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word版)非洲紫罗兰盆栽的管理技术.doc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16KB
约9页
文档ID:550857275
(完整word版)非洲紫罗兰盆栽的管理技术.doc_第1页
1/9

非洲紫罗兰盆栽的管理技术摘 要非洲紫罗兰,又称“非洲堇”,是苦苣苔科非洲紫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原产东非的热带地区,是室内重要观赏植物之一,也是国际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其一年四季均可开花,植株精巧细致,叶片簇生,厚如丝绒,呈椭圆形;花色斑斓,俊秀雅致,裂片呈卵状,花色丰富、颜色各异,绚丽多彩,其生态环境与我们相似,是优良的室内花卉本文从生态习性,管理措施,常见问题及病虫害防治等四个方面对非洲紫罗兰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关键词:紫罗兰;产地;形态 目 录前言 11.生态习性 12. 盆栽前准备 12.1选盆 22.2土壤选择 23.繁殖方式 23.1播种繁殖 23.2组培繁殖 33.3扦插繁殖 33.4分株繁殖 34.管理措施 34.1浇水 34.2施肥 34.3换盆 45. 非洲紫罗兰在生长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6. 常见病虫害防治 56.1病害 5 6.1.1环斑病 56.1.2叶斑病 56.1.3白粉病 56.1.4疫病  66.1.5白绢病  66.2虫害 66.2.1白狭跗线螨  66.2.2介壳虫 66.2.3蓟马  76.2.4蚜虫 77.总结 7前言自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向前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与人文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

对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并在国家提出了保护生态平衡、绿化环保、美化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下,花卉盆栽作为用途最广泛的一类观赏植物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花卉盆栽的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也随之高涨1.生态习性非洲紫罗兰产于非洲东部热带地区,为常绿草花,性喜温暖、湿润、半萌和通风良好的环境,生长的适应温度为16-24度夏季怕强光和高温,室内需要注意通风、遮荫,温度应控制在25度以下高温对于非洲紫罗兰生长不利,会降低生长趋势,气温临近30度时就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可以向四周喷雾数次,降低温度也可以准备一个较大的浅底容器,容器倒一些水,把花盆放到里面,用砖块垫底,盆地不要接触到水面这样利用水的蒸发也能降低小环境的温度,对植株的顺利度夏起到一定的帮助冬季温度应不低于10℃,温宜需保证在18度以上,和一定的早晚光照非洲紫罗兰可以短暂的承受零下5度的低温,但是16度以下时即生长缓慢,易生病低于10度,叶片会被冻坏 昼夜温差不能大于1度,保持地温18度若是有空调设备,温度不会太高或太低,应该都能生长良好,但须注意水分的补充盆上若是过于潮湿,会容易导致烂根 非洲紫罗兰属半阴性植物,光照强度对非洲紫罗兰的外观有很重要的影响,也是影响盆花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1000~2000Lx的光照适合大多数的非洲紫罗兰品种,不同品种的非洲紫罗兰对光照强调的要求也不同,夜色深绿、叶柄较长的品种需要的光照强度较大,开花数量少、叶色深绿的品种则需要的光照强度较低如光线不足,叶柄伸长,开花延迟,花色暗淡盛夏光线太强,会使幼嫩叶片灼伤或变白,需遮萌防护,若雨雪天光线不足,应添加人工光照,雨雪天加辅助光对非洲紫罗兰的生长和开花十分都很有利注意不要放在太阳趋向之处,只要室内有散射光都可以生长,最好是放在窗台边非洲紫罗兰以空气流通的环境较适合生长,主要目的在与流通的空气有助于降低植物周遭的温度,以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不利非洲紫罗兰的生长2. 盆栽前准备2.1选盆 宜于栽培非洲紫罗兰的花盆,有瓦盆、紫砂、均釉三种选盆应与根系、植株的大小相匹配,一般以紧盆为宜2.2土壤选择盆栽的土壤被局限到一个小范围之中,植物的根系活动空间也相应减少,因此盆栽花卉对土壤的要求更加的严格而非洲紫罗兰属于酸性植物,土壤的PH值最好在5.5~6.5之间,且土壤要疏松排水性好,富含丰富的腐殖质可选用培养土进行培育 培养土配制如下:由腐叶土与沙土混匀配成的培养土比例为3:2由腐叶土,草炭土,沙土混匀配成的培养土。

比例为1:1:1 原材料:腐叶土:由落叶、枯草等堆制而成腐殖质含量高,保水性强,通透性好,是配制培养土的主要材料之一沙土:多取自河滩排水性能好,但无肥力,多用于掺入其他培养材料中以利排水 草炭土:即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草炭土形成于第四纪,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 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以及一部分矿物质3.繁殖方式3.1播种繁殖 春、秋季均可进行温室栽培以9~10月秋播为好,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健壮,翌年春季开花棵大花多2月播种,8月开花,但生长势稍差,开花少非洲紫罗兰种子细小,播种盆土应细,播后不覆土,压平即行发芽适温18~24℃,播后15~20天发芽,2~3个月移苗幼苗期注意盆土不宜过湿一般从播种至开花需6~8个月在播种栽培时需要先将土壤浇足水,但是在播种后不宜直接浇水,还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在其真叶展叶前需分苗移植,因其直根性强,须根不发达,如较早移植可少伤根茎不可栽培过密3.2组培繁殖非洲紫罗兰用组织培养法繁殖较为普遍以叶片、叶柄、表皮组织为外植体用MS培养基加1毫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1毫克/升萘乙酸接种后4周长出不定芽,3个月后生根小植株可栽植。

小植株移植于腐叶土和泥炭苔藓土各半的基质中,成活率100%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均有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生产3.3扦插繁殖主要用叶插花后选用健壮充实叶片,叶柄留2厘米长剪下,稍晾干,插入沙床,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室温为18~24℃,插后3周生根,2~3个月将产生幼苗,移入6厘米盆扦插过程中,用维生素比处理对非洲紫罗兰生根后幼苗生长有利,采用25毫克/升的激动素处理叶柄24小时,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从扦插至开花需要4~6个月若用大的蘖枝扦插,效果也好,一般6~7月扦插,10~11月开花,如9~10月扦插,翌年3~4月开花3.4分株繁殖 在春秋季翻盆时,可将萌蘖取下分栽即可分株时先把母株从花盆中脱出来,抖掉外围泥土,用利刀或修枝剪把叶丛之间相连的地下茎断开,即可分成数株分开栽种了具体方法是:先将泥团从盆中抠出,摔掉泥土,细心观察,按照根的自然伸展间隔,顺势从缝隙中用手分开或利刀切开,每株只能分2-3株,不宜过多,分开的根与枝的多少要相称得当,使整个植株保持平衡均匀分开后加以修剪,并除去烂根,有条件的还宜在切口涂以木炭粉或硫磺粉消毒后,再进行定植4.管理措施4.1浇水 在栽培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植株水份充足,一旦缺水便会抑制生长、延迟开花。

灌溉方式应采用盆侵法,这样水份从盆的底部进入基质,避免了水珠落在叶片上,就不会发生叶片的病变了早春低温,浇水不宜过多,否则茎叶容易腐烂,影响开花4.2施肥非洲紫罗兰在生长过程中,以肥沃、疏松的腐叶土最为理想,上盆前,混合基质时应加入一定比例的稳量元素施肥宜淡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要求也不同,在发根期如繁殖、移植、换盆后因无根或根部受伤,吸收功能差,不宜立即施用,应等2~4周后在施肥适用氮、钾含量较高的肥料,在营养生长期即自幼苗生长至开花前及花期过后,约7~10天施一次稀薄的腐熟液肥或复合肥施氮肥不能太多,否则叶片长的繁盛而开花很少,所以,氮、磷、钾的比例以1:1:1为好开花期至在预期开花前约两个月开始施用适用含磷肥成分较高的肥料,如氮、磷、钾比例为10:30:20,15:30:15,12:36:14.100:10:10等的肥料4.3换盆非洲紫罗兰每年春天换盆一次,因植株不大,根系分布不广,花盆不宜较大,可根据植株的大小,选用与之相称的花盆,一般直径在20cm左右为宜,盆土以培养土为先植株由小盆换至大盆时,先放入少许新介质于欲的大盆盆底,将带介质的植株放入大盆中,在空隙中填入新介质换盆后需先充分浇水在放在环境适宜的场所栽培。

换盆后的植株通常比较虚弱或根部受伤,根吸收能力降低,在换盆后二星期内避免施肥换盆时最好选择在环境气候合宜的季节,使植株能顺利复原一般换盆时温度维持在18-26度之间为宜若是种植在有空调设备,温度能维持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下,则四级皆可进行换盆非洲紫罗兰在不同生长期对介质的物化性质要求也不同,如:营养生长期-保湿性介质(即泥炭苔)可介于50~60%之间;扦插繁殖期-此时期无根组织,无法吸收水分,介质不宜含太多水分,因此以通气性佳的介质为主,珍珠石及蛭石可介于60~80%之间理想介质:泥炭苔:沼泽地区腐化植物体的褐色沉积物,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珍珠石:石灰岩经高温处理后形成的白色颗粒状物,不吸水,保肥差,但通气性很好蛭石:云母受热膨胀裂成的碎片,通气佳,保水及肥力差5. 非洲紫罗兰在生长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茎部瘦弱,叶小于正常者,花开稀少或完全不开花原因:光线不够改善办法:将植物移到光照强一些的窗口或加设植物长明灯叶具昏暗褐色的边缘,花形小于正常者原因:湿度不足改善方法:将植物放到有植料浅盘中,并加入水分,可增加周围湿度新生长部分很柔嫩,但生长甚速,缺少花朵原因:温度甚高改善方法:移到温度维持在16-24°C之间的房间。

生长缓慢而叶向背面卷曲原因:温度太低改善方法:同上叶色浓绿但不开花原因:肥料过多改善方法:只要施用曾用过肥料分量之一半或将肥料中的氮肥减低叶色变黄,植株体小,生长亦小于正常原因:肥料不足改善方法:设法每星期施肥一次落叶或花蕾脱落原因:温度变化太快改善方法:将植物慢慢移动位置,避免突然将花卉移往温度与原来生长位置相差太远的地方叶变得质脆易折且色褐原因:土壤缺少营养改善方法:如果已许久未换盆,宜将培植土换掉叶上有咖啡色斑块原因:曾浇过冷水改善方法:应用与室温相同的水浇植物叶片褪色并看似垂头丧气原因:光照太强改善方法:将植物由阳光下移开6. 常见病虫害防治6.1病害 6.1.1环斑病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通过蓟马这种害虫进行传播,叶片感染病毒后会产生环状斑纹通过防治蓟马的方法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这是防治环斑病的主要措施感染了病毒的植株,一般无药可治,唯有拔除销毁 6.1.2叶斑病 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在植株的下部叶,尤其是受损伤或与基质相接触的叶上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坏死小斑点,之后病斑迅速扩展,条件适宜时病斑直径可达5厘米甚至更大适宜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苯菌灵等,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6.1.3白粉病在多雨季节或高温多湿时容易发生,以叶片发病为多,花也可发病叶上发病初期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以后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粉层适宜的杀菌剂有石硫合剂、粉锈宁、多硫、甲基托布津、百菌清、苯菌灵等 6.1.4疫病 疫病也是一种真菌病害,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病由叶片开始被害,病斑褐色,水渍状,有明显轮纹潮湿时边缘不明显,扩展极快,病斑上生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大,病部组织干枯适宜的杀菌剂有甲霜灵、甲霜灵锰锌、乙磷铝、杀毒矾、可杀得等 6.1.5白绢病 主要危害茎基及根部开始时基部接近土壤处出现水渍状黄褐色小斑,并迅速扩展进入根部,严重时被害处腐烂,整个植株枯死病处常常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体,呈辐射状生长,并在基质表面蔓延后期,菌丝体交织形成初为白色,渐变黄色,最终呈褐色的菌核防治白绢病,可用粉锈宁、多菌灵、利克菌、波尔多液、波美石硫合剂等杀菌剂喷在茎基处及基质上 6.2虫害6.2.1白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