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话语分析在茶叶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7KB
约5页
文档ID:31411233
话语分析在茶叶术语翻译中的应用_第1页
1/5

话语分析在茶叶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衡清芝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摘 要: 在社会学语言研究领域之内, 对语言的研究方法采用了变革性的话语分析法, 它是对传统社会语言学的突破和跨越, 对于语言翻译领域带来了新的视野, 在话语分析这个全新的语言研究方法之下, 我们也可以将其应用于茶叶术语翻译之中, 了解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 使翻译者的翻译空间更为宽泛, 使茶叶术语翻译的表达更为简洁和有效关键词: 话语分析; 茶叶; 术语; 翻译; 应用; 作者简介:衡清芝 (1980-) , 女, 四川射洪人, 硕士研究生, 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实践与理论, 应用语言学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 茶文化与诸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实现茶文化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要注重对茶叶术语的翻译领域, 要突破传统语言翻译的方法和手段, 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和策略, 使人们更为深入地理解茶叶术语范畴的相关知识, 更加贴近原文, 更好地促进中国茶叶的外贸, 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1 话语分析理论话语分析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语言分析方法和翻译手段, 它与传统的翻译方法有极大的区别, 是传统语言翻译方法的突破和变革, 它是将真实语境和场景下的语言, 进行全面、准确的语法分析和诠释, 并实现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语言学分析和表达。

在话语分析理论之下, 可以寻找到真实语境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联属性, 并要注重对真实语境中的细节的描述和表达, 使之与语言分析相契合, 更好地产生两者的相融话语分析理论为我们在现实语境中的问题分析和思考提供有益的线索, 我们可以对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 并从语用推理的角度, 梳理和找寻现实语境下的问题实质在现实语境的特定情形之下, 可以通过语法结构对语言的意图进行推理和辨识, 寻找到语境中的本真涵义在这个语言推理的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因素, 其中主要包括有:1) 语言背景环境语言在表达的语境之中, 必然与其背景密切相关, 而这些相关联的背景有社会因素、生活文化习惯、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等2) 实现灵活积极的分析在话语分析的过程中, 要进行对语言的辨识和推理, 通过灵活的、积极的、全面的推导, 可以获悉语言表达者内心的意愿或某种特殊的期许3) 在全面了解语言表达环境之后, 需要对话语进行特定场景和氛围下的问题分析, 以更好地结合背景, 实现对语言的理解4) 注重对语言的细分在话语分析过程中, 要注重对语言的细分, 通过将语言细化和分解, 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语境下的语义。

翻译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把握上述相关内容, 在对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综合考虑地域风格、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层次等因素, 实现对语言的翻译和诠释, 增进人们对语言的理解2 茶叶术语中国传统茶文化有其悠远的历史, 在演进之中逐渐形成了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叶品茗、茶道等茶文化内容, 具有极其丰富的茶文化内涵, 最终生成了独立的茶学, 其中有系统而成熟的茶学知识和理论内容, 由此也衍生出茶学研究相关的专业词汇, 称之为茶叶术语, 也被称为“茶之语”2.1 茶叶术语的基础认知品茶人员要对茶文化有全面而广博的知识了解, 在充分理解“茶”的特定语境的前提下, 将“茶”的语境中的语言进行细化和分解, 生成对茶之语的准确、细致的判断, 翻译人员要全面明晰茶文化风俗、茶地域特征、宗教信仰因素等文化内容, 运用话语分析方法, 实现对茶文化的诠释和翻译2.2 茶叶术语的特点茶叶术语是极具专业特点的茶学知识, 例如对茶叶细化的命名、茶叶研究中的名称等, 它们需要从科技的角度进行理解和认知, 茶叶术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 实用性茶叶术语的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特征, 它主要是应用于茶学研究领域, 是一种专业性的应用型语言, 因而不可以单纯从茶叶术语的字面涵义加以理解和认知。

例如:对于茶叶术语“六安瓜片”的理解, 主要是源于其独特的形态以及生产地域来命名的, 不具有字面上的涵义;还有茶叶术语“茶多酚”、“儿茶素”等, 它们都不可以简单地从字面加以诠释和理解, 而是具有特殊茶叶化学成分的语言2) 单一性茶叶术语是茶学研究领域之中的专用语言, 因而也显现出茶叶术语的单一性, 它无法为其他领域所运用3) 专属性茶叶术语有其特定的属性, 对于茶叶术语的具体名称抑或具体使用方法而言, 有其特殊的惯用语的认知角度,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4) 整体性茶叶术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对于茶叶术语的认知和理解要将其放入到整个茶文化体系之中, 使之成为茶文化体系中的一员, 尤其是茶文化不断亮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空间的时代之下, 茶叶术语还需要注入新鲜的文化元素, 使茶文化内容和体系更为完善, 并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3 茶叶术语与中国文化茶叶术语历史悠远, 与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深度融合, 成为了有机的整体, 两者的相嵌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1) 茶叶术语与中国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镶嵌在中国茶叶术语形成的过程中, 融入了人们之中流传甚广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如: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 其名称就是由民间传说沿袭而来, 在民间传说“观音托梦”这个典故之中, 传说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都会向观音佛像敬奉一杯清茶, 天长日久, 观音对其虔诚的心态产生了感应, 遂托梦于他, 使他找寻到一颗叶暗绿、沉似铁的茶树, 由此便命名为“铁观音”。

还如:中国名茶———大红袍也是由民间故事而来, 相传在采摘茶叶的季节, 当地人们会设坛祭天, 并让一群披有红色大袍的猴子爬到茶树上采摘, 遂由此而得名2) 茶文化在中国特色文化中的镶嵌在茶叶专业术语之中, 也充分体现出与中国特色文化的融合性, 如:白牡丹这个茶叶术语是由中国的国花———牡丹而得名;“佛手”这个茶叶术语则与吉祥安康的文化寓意相契合;功夫茶这个茶叶术语与其时的李小龙中国功夫而融合等3 话语分析方法在茶叶术语翻译中的应用探索3.1 话语分析的灵活运用在话语分析应用于茶叶术语的翻译过程中, 翻译者要具备足够的茶文化, 要借由语言逻辑将词语相关联, 使之能够简洁地表达出原文的涵义, 并要基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进行翻译的灵活运用和尝试例如:在翻译一种茶叶的名称、品性、使用方法等内容时, 翻译者要全面了解茶叶的生产产地、茶叶制作加工工艺、茶叶的口感、茶叶相关的风俗等, 在全面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之后, 才能进行更好的茶叶术语翻译, 并使之与原文的内涵相贴近在将话语分析运用于茶叶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时, 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形式, 要着眼于更为全面的话语分析方式, 运用话语分析和话语生产两种翻译方法, 实现对茶叶术语的翻译和诠释。

在翻译和诠释茶叶术语的过程中, 要融入茶文化语境,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以翻译的目的为宗旨, 选取适宜的翻译词语, 确保茶叶术语翻译的准确性3.2 运用简洁易懂的茶叶术语在将话语分析方法应用于茶叶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时, 不要拘泥于形式, 可以不具有强烈、严谨的逻辑性, 然而要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也即要充分体现出话语分析在茶叶术语翻译中的简洁易懂例如:在对茶叶术语中的茶叶分类的翻译过程中, 就要最大可能地寻找茶叶术语的表达语境之间的关联性, 使人们迅速、准确地明晰“不发酵茶”、“全发酵茶”、“半发酵茶”、“部分发酵茶”等茶叶术语, 增进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又如:在对茶叶术语“花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就可以结合茶叶术语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更为清晰地辨识不同的花茶种类, 还可以更好地贴近原文, 达到通俗易懂的翻译效果3.3 运用恰当的话语分析策略成功的翻译者应当用特殊的茶叶术语翻译策略, 获得最大化的语境效果, 要充分运用直译、音译、意译等不同策略, 对茶叶术语进行翻译和诠释, 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茶叶术语的相关知识3.3.1 直译策略这是使原文与译文的语言表达方式相贴近的翻译策略, 它需要较强的逻辑结构特征, 翻译极其简单和直白。

例如:对于“不发酵茶”的茶叶术语翻译就可以采用直译策略3.3.2 音译加注释策略由于译文语言难以表达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而需要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 不仅保留原意, 而且能够使读者更为清楚3.3.3 意译策略这是基于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结构的不同, 以对原文的涵义把握为关键和核心, 进行灵活的、不拘泥于原文语言形式的翻译方式4 结束语综上所述, 茶叶术语翻译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传统的语言分析方法难以全面地表达出茶文化的深邃内涵, 为此, 可以引入全新的话语分析方法, 解决茶叶术语在翻译过程中的难题, 基于茶叶术语的相关背景和特定的语境, 对茶叶术语进行灵活、简洁的翻译, 使之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相契合, 不仅可以降低人们对茶叶术语知识的理解难度, 也可以较好地减轻茶叶术语翻译人员的负担通过对茶叶术语的话语分析的翻译运用, 可以向人们呈现出丰富而全面的茶文化内容, 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交流参考文献[1]任灵玲.话语分析在茶叶术语翻译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 2016 (3) :310-311. [2]殷盼盼, 方豆豆.浅析安徽茶叶在对外宣传中的翻译处理[J].才智, 2016 (3) :256. [3]李萍凤.中英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对外经贸实务, 2014 (6) :67-69. [4]康翠链.目的论视阈下的广告翻译——以英译茶叶广告为例[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14 (1) :194-195. [5]陈银春, 范哲巍, 刘泽权.语域理论在话语分析与翻译比较中的应用——以《红楼梦》中的一段对话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16-122. [6]刘伊梅.浅谈话语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加强翻译中的语篇意识[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 :104. [7]贾正传.话语分析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 1993 (2) :50-54.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