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说课稿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01KB
约6页
文档ID:472536336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说课稿_第1页
1/6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 说课者:王大香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这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材料准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阐述我说课的内容一、解读教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二、学情分析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结合教材,在深入解读三维目标的内涵后,我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了如下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本课应知: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本课应会: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四、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本课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五、学习材料的准备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尺子、铅笔和水彩笔六、教法与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本人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通过认真观察,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做到感知和理解七、教学流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首先说一下时间的安排:①游戏导入(3分钟)——②直观感知(7分钟)——③深入巩固 (7分钟)——④布置作业(18分钟)——⑤作业展评和教学延伸(5分钟)一) 游戏导入:以自己的双手为例,可以从任意角度对自己的双手进行观察然后讨论,在不改变手形状的前提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双手看起来不一样大?(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大,而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小,这种近大远小现象,就叫做透视现象。

教师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设计意图:[这样设计首先是稳定课堂纪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 直观感知:1.(出示课件)以书中的图片《树》为例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树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以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教师并板书)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图片资料找一找并说一说身边的透视现象出示图片)2.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观察图片、分析图片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消失点而通常沿着这一点做一条水平线,这条线就被称为视平线从而引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图片资料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了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细致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三)深入巩固:本人设计了欣赏、游戏、表现三个小环节让学生充分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1.欣赏名画,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讨论它的魅力所在。

再指出画中的消失点、视平线2.游戏:请同学们试着画出书中三幅图片的消失点、视平线3.表现:请几名同学根据自已的理解和想象,到黑板上画一幅具有透视效果的简单道路图要求有公路、树、电线杆等)根据学生所画,找出错误与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强调透视线的作用,加深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而知识的积累也恰恰在于巩固学生在游戏中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欣赏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四)布置作业: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用透视现象表现出图片内容(出示课件)要求:1.先找视平线,消失点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3.按透视现象处理好竖线,斜线4.线条流畅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绘画存在的问题,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学生能准确的找出图片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能够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观察景物从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透视现象](五)展评作业、课后延伸:教师提出作业评价标准:1.透视现象是否能合理把握; (课件出示)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4.能否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围绕以上4点学生自评,互评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力求完整、生动并说一说这节课自已的收获。

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延伸)在教室或校园里找一处场景进行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作品的展示、介绍、互评,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让学生享有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增添生活的乐趣从而让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共分两大块,左板块正上方楷书书写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左面书写透视规律将书法的魅力在点点滴滴之中渗透给学生右板块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区域,让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再对比一下其他同学作品的优劣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整体设计构思:[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利用大量搜集来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也让学生真正意义的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以上是我对于《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这一课的肤浅理解与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