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唯物史观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67KB
约6页
文档ID:1290844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唯物史观_第1页
1/6

第六章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一、两种历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含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历史主体上的观点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这种观点叫群众史观2、唯心史观(1)含义:唯心史观认为少数的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只是“群氓” ,必须在英雄人物的指引下才能发挥作用2)英雄史观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两种:①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导致历史宿命论;②把世俗社会中的英雄人物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导致唯意志论3)这种历史观有两个重要缺陷:①只考察了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②把世俗社会中的英雄人物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导致唯意志论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包括以生产方式(生产活动)为主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这些基本要素的总和①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不起决定作用)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和前提;第二,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减缓社会历史的发展;第三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②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作用:第一,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和前提;第二,人口因素的合理与否对社会发展可以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第三,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意义: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悲观的,错误的③社会生产实践生产方式:是指人类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下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力和和产关系的统一作用: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担当者;第二,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方式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意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它包括人的一切思想观念、心理活动和社会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存在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二者的辨证关系: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即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方法论意义:第一、它有助于我们揭示各种社会意识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阶级实质;第二、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二、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指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人们在人民群众中包含着推动历史进步的英雄人物,因为人民群众是一个集合概念人民群众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中劳动办民始终是人民群众的核心和稳定部分2)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它对社会历史的创造作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②人民群众的活动成为社会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而且他们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虽然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因为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4)因此,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时,不能夸大这种作用,否则就会在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产生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论”的错误观点,最终滑向唯心史观2、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每个人在社会发展中都有作用,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个人是指历史人物。

历史人特是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明显痕迹,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人士2)唯物史观承认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把这些作用归结为: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3)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人物是不天生的或神秘的超人,他们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是特定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历史人物必然要受到时代 和阶级的限制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会直接导致英雄史观4)唯物史观要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历史主义的原则,即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的原则;二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即把历史人物和他所代表的阶级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史观应用用到中国命实践活动中的产物,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伟大的创新2)群众观点包括以下四个联系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3)把群众观点化为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就是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 者必须坚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群众观点是灵魂,群众路线是对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4)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全起来,就是广义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和方法,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更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量源泉和胜利之本4、社会规律的实现机制(1)社会规律实现的动力机制是人们对自己的利益追求;(2)社会规律实现的中介机制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3)社会规律实现的最终机制是人们的选择活动5、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1)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就是创造历史的作用创造历史的活动实际上是历史主体所进行的选择活动,因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最终表现为选择作用2)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主体的选择作用是受限制的①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②根据利益需求进行价值选择; ③从根本上受社会规律的制约6、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辨证统一关系(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之间是辨证统一关系因为社会规律是人类活动的规律,历史主体的能动活动就时创造历史的活动,社会规律只能存在于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活动之中我们承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不但不能排除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而且必须以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为前提。

2)同时,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能动性必须以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为基础,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成功地进行创造历史的活动离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制约,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就成为随心所欲的唯意志论3)在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有两种片面的观点:历史决定论承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但却忽视了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历史选择论坚持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但却抹杀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第二节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含义①生产力: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②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结合,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阻碍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本身就意味着对生产关系提出了为自己服务的内在要求;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也是生产力内在要求的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两者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些内容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①为历史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②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提供理论前提;③马克思义政党的战略、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含义①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②社会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②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为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形成两者的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由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由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 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能够全面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制定无产阶级政权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之一,进行社会主义改的重要依据第三节 社会发展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命、社会会改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 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而划分不同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三、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命的实质是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2)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社会命的作用:①社会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②社会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四、改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改是一场伟大的改命是解放生产力,改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命,所以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