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以及答案(文字版) 考研政治真题以及答案(文字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守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坚守好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根脉”是 A.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天下大同”理想 C.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答案】A 2. 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取决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大气环流与洋流二者相互作用就形成相对稳定的气候状态,但当其中一个因素突然“掉链子”,就会发生厄尔尼诺之类的异常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不仅推高全球变暖幅度,更可能导致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的极端天气,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表明,偶然因素是 A. 决定事物发展趋势的根本性因素 B. 事物发展中可有可无的影响因素 C. 事物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因素 【答案】C 3. 除了几十颗卫星编织的“天上一张网”,还有地基增强系统构成的“地上一张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启了高精度定位技术进步的“加速度”。
有了“天上一张网”,为什么还要再建“地上一张网”?传统的卫星导航系统能提供的精度仅为5~10米,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的更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从农林牧渔到吃穿住行,随着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或模块越来越多嵌入生产生活,每一个人都愈发清晰地感知到北斗的力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发展中应用、在应用中发展表明,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是 A. 科学研究的规范 B. 实践主体的意志 C. 认识主体的兴趣 D. 社会实践的需要 【答案】D 4. 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写道,“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灭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这表明,列宁在展望未来社会时 A. 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项措施、方式、方法 B. 认为不存在适用于各种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 C. 没有提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 D. 不对历史发展的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答案】D 5. 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D. 消除社会矛盾,实现民族大团结 【答案】A 6.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和首要任务是 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C.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D.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答案】A 7.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二十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 A. 加强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 B. 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 C. 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 D. 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答案】B 8. 我国是一个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解决好吃饭问题, 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 A.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B.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D. 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答案】C 9.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对种族和血缘的认同 B. 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C. 对宗教信仰的认同 D. 对共同生活地域的认同 【答案】B 10.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 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所谓“半封建”是指 A. 封建经济占据国家经济的一半 B. 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 中国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 D. 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彻底动摇 【答案】B 11.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1894 年11月,在植香山召开的兴中会成立大会通过了由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在章程中, 孙中山提出了 A. “振兴中华”的口号 B. “建立民国”的口号 C. “反帝反封”的口号 D. “民主自由”的口号 【答案】A 1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卢沟 桥事变的发生 A. 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B.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 标志着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D.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答案】C 13. 1848年,解放战争形势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许多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许多城市已经解放或者即将解放,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正规性程度大为提高,全国胜利已经在望。
这种情况要求党迅速克服存在于党内和军队内的任何无纪律无政府状态,把一切必须和可能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建立 A. 精兵简政制度 B. 请示报告制度C. 民主协商制度D. 党外通报制度 【答案】B 1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关键在于 A. 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B.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 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D.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答案】C 15.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2023年2月21日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 A. 体制机制 B. 国际合作平台 C. 学科建设布局 D. 高水平人才 【答案】D 16. 2023年9月18日至26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在联合国总部进行相比以往,本届联大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全球南方”,议程主要着眼于“全球南方”国家提出的需求,讨论气候变化、主权债务减免、如何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实现联合国在繁荣、健康、发展、教育、性别平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本届联大期间出席多场会议,表达“全球南方”天然成员的诉求与主张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更响亮,是本届联大的亮点这表明 A. 全球南北对话的僵局已经破.解 B. “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占据了主导地位 C. 南方国家改变国际秩序游戏规则的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D. 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百年变局正在深入发展演进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 在 快 速回答提问、创作代码、翻唱经典歌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随着技术迭代, 人工智能高效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时,其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人工智能生成 近似原画的内容、构图,可能侵犯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使用, 可能用来从事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关键还在于人们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更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意味着 A. 技术进步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B. 人类活动能够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C. 科技发展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物质活动 D. 成功的实践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答案】ABD 18. 茶叶,采自天然;茶器,匠心独具;茶艺,彬彬有礼。
饮茶品茶,陶冶性情;以茶会友,品味人生从山间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茶叶的生长与旅行,讲述着关于文明与生活的故事,沉淀着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理念有人说“离开了茶文化,茶叶就仅仅只是一片叶子”从“一片叶子”到“茶文化”表明 A.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B. 世界上一切事物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只是经验外化于对象的意义 C. 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依赖于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创造 D. 客体的价值及价值大小,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 【答案】ACD 19.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 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中,内在地包含着文明多样性的思想下列关于人类文明多样性表述正确的有 A. 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文明发展的不同样态 B. 各种文明都具有独自的比其他文明更优越、更强大的文化基因 C. 每一种文明都代表着一方文化的独特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每一种文明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相隔离的状态下独自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答案】AC 20.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只是一种简单商品经济,这一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个体劳动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 雇佣劳动 【答案】BC 21.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制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生产要素的地域限制,使整个世界生产连成一片 B.国际分工和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产业链深度融合 C. 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贸易和竞争规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D. 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控制的放松,加快了贸易投资自由化 【答案】ABD 22. “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这表明 A. 党已完全掌握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规律 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C. 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总结正反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