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壳聚糖医用膜用于皮肤轻度烧、烫伤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50KB
约6页
文档ID:204603761
壳聚糖医用膜用于皮肤轻度烧、烫伤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观察_第1页
1/6

壳聚糖医用膜用于皮肤轻度烧、烫伤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 目的:评价壳聚糖医用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 法:入选67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给予壳聚糖医用膜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油纱布 辅料外敷比较各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 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10%结论:壳聚糖医用 膜外用治疗皮肤轻度烧伤创面疗效确定,未见明显副作用关键词】壳聚糖医用膜;皮肤;轻度烧伤;轻 度烫伤烧、烫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创伤烧、烫伤时,机体血 管内的液体渗出,引起组织水肿、组织坏死大面积烧伤时, 血管渗透性异常,丢失大量液体,创面疼痛,还可能引起休 克受损局部的感染、疼痛、创面久治不愈是皮肤烧伤后常 见的并发症状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制 得的一种高分子氨基多糖,又名几丁聚糖、甲壳胺,是目前 世界上唯一带阳离子的高分子碱性多糖聚合物,天然无毒、 无抗原性分子链上丰富的軽基和氨基使其易发生化学反应 而具备多种功能,具有止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减小瘢 痕、抑菌、良好的生理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异的性能。

2011年以来,本院追踪治疗和随访的轻度皮肤烧伤67例(II 度烧伤及以下),其中37例用壳聚糖医用膜覆盖创面,取得 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轻度皮肤烧伤67患者例(II度烧 伤及以下),年龄18〜60岁;烧伤部位:手部43例,足部 20例,其他4例收治时间,最早伤后2 h,最晚为伤后2 do符合西医轻度烧伤诊断标准:血管扩张充血,或形成烧 伤水疱,或有组织坏死排除标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 药物有接触过敏者,合并感染严重的患者,烧伤后超过2 d 的患者,还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壳聚糖医用膜(由广东泰 宝科技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外敷对照组给予常规油纱 布外敷治疗组具体使用方法:(1)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轻轻擦干伤口周围皮肤,将敷料裁剪成适当尺寸覆盖于伤口 外2)当敷料被渗出物浸透后,需更换新的敷料更换时 用生理盐水洗去附着在皮肤上的产品3)在开始阶段,一 般需要1〜2 d更换当肉芽开始形成时,渗出物减少,此 时需更换敷料次数相应减少4)每贴敷料覆盖伤口的时间 最长不能超过7 do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自体皮肤的成活情况, 创口疼痛、渗血情况,创面感染情况等。

1.4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贴敷良好,创口无感染, 渗血/液吸收快,疼痛明显减轻,自体皮成活率及创面愈合 速度快;显效:敷良好,渗血/液吸收较快,疼痛减轻;进 步:创面无明显感染,疼痛稍减轻;无效:贴敷不良,或皮 下已化脓感染,需改用其他创面材料覆盖的1.5统计学处理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 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 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 效优于对照组见表lo2.2安全性评价治疗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 照组的发生率10%总体不良反应为轻中度,主要为红斑、 瘙痒,后续按照接触性皮炎治疗,均治愈3讨论烧、烫伤是一种日常多发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受损皮 肤的充血、组织水肿、坏死,严重的甚至导致局部组织碳化 烧伤后的治疗及护理尤为关键主要原则是尽可能的修复自 体皮肤,减少感染,加快愈合速度,减少皮肤坏死及瘢痕的 产生壳聚糖(chitosan)又名甲壳糖、聚氨基葡萄糖等,是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壳聚糖类物质 应用在皮肤创伤的治疗历史悠久,祖国医学早在《本草纲目》 中就有记载:蟹壳具有破瘀消积等功能。

国外,美洲的印第 安人早在18世纪就用龟壳来治疗创伤,发现有促进伤口愈 合的作用近年来,壳聚糖作为高分子的海洋活性多糖,因为其自 然来源,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降解性、对人体的无毒无害 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抗感染能力等种种优点,吸引了 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关于其应用于外科创伤、烧伤等屡有 研究报道,其系列产品广泛地应用在医药卫生、生物工程材 料等方面壳聚糖对红细胞有明显而直接的黏附作用和凝集 作用;同时壳聚糖促进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快速止血壳聚 糖遇水成胶,有效保护表面神经末稍,避免刺激;壳聚糖可 以吸收伤口中导致疼痛的炎性物质一血液舒缓激肽,能起到 镇痛作用本次研究亦是把止血、缓解疼痛作为重要的观察 指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Fukasawa等[1]报道,将壳 聚糖覆盖于试验兔的内脏和腔壁腹膜的擦伤处,发现该膜能 提高腹膜渗出的巨噬细胞的凝血酶活性,对创面有止血的作 用胡丹等[2]采用甲壳胺人工皮膜修复指端创面,效果显 著李绪焜等[3]用Chimeherb人工皮(主要成分壳聚糖) 治疗不同类型的烧伤创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人工 皮不会致敏,无刺激,无吸收中毒创面的预防感染是非常 重要的一个工作,但是许多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难 题,如何寻找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非化学合成敷料是医 药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有很多的国内外文献已报道了壳聚糖 具有良好的抗菌特性,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草杆菌、产气夹膜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铜 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实验菌株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4-6] o作者通过实践观察认为,壳聚糖不失为我国目前较 好的一种创面覆盖物本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医用膜外敷疗效显著,治疗组 各主要考察指标如膜的贴敷能力、抗感染、减轻疼痛、促进 渗血/液吸收、提高自体皮成活率及创面愈合速度等均明显 好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适于临 床推广应用笔者认为,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止 血、止痛、抗感染的能力,对于外科烧伤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具有优势壳聚糖来源于自然界,资源丰富[7]随着壳聚糖在临 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拓展,高性能材料膜的不断研制,相关的 壳聚糖生物制品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参考文献[1] Fukasawa M, Abe H, Masaoka T. The hemostatic effect of deacetylated chitin membrane on peritoneal injury in rabbit model [J]. Surg Today, 1992, 22 (4): 333-338.[2] 胡丹,高铁民.甲壳胺人工皮膜在创伤治疗中的运 用[J]•江苏医药,1999, 25 (2): 134.[3] 李绪焜.Chimeherb人工皮临床应用研究总结[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9, 19 (4): 8-13.[4] 宋献周,沈月新•不同平均分子量的a-壳聚糖的 抗菌作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 9 (2): 56-59.[5] 郑连英,朱江峰,孙昆山.壳聚糖的抗菌性能研究 [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 18 (2): 22-24.[6] No H K. Anti bac terial activity of chitosans and chitosan oligomer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v, 2002, (1-2): 65-72.[7] RuPei T , Yumin D , Lihong F.Dialdehyde starch-crosslinked chitosan filmsand their antimicrobial effects[J]・ Polymer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2003, 41 (9): 993-997.(收稿日期:2012-10-26) (本文编辑:王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