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合色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何青芬 苏越 王坤 陈瑞 陶正国 王亨 周岩民 温超Reference:为在研究不同复合色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将270羽54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小麦型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5 g/t斑蝥黄+10 g/t阿朴酯、5 g/t斑蝥黄+10 g/t叶黄素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添加色素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蛋白高度、哈夫单位与对照组相比,2个色素组均显著提高鲜蛋、煎蛋和煮蛋的蛋黄罗氏比色扇值、红度和黄度值(P<0.05),显著降低鲜蛋和煮蛋亮度值(P<0.05),且试验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斑蝥黄分别与阿朴酯、叶黄素复配均可提高鲜蛋、煎蛋和煮蛋的蛋黄颜色,2种组合的着色效果相当Keys:色素;斑蝥黄;阿朴酯;叶黄素;蛋鸡;蛋黄颜色S831.5: A:1002-1302(2019)09-0207-0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食品营养价值的同时,开始注重其感观品质对于鸡蛋而言,蛋黄颜色是消费者选购鸡蛋时的第一感观指标[1-2]调查发现,消费者普遍喜欢的蛋黄颜色是罗氏比色扇(RCF)值高于8的橙红色或金黄色[3]。
较深的鸡蛋颜色会刺激人们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人们对食物的享受感蛋鸡自身不能合成色素,蛋黄的颜色主要是饲料原料尤其是玉米中的叶黄素等色素在体内沉积而产生的,因此可通过在蛋鸡饲料中添加色素来使蛋黄颜色加深[4-5]目前,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允许在蛋鸡饲料中添加的色素包括叶黄素、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阿朴酯)、β,β-胡萝卜素-4,4-二酮(斑蝥黄)等对于蛋鸡日粮中单独添加斑蝥黄、阿朴酯和叶黄素对蛋黄颜色的影响已有报道[6-11],但不同色素复合添加的应用效果则鲜有报道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阿朴酯和叶黄素分别与斑蝥黄复配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尤其是蛋黄颜色的影響,为其在蛋鸡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斑蝥黄由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提供, 阿朴[LM]酯由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叶黄素由上述2家公司共同开发、由前者生产,上述3种色素的有效成分含量均为10%1.2 仪器与设备罗氏比色扇,美国建明公司;CR-10型色差仪,日本柯尼卡美能达集团公司;EMT-5200型多功能蛋品测定仪,日本Robotmation公司;电子秤,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为减少日粮中的叶黄素对色素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小麦型基础日粮将270羽54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5 g/t斑蝥黄+10 g/t阿朴酯、5 g/t斑蝥黄+10 g/t叶黄素(添加量以有效成分计)基础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11.3.1 饲养管理蛋鸡试验在南京康欣禽业有限公司进行,试验预饲期为14 d,正试期为36 d,自5月5日至6月27日,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各重复采用3层阶梯式笼养,每日喂料2次,收蛋1次,按蛋鸡常规的饲养管理进行环境控制、疫苗接种及给药等工作1.4 指标测定1.4.1 生产性能每天记录产蛋数、产蛋总质量、蛋鸡死亡数量(以重复为单位),并每周记录1次采食量,计算产蛋率、平均蛋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1.4.2 蛋黄颜色及蛋品质于正试期4、10、15、18、24、29、36 d,每重复中随机选取3枚鸡蛋,用罗氏比色扇测定蛋黄颜色;用CR-10型色差仪测定蛋黄颜色(亮度、红度和黄度值);多功能蛋品测定仪检测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1.4.3 煎蛋和煮蛋的蛋黄颜色于正试期36 d,每重复中随机选取2枚鸡蛋,1枚用不锈钢汤锅在电磁炉上水煮(2 200 W 煮10 min),另1枚用煎蛋器进行煎蛋(放10 mL大豆油煎3 min),然后分别用比色扇和色差仪测定蛋黄颜色。
1.5 数据统计试验数据经Excel 2007初步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用邓肯氏(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为差异显著水平,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复合色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由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复配色素对蛋鸡产蛋率、蛋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2 不同复合色素对蛋黄颜色的影响由表3知,对照组蛋黄RCF值在10 d后稳定在32个色素组蛋黄RCF值随天数的增加先上升后稳定,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4可知,2个处理组均使蛋黄的亮度值随试验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Ⅰ组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由表5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斑蝥黄与阿朴酯、叶黄素复配均显著提高蛋黄的红度值(P0.05)由表6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处理显著提高了蛋黄的黄度值(P<0.05),且试验Ⅱ组效果更显著2.3 不同复合色素对煎蛋和煮蛋蛋黄颜色的影响由表7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斑蝥黄与阿朴酯、叶黄素复配能显著提高煎蛋蛋黄RCF值、红度值和黄度值(P0.05)。
试验处理对煎蛋蛋黄亮度值无显著影响(P>0.05)由表8可见,与对照组相比,2种不同色素复配均显著提高煮蛋蛋黄RCF值、红度和黄度值,降低其亮度值(P<0.05),且试验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差异2.4 不同复合色素对鸡蛋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的影响由表9、表10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蛋鸡鸡蛋哈夫单位和蛋白高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 讨论3.1 不同复合色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有关日粮中添加斑蝥黄、阿朴酯和叶黄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但试验结果不尽相同Rosa等试验发现,添加斑蝥黄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12]张伟和Santos-Bocanegra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阿朴酯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13-14]刘国道和高杨等的试验均表明叶黄素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15-16]然而,Bonilla等和Cho等报道,添加斑蝥黄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7,17];Englmaierová等发现叶黄素可以提高蛋的质量,这可能与试验鸡的品种、日龄及色素添加量不同有关[18]本研究中,斑蝥黄与阿朴酯或叶黄素复配添加到日粮中使产蛋率、蛋质量和料蛋比均有一定改善,但差异均不显著。
3.2 不同复合色素对鸡蛋品质的影响蛋禽本身不能合成色素,蛋黄的颜色与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有关试验表明,各种类胡萝卜素的沉积率与着色效果是不同的,蛋黄的着色物质往往不止一种类胡萝卜素,蛋黄的着色程度也不是由一种类胡萝卜素决定的[19]这些化合物被肠道吸收后大部分仍保留原来的结构和颜色,并沉积在家禽皮肤、脂肪和蛋黄内,使皮肤和蛋黄加深为黄色、橘黄或橙黄色,提高禽产品的市场价格日粮在蛋鸡体内滞留的时间很短,营养物质迅速被消化吸收,相应地,色素物质沉积于蛋黄的过程也很快类胡萝卜素在蛋黄中的着色在10~12 d达到最大值,这和蛋黄充分着色所需的时间相同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色素组鸡蛋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无显著差异,但蛋黄颜色显著提高,这与Englmaierová等[18]李守学等[20]、付静[21]和杨秋霞等[22]的结论一致2个色素组蛋黄RCF值从4~10 d逐渐上升然后保持稳定,说明色素在蛋黄中的着色在10 d达到最大值,与卢庆萍等[23]的观点一致除了比色扇值,部分学者也采用色差(亮度、红度、黄度)来衡量蛋黄颜色张志刚的结果显示,蛋黄RCF值随日粮中叶黄素添加水平增加而增加,亮度值降低,红度值随之升高[24]。
黄小春试验结果也表明叶黄素能提高蛋黄RCF值、红度值,降低亮度值[25]而本试验中,2個色素组均显著提高了蛋黄的RCF值、红度值和黄度值,降低了亮度值,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说明RCF值可能与红度和黄度值呈正比,而与亮度值呈反比煎蛋和煮蛋是我国鸡蛋消费的主要方式,因此煎蛋和煮蛋的蛋黄颜色是评价色素应用效果的重要指标Englmaierová等试验结果表明,叶黄素显著提高了煮蛋的蛋黄红度值和黄度值,显著降低了亮度值[18]张志刚的试验中添加叶黄素组的鸡蛋煮熟后,蛋黄RCF值、黄度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红度值有所提高[24]本试验中,煎蛋、煮蛋的蛋黄RCF值、红度值和黄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煮蛋的蛋黄亮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鲜蛋蛋黄的比色结果一致,表明本试验所用色素能有效改善煎蛋和煮蛋的蛋黄颜色与鲜蛋结果相比,2个色素组的煎蛋和煮蛋蛋黄RCF值均有所降低,且煮蛋的降低程度小于煎蛋,提示色素在煮蛋时的热稳定性大于煎蛋,这可能是由于煮蛋时蛋黄位于鸡蛋内部,不与空气接触,且煮蛋温度低于煎蛋温度4 结论斑蝥黄分别与阿朴酯、叶黄素复配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哈夫单位和蛋白高度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鲜蛋、煎蛋、煮蛋的蛋黄RCF值、红度和黄度值,降低亮度值,且2种组合的着色效果相当。
Reference:[1]殷若新,孙晓军,周世良. 蛋黄着色机理及影响因素[J]. 家禽科学,2014(6):50-52.[2]Grigorova S,Petkova M. Natural sources of β-carotene and lycopene in laying hens nutrition[J]. Archiva Zootechnica,2014,17(1):29-39.[3]韩陆奇,蔡晓变. 用红辣椒作为蛋黄色素强化剂[J]. 饲料研究,1991(2):13-14.[4]朱涛涛. 天然产物转化为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J]. 饲料与畜牧,2014(5):31-34.[5]Islam K M S,Schweigert F J. Comparison of thre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egg yolk carotenoids[J]. Food Chemistry,2015,172:233-237.[6]Umar Faruk M,Roos F,Cisneros F. Use of canthaxanthin for laying hens:EP 3203859 A1[P]. 2016-04-14.[7]Bonilla C E,Rosa A P,Londero A,et al. Effect of broiler breeders fed with corn or sorghum diet and canthaxanthin supplementation on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J]. Poultry Science,2017,96(6):1725-1734.[8]孙丹丹,李 明,邝金媚. 类胡萝卜素在畜禽中的使用及安全性探讨[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175-182.[9]Umar F M,Roos F F,Cisneros-Gonzalez F. A 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anthaxanthin on egg production in brown egg layers[J]. Poultry Science,2018,97(1):84-87.[10]Johnsondahl M L,Zuidhof M J,Korver D R. The effect of maternal canthaxanthin su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