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基本情况说明指导书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城市发展概况第一节 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坡,东靠湖北省竹溪县,南邻重庆市城口县及本省镇坪县,西与岚皋县接壤,北与安康市、旬阳县相邻县境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平利县地处北纬31°37′~32°39′,东经109°~109°33′之间以公路里程计,县城距省会西安市区447公里,距行署驻地安康市区76公里县城位于本县中部,北依五峰山,南临坝河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用地条件良好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平利属汉中郡西城县,西汉属长利县西晋太康元年,以境内有上廉水建立上廉县,属荆州上庸郡,置县已1700余年平利县由于地处陕西东南边陲川陕鄂交界处,历史上曾为秦汉、魏蜀、南北朝争夺地地域归属变化频繁,建置多次撤并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平利川复置平利县,县名沿用至今随着政区变化,县治所多次搬迁,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县城由老县移至今城——城关镇二)自然条件及资源● 地形地貌和山系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紫阳县红椿坝-镇坪县曾家坝大断裂带从平岚交界的界岭垭子、獐子坪、白果坪一线穿过。
大断裂带以三坪、白沙间的凤凰尖-八道与狮坪交界的光头山一线为界断裂带以南的大巴山系高大挺拔,2000米以上的群峰叠起,沟壑纵横大巴山主脊北西走向,山势由南向北,逐次降低,为南高北低地形为主在坝河、黄洋河一带多有串珠式宽阔阶地,坝子和山间盆地,小的几十亩,大则数百亩至千亩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上南部为震旦系地质,主要岩石有灰色硅质灰岩、石英片岩、斑岩、石英砂岩和砾石,地势陡峻北部为志留系地质,主要分布有炭质板岩、夹岩质硅质板岩、硅质岩、炭质粉砂岩、砾质板岩、云母石英片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等,地势较缓,最低点为西河镇头洞子,海拔300米,与华龙山主脊高差2600米● 气候平利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一月平均气温2℃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全年积温4248℃,,,无霜期为250天左右, mm,(1973年7月15日在县东部界岭一带)● 资源国土资源全县有林面积220万亩,其中松、杉用材林128万亩,生漆、油桐等经济林4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44万立方米,%跨入全国500强国营林场之列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平利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其中属汉江一级支流4条——坝河、黄洋河、岚河、吉河。
矿产资源平利县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大中型矿床34个,可开采价值数百亿元全县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钒、钼;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金;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重晶石、硫铁矿、磷、水晶石、水泥石灰石、大理石和煤炭等其中重晶石矿主要分布在洛河镇水坪、獐子坪一带,地质储量2800万吨,已探明矿体18条,储量1090万吨,%,%,储量和品位均居亚洲第一黄铁矿主要产地在洛河与八仙镇交界的凤凰尖,矿带绵延10多公里,矿体21个,储量3200多万吨,为伴生钴、钛的多元素大型矿床硫平均品位15%,储量和品位居全省第一板石主要产地在松雅乡一带,矿带绵延40公里,储量1亿立方米板石颜色有墨黑色、土黄色、银灰色、锈红色、绛灰色等,具有自然成层、质硬致密、平滑光薄、可拼性极佳的特点产品广泛出口日本、韩国、法、英、美等国大理石主要产于八仙镇的龙门和狮坪一带,储量455万立方米大理石主要品种有仙条黑、仙条灰、墨玉、白果碧玉、斑马等,花纹有的呈木纹图案,有的酷似山水画,有的为江河湖泊图形,质佳色丽,高雅古朴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女娲山乡的万家梁和松雅乡的江西街一带,现已建成年产4万吨的县水泥厂煤炭在全县的分布很广,已知主要矿点16处,现已建成小型煤矿100多处农业资源平利县有松、杉用材林128万亩,生漆、油桐等经济林48万亩,,新建密植桑园4万亩,可供年养蚕6万张,年产鲜茧1800吨。
平利县烤烟、魔芋、黄姜、林果、茶叶等五大骨干产品产值达2600万元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平利县现辖11镇、289个行政村、1957个村民小组城关镇辖3个居民委员会、12个居民小组2010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加快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壮大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全面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实现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其中:,%,%;,%,%;,%,% 二、农业,%比上年增加2831吨,%其中:,%;,%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绝对量比上年增长(%)油料产量9969吨3.69油菜籽9079吨9.64烤烟产量1263吨5.34蔬菜产量80405吨2.68茶叶产量3345吨14.36 全年造林面积37995亩,%,森林蓄积量达到750立方米核桃产量366吨,%;黑木耳产量201吨,%;香菇产量128吨,% 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增长(详见下表)2010年畜牧业生产情况指标绝对量比上年增长(%)肉类产量22.5411万吨23.06猪肉2.1363万吨24.75牛肉212吨3.92羊肉2356吨18.99禽蛋产量2223吨7.86牛出栏1547头5.53羊出栏13.1392万只18.99猪出栏30.001万头26.59牛年末存栏7513头1.68羊年末存栏14.8458万只7.83猪年末存栏20.8118万头0.04三、工业 近年来,平利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发展环境,把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
上马了一大批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企业,全县初步形成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建筑建材、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的33%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户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拉动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增长±%水泥万吨81.23119.13发电量万度6221-2.89白厂丝吨224-11.11石煤吨871418146.46免烧版万块1846063.9胶合板立方米2898779.47精制茶吨113916.94鲜冷藏肉吨1037-35.51硫化钡吨42309-10.74硫化钠吨23055-12.87四、固定资产投资 ,%其中:,%;,%;,%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014公里,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4088辆,个人汽车拥有量3186辆 邮电业务量全年完成2649万元,%;年末固定用户25242户,其中住宅11078户;移动用户64676户全县互联网接入用户达到6050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00万人次,%,,%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
全县商品销售总额87314万元,%; 商品物价总水平稳定,,单位2010年增长%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203.2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303.30(1)、食品%109.409.40粮食%109.209.20(2)、衣着%103.903.90(3)、家庭设备及用品%99.80-0.20(4)、医疗保健用品%101.001.00(5)、交通和通讯工具%97.40-2.6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100.900.90(7)、居住商品%97.707.70(8)、服务项目%100.700.70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102.502.50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2010年,完成财政收入109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450万元,%全县地方财政支出82846万元,%,其中支农支出7632万元,%,福利救济费11100万元,%,文教科卫事业费25250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存货款余额继续增长%,,%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291万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0456万元,%;人身险收入2235万元,%全年赔付额75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502万元,%,人身险赔付256万元,增长25.49%。
八、社会事业 2010年全县整合教育资源,全县学校总数63所,普通中学12所,小学50所,职业中学1所教职12097人,专任教师1882人,全县在校学生26093人,普通中学11674人,职业中学1385人,小学13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全部达到100% 卫生事业: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技术员640人,其中职业医师183人,注册护师17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92张,个体诊所30个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地面卫星接收站9100个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末,全县总户数87009户,总人口236106人,比上年增加755人其中农业人口201910人,非农业人口34196人总人口中,男性127847人,%,女性108259人,%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巩固提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7元,%,人均消费支出93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56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8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2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10940人,参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546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20600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178673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6140人。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第三节 城市规划建设(一)旅游开发及城乡建设发展方向平利县的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无疑是县城的建设鉴于各地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平利县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及城镇化现状等客观事实,立足于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县城建设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重点,以女娲文化为品牌,打造多层次的旅游方式因此,县城规划和建设的关键是要利用好、开发好现有景观绿地和区域文化这两个资源,使其成为平利县的形象和品牌绿色是世界上每个城市所追求的颜色,是体现城市生机勃勃形态之所在,而我们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一定要真正的认识它的意义在县城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强化绿色意识,不仅仅是把楼房、马路、广场布置好,建设好,更要结合自然地理条件突出“显山露水,建园增绿”,把平利建成陕南最美丽的山水园林县城其次是传承文化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文历史的传承体现了城市内在气质,也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建设决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或一味追求“高大洋阔”,而是尽力保持和继承历史的先进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建设中“修旧如旧”,重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