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高三数学讲义 第 10 讲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知识方法】 →查漏补缺、觉知慧识1. 空间几何体:旋转体的结构特征(圆柱、圆锥、圆台、球);多面体的结构特征(棱柱、棱锥、棱台);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及其画法(斜二测画法);几何体的三视图(平行投影、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简单组合体 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圆柱、锥、台的侧面展开图与侧面积;柱体、锥体、台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球的截面3.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平行公理;等角定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判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4. 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线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5. 垂直关系: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线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6.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平移法、投影法、平面展开法;翻折、旋转法;割补法 7. 异面直线所成角 ]90, 0(??的求法:定义法(平移法);补体法;向量法。
8. 线面角 ]90, 0[??的求法:直接法(即射影法);平移法;公式法(正弦公式、三面角公式);向量法 9. 二面角的平面角 180, 0[??的求法: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射影面积公式法;向量法10. 点面距的求法:直接法;垂面法;等积法;线面平行法;线段比例转化法;向量法 11. 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定义;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12.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应用:空间向量的坐标;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共线与垂直的坐标表示;模、夹角和距离公式13. 利用向量确定线面关系:线线的平行和垂直;线面的平行和垂直;面面的平行和垂直14.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①求两条异面直线 b a 、所成的角: |||||||, cos |cos b a b a b ?a =><=θ,其中 b a、分别是b a , 的方向向量;②求直线 a 与平面 α所成的角: |||||||, cos |sin n a n a n a? =><= θ,其中 a 是直线 a 的方向向量,n是平面 α的法向量;③求二面角 βα--l 的大小: ||||, cos cos 212121n n n n n n? >=<=θ,其中 21n n 、分别是平面 βα的,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外一个指向外侧(同补异等)。
技巧:叉乘法求法向量) 15. 利用向量求点 A 的平面 α的距离: d =α∈B ,n 是平面 α的法向量题型策略】 →构建模型、启智创源第 1 节1. 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 . 棱台 B . 棱锥C . 棱柱 D . 都不对 变式: 1. 棱长都是 1 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 B. C. D. 2. 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面为 045,腰和上底均为 1 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 . 22+B .221+C.222+D.21+3. 在△ABC 中, 02, 1.5, 120AB BC ABC == ∠ =, 若使绕直线 B C 旋转一周 , 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A.92π B.72π C.52π D.32π4. 半径为 R 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A.324RB.38R C324R D38R5. 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A. B.2 C. 2:D3 6. 棱台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 1:9, 则棱台的中截面分棱台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是 (A .1:7 B. 2:7 C. 7:19 D. 5:162. 如图,在正方体 1111ABC D A B C D - 中, E 、F 分别 是 A B 、1A A 的中点,求证: ①E 、C 、1D 、F 四点共面; ②C E 、1D F 、D A 三点共线 .变式: 1. 角 α与 β的两边分别平行,当 α70=?时, β=2. 正方体 1111ABC D A B C D - 中,P 、Q 、R 分别是 A B 、A D 、11B C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 P 、Q 、 R 的截面图形是( ) . A 三角形 . B 四边形 . C 五边形. D 六边形3. 如图, l αβ,=A 、B α∈, C β∈, 且 C l ? ,直线 AB l M = ,过 A 、B 、 C 三点 的平面记作 γ,则 γ与 β的交线必通过( ).A点A ;.B点B;.C点C但不通过点 M;.D点C和点 M4. 如图,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E 、F 分别是 AB 、 AD 的中点,G 、H 分别在 BC 、CD 上,且 BG :GC =DH :HC =1:2 (1)求证: E 、F 、G 、H 四点共面。
2)设 EG 与 HF 交于点 P ,求证: P 、A 、C 三点共线3. 如图,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 中,∠ ACB =90°,M ,N 分别为 A 1B ,B 1C 1 的中点. 求证 BC ∥平面 MNB 1;变式: 1. 如图,平面 PAD ⊥平面 ABCD , ABCD 为正方形, 090=∠PAD ,且 G F E 2, A D PA 、、 ==分别是线段 CD PD PA 、、的中点求证: PB //平面 EFG ;2. 在直四棱柱 1111D C B A ABCD - 中, BC DB =, D B A C ⊥,点 M 是棱 1BB 上一点.(Ⅰ 求证://11DB 面 BDA1;(Ⅱ 求证:MDAC⊥;PRA BCA 1B 1C EFA BC1A 1B1C1lCCB GB NA B 1(第 3-0 题)3. 如图,四棱锥 P A B C D - 的底面是边长为 1的正方形,,1,PACDPAPD⊥==(Ⅰ)求证 :P A ⊥平面 A B C D ;(Ⅱ)求四棱锥 P A B C D -的体积 .4. 在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 中, AC =3,BC =4,AA 1 =4,点 D 是 AB的中点,( I )求证: AC ⊥ BC 1; (II )求证: AC 1// 平面 CDB 1 ;5. 如图,在直三棱柱 111ABC A B C - 中, E 、F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 D 在 11B C 上,11A D B C⊥。
求证:( 1)EF ∥平面 ABC ;( 2)平面 1A F D ⊥平面 11BB C C .6. 如图,在直三棱柱 111ABC A B C -中, 1AC BC CC ==,AC BC ⊥,点 D 是 AB 的中点.(Ⅰ)求证: 11CD A ABB ⊥平面; (Ⅱ)求证: 11//AC CDB 平面;(Ⅲ)线段 A B 上是否存在点 M ,使得 1A M ⊥平面 1CDB ?7. PA⊥平面 ABCD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1PAAB==,PD与平面 A B C D 所成的角是 30?,点F是 PB的中点,点 E在边 BC上移动.(1)当点 E 为 B C 的中点时,试判断 E F 与平面 PA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证明:不论点 E 在边 B C 上何处,都有 PE AF ⊥;8. 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直角梯形, AB ∥CD ,∠ DAB=60° ,AB=AD=2CD=2 ,侧面 PAD ⊥底面 ABCD ,且 △ 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PD=90° ,M 为 AP的中点. (1)求证: DM ∥平面 PCB ; ( 2)求证: AD ⊥PB ;(3)求三棱锥 P-MBD 的体积 ._ D_ C_B_ AA 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