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德国的幼儿园资料

x****妹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4.46KB
约3页
文档ID:277452605
德国的幼儿园资料_第1页
1/3

德国的幼儿园在德国,大部分幼儿园由教会、 福利机构以及城市社团来管理,有些幼儿园也由企业和协会负责幼教人员的中心任务是给孩子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他们将来能够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幼儿园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起到辅助补充作用,帮助消除儿童发育缺陷,给他们提供各种广泛的教育、发展和培训的机会一、朴实温馨的环境德国幼儿园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德国的幼儿园是温馨、 舒适的, 没有我们想像中的现代化设施,更没有我们想像中价值不菲的奥尔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它的优雅和朴实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教室的屋顶上悬挂的是粗麻绳和轻纱做成的帷幔,充满了梦幻色彩 匍匐在地毯上的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书中描述的想像世界中漫游着;墙面上是幼儿随意的涂鸦, 还有在户外捡来的树枝、 干花和枯叶挂在墙面上, 记录着幼儿户外生活的快乐和惊喜也许因为我们看的几所幼儿园都是极具传统的幼儿园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旧的, 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一段可以留下来的历史在我国,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十分豪华,昂贵的木地板,塑胶的活动场地,琳琅满目的玩具, 很多幼儿园把这些外在的环境设施视为争创示范先进园的硬指标,这些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一个衡量标准。

诚然,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必须的, 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去思考: 这样豪华的设施对教育幼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幼儿长大成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永远呆在宫殿式的房子里过于现代化的设施也阻碍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二、林间幼儿园在上世纪 90 年代,德国出现了一种叫做“林间幼儿园”的托幼方式,这里没有房屋、围墙,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幼儿在草地上散步、 观察动植物, 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英国庭园”是慕尼黑的一所自然公园,后来被开辟成了慕尼黑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的白桦林和灌木丛, 草地上有清澈的溪流,在这里入托的 15 个 l 岁半以上的幼儿每天上午9 时来这里集合他们或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或个人自由活动, 做手工、捡树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欢爬树、 赛跑的幼儿, 也有乐于观察蚂蚁、蜗牛的昆虫迷 教师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教唱歌以及随时解答幼儿游戏中的各种“为什么” 之外,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安全保护工作上午饭如同郊游时的野餐, 大家席地而坐, 摆上自带或教师帮助准备的食品,饭后下午2 时左右,结束一天的活动。

小精灵儿童网站 首创这个林间幼儿园的赫本黛拉女士对幼儿园的未来充满信心:幼儿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既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 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压抑心理,所以他们当中从未发生过吵架、 打斗的事, 也很少生病 赫本黛拉给幼儿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木耳等野生果菜;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要马上向哨音方向集合我国的幼儿园, 大多数都是铁将军把门 在我国日益城镇化的今天, 幼儿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泥土、 昆虫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事物, 甚至他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被压缩的少得可怜在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能不让幼儿出去就尽量不出去,就算是出去了,教师的组织、管理也要占据大部分时间, 很少能看到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些幼儿为了想获得片刻的自由而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呆在牢笼似的教室里,比如经常在上课时间要求上厕所等对于铁将军把门、 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管理者和教师们有充分的理由:基于安全的考虑 诚然,让幼儿在户外自由地活动肯定要比让他们呆在教室里排排座要难管理得多,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怕出事故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限制幼儿的发展空间, 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呢 ? 三、混龄编班德国幼儿园一般都是混龄编班,每个班有16个左右幼儿,幼儿在类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相互交往。

幼儿园通常由O 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组成一个个小组(类似于一个个班级 ) ,幼儿园充满着家庭般的温馨 德国幼教工作者主张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背景又要面向未来的人, 一个需要与同伴、 成人、社区交往的人, 一个生活在真实而自然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幼儿园里需要面对各种年龄的同伴,面对各种成人, 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我国的幼儿园都是小、 中、大班泾渭分明, 当然这样编班有利于管理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如果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 德国幼儿园的这种混龄编班的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幼儿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 他们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幼儿交往的体验,致使家庭缺乏的不同年龄段同伴交往在幼儿园并不能得到必要的补偿,这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当然混龄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的幼儿园不一定非要混龄编班,可以考虑多设计一些混龄活动,以帮助幼儿获得异龄同伴交往的经验四、随心所欲的幼儿德国的幼儿园像家庭一般温馨,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看书, 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 可以独立玩玩具, 当然也可以选择独处。

事实上每间教室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提供给幼儿,幼儿叫它“安静角” 安静角里一般有一个柔软的垫子,上边有很多布质的柔软的娃娃和公仔, 有趣的靠垫, 有的还有个小沙发, 不想参加团体活动的幼儿可以到这个角落,静静地坐着,淘气的幼儿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说明德国幼儿教育正视了幼儿的正常心理需求, 幼儿也有独处的需要 同时这种设计也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当一个幼儿频频走进安静角时,其实他已经用行为发出了呼声,他需要心理帮助了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幼儿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 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 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 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 至于进行什么活动, 幼儿自己决定, 可以画画、 听故事、去娃娃家、 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教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桃园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 l :00、下午 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若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这是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震撼最大的一个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

回首看看我国的幼儿园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向前看 ”类似这样的规则不停地在提醒幼儿要中规中矩,不能乱吵乱动 幼儿想要上厕所必须向教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去, 有的被教师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幼儿即使再三要求去上厕所也得不到允许总之在幼儿园里,幼儿只能做教师允许的事情 教师有一种权威, 幼儿被告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有谁违反了教师的要求,就要被批评, 就得不到小红花 试想想, 如果一个正常的成人被要求这样做,那他会怎样 ?因为在我们教育者的头脑里还存在着那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只是幼儿,是未成年的小大人我们不懂得像尊重我们身边的成年人一样去尊重他们总之,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温馨,祥和,动静有度,没有虚荣,顺从自然无疑,这种感觉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