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追溯十三经中“气”的文化涵义

卢****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89KB
约3页
文档ID:228036697
追溯十三经中“气”的文化涵义_第1页
1/3

追溯十三经中“气〞的文化涵义摘要:“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涵义,词义开展的原因一方面是语言自身的进步,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的补充与丰富语言在开展的同时,文化也随之变化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化“十三经〞为依据,从“气〞本义、引申义以及当代语境下“气〞的文化涵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气〞词义开展的过程,观察当代社会文化的开展变化关键词:气文化涵义一.从字源看“气〞的本义“气〞的繁体字形一般认为是“氣〞,从字源上考察,这两个字的关系并不简单许慎在?说文解字气部?中说“气〞字本意指云气书中“气,云气也,象形〞,段玉裁注:“象云起之貌,三之者,列多不过三之意也〞【1】许慎依据的是“气〞的小篆字形,把“云气〞当作了气的本义而“氣〞在?说文米部?中:“氣,馈客刍米也〞“氣〞的本义是“赠送给人的谷物〞,是天子待诸侯之礼秦朝釆用隶书,“氣〞假借为“气〞,后来汉字标准后“气〞是“氣〞的简写,两者最初的意义是不同的气〞的本义到底是何义?在甲骨文中又是怎样的呢?一些汉字源流字典对“气〞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行梳理并做出简略开展脉络谷衍奎的?汉字源流字典?列出了“气〞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分析了“气〞字的构造方法,解说其字体演变过程,并探求其最初含义。

气〞是象形字,甲骨文写成,像云层一样;金文成最上一笔左端弯曲向上,接着有的末一横右端弯曲向下,为了和“三〞加深区别,也为了显示云气升腾流动之状后来小篆的写法把中间三横都写成弯曲的形状气〞的本意是云气,后来泛指气体一指空气;二指自然界阴晴冷暖等现象,如气候、天气;三指预示吉凶之气象;四指呼吸时出入的气体;五是指鼻子可以闻到的气味气〞又作为中医名词,指人体内能使各种器官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气是构成人的精神的根本因素,所以引申义为人的精神状态和力量、力气等2】?说文米部?中:“氣,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氣的本义是馈送人的粮草,读xi氣被借用来表示云气后,馈送人的粮草之义便又另加义符食写作“食氣〞来表示,并由馈送义引申指给予,又引申指乞求为了分化字义,给予、乞求二义便用“气〞来表示;为了防止与云气相混,后来省去一笔写作“乞〞如今为了标准化,用“气〞来表示云气之义,用“乞〞来表示乞求之义,“食氣〞简化为“饩〞,“氣〞那么废而不用二.从典籍中看“气〞的涵义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气〞的词义的演变過程,选取?周易?等典籍,从十三经中总结“气〞的深刻含义根据“气〞词义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气〞的最初涵义云气、风气或大气这是气的最初涵义,如?说文解字?说:“气,云气也。

〞在天上化为云气,在地面可化为雨水庄子知北游?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3】“气〞的本质是客观物质,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气存在于宇宙之中,运行不息,虽不具有形体、声音、状态等,但是客观实在,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构成根底由“气〞的本质可以扩展成更多的含义,如在?左传昭公元年?中“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4】“六气〞本义是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在?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成玄英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气充塞于宇宙万物之中,使万物之间相互贯穿,相互影响,处于和谐有序的运动之中通过气的中介作用,宇宙万物得以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如?周易乾文言?,九五文言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5】这里的“气〞是气息的意思汉书苏武传?:“苏武气绝,半日复息〞“同气相求〞同一个气类的东西,这个“气〞字很玄了,以现代科学的理论来说,物质元素排列相同的,自然合起来2.“气〞的哲学涵义在先秦社会中,气也代表着另一种哲学思想。

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最高的本体,宇宙即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老子把“气〞的重要意义提升到很高的地位,道是万物之源,而气由道而生,是万物生存的条件气由道生,无形而运行于天地之间,聚合而生万物〞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认为,“元者,始也〞,“元者,为万物之本〞,并产生于天地之前论衡?认为元气自然存在,产生天地万物和人的道德精神该书?自然?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死?说:“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气为万物之本原,故称为“元气〞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形体与道德精神的唯一本原,其上没有“道〞或“太易〞等,因而是中国古代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3.精神“气〞质宇宙之精气构成人类形体并藏寓于人体之中,又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人假设善养此精,那么能与天地共存,成为至善至美之人庄子人间世?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即是说气是人的一种虚静地对待外界事物的精神状态管子?认为,精气藏胸中,浩然和平,那么为圣人故人要善于治气,“心静气理,道乃可止〞要做到“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敬除其舍,精将自来,精想思之,宁治治之,严容畏敬,精将自定。

……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被四海,中无惑意,外无邪灾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管子内业?〕孟子?强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认为人体是气之充,而气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人的意志坚决,正气也就存在于体内三.现代话语中“气〞的开展以“文以气为主〞为代表的“文气论〞是中国文论思想上最为著名的命题,从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到刘勰的“气以实志〞,再到钟嵘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等,无不表现中国古代的“文气说〞在当代,从整体上把握“文气说〞的现代阐释,打通中国和西方文论的界限,现实“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6】中国“文气论〞中常讲的阴柔和阳刚,与西方文论的崇高与美相似而西方的文论思想是从审美的角度论证和提出的,但这些审美范畴又与中国文论的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朗吉努斯在区分崇高和美这两个概念时:“雄伟的风格乃是重大的思想之自然结果,崇高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旷达志气远大的人〞【7】崇高的品质包含着数的崇高与力的崇高,美那么包含对“美的东西〞的鉴赏,可见西方的崇高与美得概念与中国所讲的阴柔和阳刚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结语通过参考大量的文献书籍,梳理归纳“气〞本义和引申义,对“气〞这个字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有了新的认识和开展词义开展的原因一方面是语言自身的进步,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的补充与丰富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气〞的本义是云气的意思,到“十三经〞经典古籍中“气〞字涵义的开展演变,再到当代人们对“气〞字意义的深化汉字“气〞的涵义是不断开展的过程,其意义也是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探索一个字的开展历史也是对其文化研究的过程参考文献【1】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68页;【2】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1年1月,第86页【3】朱祖延:?引用语大辞典?〔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第118页;【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5】黄寿祺:?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8月,第8页;【6】李存山:?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29页;【7】李岩:?“文气论〞话语范式转换与美学重释?〔J〕辽宁大学文学院,2021年;[8]张玉能:?西方文论教程?〔M〕,湖北:華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第31页;[9]陈刚:?中华传统美德丛书〔节气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1日第二版;[10]李建中:?文化关键词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注释【1】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68页【2】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1年1月,第86页【3】朱祖延:?引用语大辞典?〔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第118页【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5】黄寿祺:?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8月,第8页【6】李岩:?“文气论〞话语范式转换与美学重释?〔J〕辽宁大学文学院,2021年【7】张玉能:?西方文论教程?〔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第31页〔作者介绍:戢宇晖,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