式,指名一人板演36÷3 = 先用口算算出结果30÷3 = 10 6÷3 = 2    10 + 2 = 12(4)再用竖式计算。

5)出示问题:他算得吗?有什么办法验证?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而自觉地探索验算方法先自己思考,然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指名回答,并将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书于黑板1 2 ×3 = 3 6(竖式略)(6)观察并交流: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计算怎么样? 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7)小结: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他们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1)出示问题二: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2)讨论列式计算6 5 ÷3 = 21(块)……2(元) (3)验算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验算的? 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 A、口算验算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B、竖式验算21 ×3 + 2 = 6 5(竖式略)C、说出验算中每一步的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4)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5)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3、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2)学生可以尝试根据板书自己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3)同学之间一起交流、总结方法总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看时间定是否交流如果你有65元钱,你想买什么?能买多少呢?先自己算一算,再用今天所学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①仔细读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②你能独立解决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自备本上③集体交流问:为什么最多只能装11辆车?④哪些同学已经自觉地验算过答案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形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①认真读题,理解单打和双打②如果都参加单打,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然后交流拓展提高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3=12……1 ( )÷( )=21……2练 习 一 授课时间 总第 个教案教学内容:练习一,第5、6页。

教学目标:1、会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和验算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步积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要求……先要求……”这样一种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方法3、能完整表达思考过程,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首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知识再现 1、出示口算题(练习一,第1题 (1)观察算式:说说商都是几位数,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2)独立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3)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最后两题要验算出示题目(练习一,第2题) (1)估算:商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3)交流评析,说说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二、基本练习1、判断,并说说你的想法 (1) 被除数一定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 (2) 在一个除法算式中,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7———————— ( ) (3)465的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

———————————————( ) (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一位数————————————( )2、 对比性练习(一)用除法解决一步和两步计算的问题1)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借到多少只?(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二)用除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航模呢!课件出示: 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再问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选择展示:一共做了多少个航模?平均每组做多少个航模?平均每人做多少个航模?)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航模,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航模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 综合练习(一)针对性练习1、谈话: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1)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用到哪两条信息? (指导学 生观察图中的隐含条件是每2个小朋友用一张课桌) (2)小组讨论交流:第二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 (3)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4)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还能想到什么?2、 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 (1)观察:有多少人?乘坐几辆车?我们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提问:要求“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要先求出什么?3、 出示表格题练习一,第3题 (1)读题 (2)猜一猜哪个组收集节数最多?哪个组收集节数最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