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学复习指导温度 温度测量物态变化内能 热值 比热容能量转化和守恒分子动理论物 态 变 化热 和 能热 学二、热现象中课程标准要求一、热现象中考重点、难点和热点分析三、热现象中典型例题解析四、课时训练达标内 容 纲 要物态变化部分中考重点、热点分析•中考分值:大约5 5分左右•中考难度:较简单•中考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题 简答题•中考方向: : 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中固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液体沸腾图像;判别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仍是今年中考命题的热点,但难度不会增加,同时分值也固定在5 5分左右温度及温度计课程标准要求1.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1.1.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气温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 6月1616日一天中 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典型例题解析(1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 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象预测6 6月1717日下午1313:3030的大致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象预测6 6月1717日 下午1313:3030的大致温度______________3 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 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 ) A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39℃ B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0℃ C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100℃ D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70℃26 ℃℃B温度及温度计课程标准要求难点热点突破常用温度计 液体凝固点 沸点 1.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2.了解液体温度计工作时的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热胀冷缩 2.2.(1 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7℃、93℃93℃、102℃102℃;你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或 .(2 2)小明要自制一支能在一 标准大气压下测水沸腾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 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气压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水银水银的沸点高于100 ℃100 ℃温度计本身有偏差 物态变化1.1.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态变化时的条件课程标准要求2.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难点和热点3.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理解并应用““条件””解释现象,应用““条件””分析图象,应用““条件””设计实验3.3.当室内温度为20℃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C C热学4.4.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请找到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起来: 初春嫩草上的露珠 升华吸热 盛夏常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熔化吸热 深秋北方常出现的霜 汽化吸热 冬天封冻的黄河水 凝华放热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 ” 凝固放热 洒在教室地面的水变干 液化放热5.5.小明在家烧饭时不慎将手指烫伤,妈妈让他把烫伤的手指放在自来水龙头下用水冲,小明让妈妈赶快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冰块敷在被烫伤的部位,请你说明, 采取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哪种方法更好? ?3. 降温。
自来水冲”是水温度变化,吸热;取“冰块敷”是熔化,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效果好些降温自来水冲””是水温度变化,吸热;取““冰块敷””是熔化,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效果好些 探究实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均匀加热 “ “水浴法””、搅拌器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控制变量液体的沸腾: 注重实验探究的过程固体熔化和凝固图象、液体沸腾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把-5℃-5℃的冰块拿到10 ℃10 ℃的房间里, 它将立即熔化 B B如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当烧杯 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酒精也能沸腾 C C如图是一定质量某种晶体体积随温 度变化的图象,分析该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0 ℃0 ℃ D D海波的熔点是48 ℃48 ℃, 48 ℃48 ℃的海波 一定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 BCBC7.7.如图所示是A,B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8min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A A 8080 固、液共存态8. 8.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 A、B 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 A、B B装置)(1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100℃,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______(填““A”A”或““B”B”)套装置2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 C所示:a a、b 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___不同B B质量(3 3)通过分析图象C 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①①______________;②②______________吸热温度不变吸放热和温度变化 课时训练巩固1 1. ( (多选)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 ) A. A. 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白汽””的过程 B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 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 “ “冰花””的过程 D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2 2.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熔点是2000℃ 2000℃ B B.凝固点是3000℃3000℃ C C.沸点是3000℃ 3000℃ D D.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3.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4.4.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C 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D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3)(3)在上表所示2min~5min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A.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 B.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C.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减少 D 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5.5.课外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 研究晶体的熔化时,通过实验 记录,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 种物质加热,温度随加热时间 ( (环境情况和加热源是相同的) )变化的情况绘制成图象,如图所示。
请你写出两条有价值的发现•(4)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方法: ;•道理: ;再见再见1. A C D 2.D 3. 1. A C D 2.D 3. 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纸杯,降温液化产生的 4.4.酒精灯 B B 5.B B 5.两种物质都是晶体 吸热温度不变;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太原市育英中学 唐庆萍 初中物理热学复习指导热学温度 温度测量物态变化内能 热值 比热容能量转化和守恒分子动理论物 态 变 化 热 和 能热 学二、热和能中课程标准要求一、热和能中考重点、难点和热点分析三、热和能中典型例题解析四、课时训练达标内 容 纲 要热和能部分中考重点及题型•中考分值:大约5 5分左右•中考难度:一般属于中等难度的题•中考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题 简答题•中考方向: : 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较容易,内能及内能的利用涉及到有关比热容、热值的计算、图象、实验、简答等;有关内燃机的知识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以及综合效率的题不考。
分子动理论热学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课程标准要求2.2.建立固、液、气的微观模型难 点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1.为什么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2.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是 ;3.3.如何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表现为斥力大于平衡位置表现为引力大于1010倍分子直径几乎没有作用力固、液、气的微观模型物质状态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运动特性固态液态气态很小 处于平衡位置较小处于平衡位置很大较大几乎没有很大大于1010倍分子直径微小振动移动和振动除碰撞外做匀速直线运动有体积有形状有体积无形状无体积无形状二、热和能 典型例题解析1.1.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 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C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C内能及利用课程标准要求1.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了解热量的概念3.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蒸汽机和内燃机性质物理量和过程物理量方法体现思维训练 难点热点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 能量形式的转化 ΔE=WΔE=W 热传递:能量的转移ΔE=QΔE=Q效率问题:有用功------利用的能量 总功----------消耗的能量机械类型利用的能量形式消耗的能量形式机械能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烧水吸收的热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水吸收的热量太阳辐射能水吸收的热量电流做功机械能电流做功内燃机天燃气炉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电动机 难点热点•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 能量形式的转化 ΔE=WΔE=W 热传递:能量的转移ΔE=QΔE=Q•效率问题:有用功------利用的能量 总功----------消耗的能量•热量计算:•1.1.两个性质物理量是 ; 2.2.如何利用公式Q=cmΔt Q=cmΔt 理解热量是一个过程物理量? 利用公式Q=cmΔt Q=cmΔt 对物质吸热本领的比较中有哪些比较 方法? 3.3.公式 Q=cmΔt Q=cmΔt 和Q=mqQ=mq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 2. 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1 1)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 据,终于认识到: 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 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物质温度(2 2)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 质量(或分子的多少)有关 推理性结论:质量越大( (或分子越多) ),物体内能越大 推理依据:物体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所有分子动能、势能的总和就越大②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推理性结论: 。
推理依据: 温度你的想法?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3 3)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中,(a a)杯中水量较少、(b b)(c c)(d d)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2 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①①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②②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d da a和b b(d)(d)的水量比(a)(a)多、与(b)(c)(b)(c)相同,且温度最高 (a)(a)的水量比(b)(b)少,但温度比(b)(b)高 3.3.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根据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判断,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 液体更好。
乙乙4 4.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 甲、乙、丙加热到相同 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 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 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 ) A A.甲最大 B B.乙最大 C C.丙最大 D D.一样大C C5.5.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B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C 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D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性质物理量过程物理量6 6.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2 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_____.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吸热多少 大于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__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 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子 未及时搅拌(开始时沙子是湿的) 7.7.我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充分利用温泉,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 .某科研单位需在冬季保持实验室恒温,起初以煤作燃料供热,后改用温泉水供热,经多次试用后 发现每小时用70℃70℃的温泉水0.5t0.5t流过散热器后变为50℃50℃,达到以燃煤供热的效果,已知煤的热值q=3×10q=3×107 7 J/kg J/kg,求:(1)(1)温泉水向实验室每小时提供多少热量? ? (2) (2)该科研单位每月( (按3030天计) )可节约燃煤多少? ?(1) (1) 温泉水向实验室每小时提供的热量Q Q放=cmΔt =cmΔt = = 4.2×104.2×103 3J/(kg·℃)×500kg×20 ℃J/(kg·℃)×500kg×20 ℃ = = 4.24.2×10×107 7J J(2)(2)该科研单位每月( (按3030天计) )可节约燃煤 由公式 Q Q放=mq =mq 得1h1h消耗的燃煤是 4.24.2×10×107 7J=30×J=30×m m×3×10×3×107 7 J/kgJ/kg m m1 1=1.4kg=1.4kg 30 30天=720h=720h m=720×1.4kg=1.008×10 m=720×1.4kg=1.008×103 3kgkg能量守恒课程标准要求1.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热学8.8.图中显示的是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现在已给出了两个实例你能做些补充吗?电池充电…..…..干电池供电燃料燃烧…..…..加热反应….….光电池…..…..发光二极管电热器…..…..火力发电厂二、热和能 课时训练巩固1 1.液体表面部分分子挣脱其它分子的束缚,逃逸到空气中,这是蒸发的微观本质;同样,固体表面分子也可以逃逸到空气中,这是升华的微观本质;把糖块放进水中,糖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间隙中去,这是溶解的微观本质由此看来,上述三种现象有着相同的微观本质,因此可以用一个更具概括性的名词来表示这一类现象,即三者同属 现象通过上述三种人眼可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微观世界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此横线上) A.A.静止的 B. B. 运动的 C.C.作加速运动 D.D.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2 2.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 的比热容小 B.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 热容大的特性 C.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 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 0 0 ℃℃的水比0 ℃0 ℃的冰效果好3 3.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4. 4. 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1 1)拉动绳子克服摩擦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2 2)请说出该实验中的某一现象并简述其原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5.小王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①和②②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等,做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如图(a)(a)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他跟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b)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你回答:(1)①(1)①和②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 ?答:_______(_______(选填①①或②②).).(2)(2)对于同一保温材料内的水,在10min10min到20min20min时间内放出的热量________20min________20min到30min30min时间内放出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①①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②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 6.小萌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7.7.小虎用一只装有2 g2 g水银的温度计,测量 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
(1 1)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① ; ② ② (2 2)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质量 ,体积 ,密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 方式(填““做功””或““热传递””)而使内能发生改变的 (4 4)若温度计示数上升了20℃20℃,那么水银吸收了多少热量? ? 已知水银的比热容c c = 0.14×10 = 0.14×103 3 J/(kg·℃) J/(kg·℃)。
温度 温度测量物态变化内能 热值 比热容能量转化和守恒分子动理论物 态 变 化 热 和 能热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