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对应举例一、修辞类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歌巧妙地以“沉舟”“病树”作比,将自己多年的遭遇寄寓其中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比喻的分类§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楚辞·九歌·国殇》) ——旌旗漫卷,遮蔽了太阳,敌军就像天上的乌云,人数众多;勇猛的战士呵,争先冲杀,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 按:把敌人比做天上的乌云,既写出敌人人数众多,又表明形势危急 §暗喻所谓暗喻,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 ①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你应当做高山磐石,我应当做河边蒲苇。
按:刘兰芝把焦仲卿和自己分别比做厚重不易转移的磐石和坚韧的蒲苇,表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②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我的心像一根磁石做的针,不指向南方永远也不肯罢休 按:这两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 ③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白云飘浮如同你漫游的思绪,太阳缓缓而落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 按:这里的比喻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诗人用飞飘无定的“浮云”喻游子之心,用缓缓西下、依依不舍的“落日”喻故人之情;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借喻所谓借喻,即诗中借喻体代指本体 ①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从这里分别后,你将独自踏上万里征程 按:[孤蓬]蓬草,又叫飞蓬,枯后断根,遇风飞旋古诗多以之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 ②愿闻锋镝铸,莫使栋梁摧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希望能销毁兵器,但切莫摧残栋梁之材 按:[栋梁]房屋正中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③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 ——一片清光满空,皎洁的月亮腾起,云中的仙风寂寥无声息。
按:[宝镜]喻指月亮,因中秋月圆似镜,故言[仙籁]仙境的声音籁,天空中的声音 ④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陆游《题海首座侠客像》) ——中原大地黄尘滚滚胡人气焰嚣张,沦陷区人民血肉模糊喂饱了豺狼 按:[豺狼]喻指金朝治统治者§博喻 所谓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一川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 按:这里以江南景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忧愁的深广,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2.比拟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①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我替你向斜阳敬酒,希望它把夕照的余晖在花间长留 按:“斜阳”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人却直接同它们进行对话,这就赋予它们以生命,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活了这是拟人手法的一种类型 ② 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自从金兵南侵以后,连荒废的池沼和古老的树木,也对战争表示厌恶 按: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 ④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杜甫《发潭州》) ——岸上飞扬的落花在送别旅客,樯畔呢喃的燕语在挽留行人 按:诗人离潭州赴衡州送行者只有“岸花”和“樯燕”诗人说花知“送客”,燕解“留人”,这就把“花”和“燕”人格化了以“送客”“留人”分别写花、燕之殷勤,反衬世情之淡漠,从而渲染了悲凉凄寂之气氛,蕴涵了诗人孤独寂寥之情思及对流徙飘荡生涯之感喟3.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是古诗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①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谁说河面宽广,竞容不下一只小船 按:这里运用夸张,极言河之小,连刀(小舟)都容不下 ②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 ——备战用的栅子高耸入云,连飞鸟也难飞越过去 按:这两句诗用了夸张的方法连云…‘飞鸟不能逾”极言“战格”(备战用的栅子)的防卫能力,连飞鸟都不能飞越,更不用说敌人了 ③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燕山的雪花像席子一样大,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按:“燕山雪花大如席”表示夸张这个句子承接上句“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借想象飞腾、超越常情的比喻,渲染了严冬的淫威 ④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在书房里吟诗作赋,即使写下了万言诗文,也抵不上一杯水的价值。
按:“万言”,为数多,“一杯水”,为数少两相对比,而前者不及后者,这样也就形象地表明了文章的价值之低4. 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古诗文中“借代”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古诗借代的类型繁多 ①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誓死扫荡匈奴奋不顾身,边境上五千壮士英勇牺牲按:[貂锦]汉代的羽林军穿貂裘锦衣,故以“貂锦”代战士这是用衣着代人 ②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白居易《夜闻歌者》) ——十七八岁的美女,独自靠着桅杆站着 按:[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后因以表示美女古诗中还以“婵娟…‘佳丽”等代美女 ③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 ——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按:[甘脆]味美松脆的食物古诗中还以“肥甘…甘旨…‘珍鲜…‘珍旨…‘甘洁…‘膏腴”(食物肥美)代食物 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千里江山莺儿啼唱,绿荫丛中万紫千红,水乡山城处处酒旗飘动按:[红]代指“花”[绿]代“叶”颜色是事物的性状之一,古诗中常用颜色代事物 ⑤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牺牲的将士,仍然是少妇春闺梦里想着的亲人 按:[骨]‘‘骨”是人体的一部分,故以“骨”代牺牲的将士,这是用部分代整体古诗中还以“齿…‘手”“足…‘口”代人,以“须眉”(胡须和眉毛)代男子 ⑥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桂舟宛若鸥鸟轻行翩翩,我骑着宝马如倚在云端 按:[桂棹]桂木船桨,指精美之船这是用部分代整体古诗中还以“舳舻”(船头和船尾)“桡”(船桨)“帆…‘柁”(同“舵”)“篷…‘鹚首”(船头;古时在船头绘鹚鸟之首来镇水神)等代船[宝勒]精美嵌有珠宝的马勒代指良马也是用部分代整体 ⑦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王粲《七哀》) ——琴音撩动人的愁绪,为我弹奏出悲伤的乐音。
按:[丝桐]据说古琴多以梧桐木(木质轻而韧,可制乐器)为体,以练丝为弦,故这里以“丝桐”代“琴”这是用材料代成品 ⑧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发愤读书,得以步人仕途,报效国家;四年来,孤军作战,转战天涯 按:[干戈]‘‘干”,盾牌戈”,一种兵器干戈”,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古诗中还以“烽火”(古时边境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鼓鼙(pi)”(军队中用以激励士气的乐器——大鼓、小鼓)“矢石”(箭和垒石)“弓刀”等代指战争,属具体代抽象 ⑨闲理阮咸寻旧谱,细倾白堕赋新诗陆游《初夏游凌氏小园》) ——没事就翻开乐谱,弹弹月琴,品品美酒,写写诗篇 按:[阮咸]拨弦乐器类似今之月琴,长头,十三柱相传为西晋阮威(竹林七贤之一)所造,因以阮咸名之这是用人代其所造之物[白堕]刘白堕,北朝人,善酿酒故以“白堕”来指代“酒”古诗中还以“杜康”代酒(传说杜康是周代人,善于造酒) ⑩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李颀《古意》) ——在战马奔驰的疆场较量胜负,我从不把生死放在心里按:[七尺]指身躯人之身躯,一般高为七尺(古尺),因以“七尺”表示身躯。
这是用人体高度代人体]5. 设问设问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一种“无疑而问”,或者说“明知故问”的语言运用形式其本质不在质疑,而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比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前一句设问,紧接着后一句回答这种自问自答,明显地说明不是“有疑而问”,只不过是运用“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以此强调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同河水一样深长,自己的愁绪如同河水一样绵延不绝又如阿鲁威所作元曲小令中有“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诗句,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①,横槊曹公②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③更惊起南阳卧龙④,便成名八阵图中⑤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肯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反问在诗歌中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诗文的其实和说服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