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四青年精神气质的二重思想向度及当代启示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44KB
约17页
文档ID:319086627
五四青年精神气质的二重思想向度及当代启示_第1页
1/17

    五四青年精神气质的二重思想向度及当代启示    赵振辉[摘 要]五四运动打开了青年思想解放的阀门,推进了五四青年的思想觉醒,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精神气质联合御侮、启迪民智、思想多元是五四青年精神气质的思想特征;追求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崇尚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践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探寻人的解放的自由精神是五四青年精神气质的思想表现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五四青年的精神气质,做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做践行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战斗者,迎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奉献者,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力量[Key]五四青年;思想觉醒;精神气质;新时代[]D647  []A  []1672-1071(2019)06-0023-07距今100年前,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场颠覆封建传统的五四爱国运动,推进了中国青年爱国情感、自我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的爆发表明,以往旧时代的陈腐观念已然不适应中国社会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批判的精神、科学的主义和革命的精神成为新的思想潮流,民主、科学、进步、自由的观念开始在五四青年的思想中生根发芽一、五四运动与青年的思想觉醒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要素交织发展的历史结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青年的思想觉醒。

帝国主义对中国掠夺的过程,既是中国人民破产的过程,又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成长和觉醒的过程五四运动表征着青年知识分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的崇高革命斗志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要素青年一代是最活跃的思想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五四时期,封建军阀政府风蚀残年、病入膏肓,已无力摆脱帝国主义的蹂躏侵略,国家命运多舛,危在旦夕青年学生自觉担负起拯救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把学校当作消息灵通的发表公共舆论的“根据地”,呼吁学生团体担负起政治使命,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的政治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多主体多要素互动的历史结果,有论者提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以及新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种政治和社会改革”[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產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2]引发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要素如下:其一,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的“国耻感”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刺激。

五四时期,甲午海战的耻辱还未消去,袁世凯政府又接受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提出的恶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以新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学生主体表现出强烈的反日情绪,“国耻感”越发浓烈,民族主义和反军阀的情绪都被一股脑地激发出来在北京、上海、汉口、长沙、广州,甚至海外三藩市的中国人都成立了特别抵制日货的组织,学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对此,青年毛泽东写道:“五月七日,民国国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3]其二,海外留学生的革命热忱是五四运动的实践刺激海外留学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了西方文化模式和社会革命要素,为五四运动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学生运动向全国各地蔓延五四时期的归国留学生充分参与到反帝爱国的社会革命实践之中,担负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使命,推动了学生运动的发展,这与清末归国留学生的情形完全不同对此,梁启超指出,“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最大不幸者一事焉盖西洋留学生殆全体未尝参加于此运动;运动之原动力及其中坚,乃在不通西洋语言文字之人坐此为能力所限,而稗贩、破碎、笼统、肤浅、错误诸弊,皆不能免;故运动二十年,卒不能得一健实之基础,旋起旋落,为社会所轻”[4]其三,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思想刺激。

《新青年》杂志引发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思想革命,使青年们摆脱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推动青年思考以什么样的思想来开启民智,拯救民族,挽救国家危亡文学革命”的矛头直指封建落后文化,一时竟出现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全盘吸收西方思想的局面实用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纷然杂陈于青年知识分子面前,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浪潮犹如一个躁动于母腹中的将要成熟了的婴儿,喷薄欲出,狂飙突进二)五四运动打开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闸门,开启了中国社会革命的新篇章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运动愈演愈烈,上海、北京、天津、汉口、广州等地的学生运动不断高涨有论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全国各界,上至于政府官吏,下至於贩夫走卒,以至於农民妇女,……莫不一致愤慨,民气之伸张,至斯极矣国民始从大梦中警觉,知强邻之野心,国亡之无日,是则学生与有功焉”[5]对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作用,明确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6],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社会革命掀开新的伟大篇章。

首先,学生街头演讲、示威罢课引发社会思想大爆发巴黎和约的失败,就像一声“惊雷”,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北京的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国民杂志社、工学会、同言社和共学会都召开会议,决定举行民众示威大游行悲愤的爱国青年,集体罢课,举起救国大旗,在北京的各个街道组织“十人团”上街演讲、游行、示威,谴责北京政府的卖国行为,强烈呼吁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黜亲日分子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让世界看到“强权绝对不是公理”学生的演讲、罢课活动,对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影响很大,社会各界都关注学生运动的发展,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同情与支持,甚至连警察也在保护学生游行的队伍之中其次,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上海,学生罢课后,高等学府的学生开始不停地推进抵制日本的宣传行动,并准备说服商界领袖立刻采取行动支持学生运动在学生如火如荼的思想呐喊中,中国社会各阶级开始觉醒,向当局政府和日本提出抗议商人大罢市,工人大罢工后,北京政府意识到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不可阻挡,通电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学生爱国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杜威曾指出,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运动中,学生实际上已做到把商人拉过来拥护他们,他们已不再是孤立的了,而是达成了一种联盟,在攻守上都和商会一起,他们在谈罢税的行动。

毛泽东指出:“广大学生群众的五四运动,推动‘六三’全国性的罢工、罢市、罢课的反帝和反卖国政府的斗争,发展成为全民族的运动[7]在“三罢”爱国行动的影响下,连社会底层的乞丐、小偷、妓女和歌女都参加了罢工后来,邮局职员、警察和救火队员都威胁说,如果政府仍然保持对学生这样的态度,他们也要停止工作,支援学生运动这足以说明五四学生运动对社会整体思想变动的影响再次,五四事件后期,工人阶级成为学生运动的新的政治领导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事件初期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但是随着工人劳动大众的加入,特别是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自觉到工人运动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进五四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当时的一个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五四运动发展时说,在上海爆发的学生爱国运动中,随着新兴无产阶级加入学生队伍之后,爱国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和领导者除此之外,左翼思想家开始觉醒,批判腐朽的封建文化,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如吴虞揭露封建家族制度的本质,指出,“商君、李斯破坏封建之际,吾国本有由宗法社会转成军国社会之机;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

推原其故,实家族制度为之梗也[8]左翼文学家鲁迅从革命者的立场出发,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礼教吃人”的丑恶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异化关系,鞭挞各种落后势力,呼喊革命力量的成长,启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思想综上所述,五四运动的思想解放和思想洗礼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尽管存有一些偶然性因素,但具有极为重大的思想史意义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华民族必能在民族革命的历史洪流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中国革命开始迎来新的革命篇章二、五四青年精神气质的二重向度五四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青年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五四一代青年自觉践行民主、科学、进步、革命的精神,彰显出中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民族复兴的熱烈期待一)五四青年精神气质的思想特征五四青年的精神气质折射出五四时期青年的思想风貌,透视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青年的精神追求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作用,可以说是晴天霹雳,把陈腐守旧的旧道德旧思想旧教条完全剔除,青年的思想获得了空前大解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五四青年的精神气质独具特色、与众不同一是联合御侮五四青年呼吁民众大联合,共同抵制侵略者在五四时期,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早已昭然若揭,积贫积弱的中国试图依靠列强的同情而取得独立自主,那简直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在巴黎和会、上海和会上,帝国列强无视中国的存在,关门弄鬼,随意处理战后中国山东问题,公理与和平成为一文不值的空话对此,陈独秀指出:“我看这两个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9]青年学生更是义愤填膺,成立北京学生联合会,并派代表到全国各地去扩大宣传,试图联合全国民众起来反抗卖国政府,挽救民族危亡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全国民众的同情与支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霸权行径在长沙,毛泽东立即领导新民学会的其他同学呼吁民众支持五四学生运动,并发表《民众大联合》一文,公开支持五四运动,成为湖南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二是启迪民智五四青年重视用呼声革命、教育革命来唤醒国民意识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当段祺瑞政府同意在和约上签字时,很多商业界、工业界和劳动界人士都一致谴责政府的决定青年学生的反应尤为激烈,北京学生联合会要求总统改变训令几百个来自不同团体的代表向总统请愿,在总统府门前站了两天两夜,又哭又骂,没有睡觉上海和山东的公民举行群众大会,并威胁说,如果政府签字,他们会宣布独立脱离北京政府五四青年是唤醒国民思想的“先锋队”。

邓颖超在回忆五四运动时指出,我们也不知道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结合,只知道列宁是苏联革命的导师,他是要为被压迫的工人和农民谋求解放而已,不过我们当时的确也有一种自发的直觉认识,要救国需要冲破学生的圈子,救国不能单靠学生,必须要唤醒同胞青年学生还很重视宣传工作,组织了很多讲演队,传播爱国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由此来看,五四青年试图通过“呼声革命”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说明他们还没有完全认清到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意识到只有“流血革命”和“彻底革命”才是彻底改造中国、解放民众的根本路径三是激进多元五四青年的思想激进向上、多元混杂并易于结合与分化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10]青年的爱国热情、民族主义是五四青年团结抗击帝国主义的根本动力在屈辱的条约面前,五四青年的思想尤为激进,愤恨日本帝国主义的霸权行径,于是便联合各界组织了焚烧日货游行大会,以此来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当时的五四青年在思想上还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目的,以至于在五四运动结束后,很多青年学生的热情散尽,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发生严重分化,各自践行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青年毛泽东都自称是胡适和陈独秀的崇拜者,其思想包含着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直到1920年底,他才真正确立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11]的思想论断对于五四青年的思想分化,毛泽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