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四讲-葛兰西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51KB
约34页
文档ID:592759992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四讲-葛兰西_第1页
1/34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葛兰西( Antonio Gramsci) 本节内容: 葛兰西的生平葛兰西的生平1《《狱中札记狱中札记》》的核心理论的核心理论2( Antonio Gramsci 1891—1937) 关于葛兰西的小结关于葛兰西的小结3 “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艰苦的事业,只有坚贞不屈的人才能胜任,只有那些在人们普遍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只有那些意志锻炼得坚如刀剑的人,才配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才配称为革命者 ——葛兰西 一、葛兰西生平:早年革命活动早年革命活动 ((1891—1919))作为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作为意大利共产党领袖活动时期活动时期 ((1920—1926))狱中生活和写作阶段狱中生活和写作阶段 ((1926—1937))•在都灵大学受到克罗齐思想的影响•1913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1919年,创办《新秩序》周刊•担任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与法西斯的议会斗争•1926年被捕入狱•写作《狱中札记》 葛兰西语“我希望您很好地理解,从思想感情上理解:我是政治犯,也将作为政治犯而判刑对此我没有,永远也不会有任何值得羞愧的地方。

说到底,在某种程度上是我自己要求被关押和判刑的,因为我从来不想改变我的观点我已准备为我的观点贡献生命,而不仅仅是坐牢我只能感到平静,并对自己感到满意亲爱的妈妈,我真想紧紧地拥抱您,以便使您感到我是多么地爱您,多想安慰你,因为我给您带来不幸,但我只能这样做生活就是如此,非常艰难儿女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荣誉,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有时不得不给妈妈带来极大的痛苦 二、 《狱中札记》的核心理论1 1 知识分子问题2 23 34 4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市民社会与国家市民社会与国家领导权(领导权(Hegemony)问题)问题 1.市民社会与国家概念由来ß中世纪末期的城关市民ßBurgher societyß新兴资产阶级ßBourgeois societyß现代社会的公民ßCivil society “市民社会”理论的变迁ß第一阶段:市民社会同自然社会分离 (亚里士多德)ß第二阶段: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分离 (黑格尔、马克思)ß第三阶段:市民社会同经济社会分离 (葛兰西) 葛兰西的市民理论ß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市民社会政治社会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当中,葛兰当中,葛兰西反对把两者的关系理解为决定和被决定西反对把两者的关系理解为决定和被决定的机械的关系。

的机械的关系他他更强调的是上层建筑更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特别是特别是市民社会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市民社会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市民社会与国家国家国家 (政治社会)(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市民社会 镇压机器(军队、警察、法院、镇压机器(军队、警察、法院、官僚机构等)官僚机构等) 领导权机器(文化、政治,经领导权机器(文化、政治,经济)济) 政府(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政府(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完整意义上的国家 作为权力机构的国家作为权力机构的国家 作为同意的领导权组织者的国作为同意的领导权组织者的国家家 葛兰西以葛兰西以市民社会的发达程度市民社会的发达程度来区分西欧和俄国革来区分西欧和俄国革命道路的不同,并以此来确定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命道路的不同,并以此来确定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是与俄国革命的策略截然不同策略是与俄国革命的策略截然不同 葛兰西市民社会论述的主要内容ß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职能ß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内在统一性ß市民社会在现代国家中的作用更加突出ß市民社会的状况引起革命策略的制定 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ß概念:黑格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马克思把市民社会归入经济基础的范畴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葛兰西:现代国家是加上了专政的领导权 ß对市民社会的超越 黑格尔: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否定之否定 马克思:人类解放 葛兰西:市民社会最终取代政治国家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意义 1、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稳定和发展和谐主义方面,市民社会可成为其稳定机制 2、突出文化领导权,发挥市民意识的巨大作用,构建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 3、在市民社会中植入先进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体系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知识分子问题 知识分子是进行阵地战的主要力量(1)知识分子的划分标准: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传统的划分知识分子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的划分标准是知识分子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不是这些活动在其中进行的那些社会关系 有机知识分子:每一社会集团,伴随自身的产生和发展,都造就出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

这种与各社会集团或阶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知识分子,葛兰西称之为“有机的知识分子” 2.知识分子问题(2)、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三个特征 第一,拓宽了知识分子范畴的界限 第二,突出了知识分子的领导职能 第三,强调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的融合 脑力和体力的差别是不是要到未来才能解决,这种态度并不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态度 为什么不能让农民自己领导自己? 2.知识分子问题(3)知识分子与政党的关系 知识分子是整个国家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政党是知识分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政党的重要职能有两个:一是造就一批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二是把传统知识分子转化为有机的知识分子 3.领导权(Hegemony) (1)、Hegemony:霸权与领导权 领导权意味着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主导地位“社会集团可以而且甚至应该在夺取到国家政权之前就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这就是夺取政权本身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尔后这个集团取得政权,即使很坚固地掌握着它,成了统治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个‘领导的’集团 ——葛兰西 3.领导权(Hegemony)按照领导权理论,葛兰西总结出党的三大任务:(一)建立国民的集体意志;(二)进行宗教和世界观方面的改革;(三)实行经济领域的改革 3.领导权(Hegemony)(2)领导权包含以下内容:ß它是一种清晰明白的共识;ß统治阶级成功地说服其它阶级接受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ß“说服”并非总是和平的。

它包含着通过物质和智力力量的压制和文化上的诱惑两个方面ß领导权是一种“常识”,一种统治意识形态在其中实践和扩散的文化领域;ß 它也是出现在社会和阶级斗争之外的东西、但它塑造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ß 它是一系列的观念,统治集团通过它们维持自己的领导权使下层阶级赞同他们的统治ß总而言之,领导权是一种统治策略 3.文化领导权(Hegemony)(3)阵地战和运动战 ß 基于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葛兰西提出了著名的西方革命的新策略一一阵地战 (利用罢工等形式,直接对准国家政权的斗争形式,是一种“运动战” ;对资产阶级政权的意识形态支柱进行长期文化上的进攻,这种攻击称为“阵地战” ß阵地战的首要任务就是夺回文化领导权 ß重建一种无产阶级的新的“整体文化” 一个小结:葛兰西最重要的是“领导权”理论,领导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 1.统治权和领导权, 2.市民社会和国家 3.知识分子阶层 在当代,大众传媒成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工具和场所之一大众传媒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论述中,就是国家用来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着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职能,维护着国家统治的合法性 。

4.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ß“马克思并不仅仅是一个学者,他是一个行动的人他在行动中和在思想中一样伟大和富有,他的著作不但改变了思想,而且改变了世界 ——葛兰西ß(1)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方法第一,知识考古的方法第二,区分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和后人整理发表的著作 第三,区分马克思和恩格斯 4.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2)对现代文化的批判第一,批判唯心论克罗齐认为:”一切实在都是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实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克罗齐强调历史是思想和概念的发展史,就重新倒退到了黑格尔主义 葛兰西认为:ß历史是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史,是人类的实践史 ß历史发展的动力不是社会思想,而是物质的生产力 4.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第二,批判机械唯物论 主要体现在对“物质”概念的批判上“我们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物质如何社会地、历史地为生产组织起来,自然科学应该相应地看作本质上是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葛兰西“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 4.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实质第一,唯心主义的抽象发展的“主体”与机械唯物主义的纯粹的“客体”的哲学后果:自由意志和铁的必然性第二,唯心主义的抽象发展的“主体”与机械唯物主义的纯粹的“客体”的政治后果:自由和契约vs专制和独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问题 4、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但是要具体地、历史地区分唯物主义的历史作用,即好的唯物主义和坏的唯物主义,积极的唯物主义和消极的唯物主义 例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实践上促成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0世纪斯大林主义的唯物主义造成了苏联社会思想和政治生活的僵死和停滞 (3)实践哲学的基本构想ß实践哲学是现代文化的产物即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ß一方面,实践哲学是对迄今为止人类文化精神发展的总结ß另一方面,在现代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实践哲学的基本要点ß第一,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范畴ß 基本出发点ß 因为实践作为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本质活动,首先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基础和动力。

ß第二,实践是人的本质规定性,人按其实践本质是能动的活动过程,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能动的建立起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实践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被概括为“实践一元论” ß葛兰西不同意用“唯物论”称呼马克思主义“一元论这一术语将表达什么意思呢?当然不是唯物主义的或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而是这两个对立面在具体的历史行为中,即在与某种组织起来的(历史化了的)‘物质’和人所创造的自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中的统一 ——葛兰西 ß 当马克思提出上述从实践的意义上理解“物”的思想时,“物质一元论”就被“实践一元论”代替了 ß葛兰西对唯物主义概念的审慎态度,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批判传统的唯物论,从而批判当时用机械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ß第四,实践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其宗旨是变革现实,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