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3.40KB
约7页
文档ID:408956539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_第1页
1/7

6.4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1 场地地震动参数值(1) 场地地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由各场地计算点的每个超越概率下三个不同相位地震动时程输入时计算得到的地表地 震加速度峰值考虑到场地地层不均匀性,取各场地计算点不同时程加速度峰值平均值较大 点结果作为该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结果见表6.3.1鉴于 50年超越概率为63%的地表设计加速度峰值较小,建议采用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表设计加速度峰值的三分之一作为设计用值,即分别为 35.5厘米/秒2,30.8厘米/秒22) 场地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根据地震动反应谱计算结果分别将计算点按5%阻尼比 50 年超越概率为63%、10%和2%对反应谱进行综合,参考建筑抗震规范取值形式及安全、经济的原则,考虑到本工程高层建筑特点,在近建筑物卓越周期附近反应谱值的衰减有所控制,设计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取T < 0.04s0.04s y T < T0T yT

依据该反应谱的形式和图6.3.1 中反应谱曲线确定各场地设 计反应谱各参数图6.3.1 中折线即为标定的设计反应谱曲线,场地地表的设计反应谱参数见表6.4.1, « 为地震影响系数max表6.4.1场地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参数表场地参数50年超越概率63%10%2%公寓A (cm / s 2)max35.5106.6203.4T00.100.100.10Tg0.400.500.60pm2.72.52.4c1.101.201.20amax0.090.250.46酒店A (cm / s 2)max30.892.5182.9T00.100.100.10Tg0.300.350.45Pm2.72.62.5c1.001.051.10amax0.080.240.452 结果分析本次工作地震动参数确定的 50 年超越概率为 10%的结果与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确定该工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O05g)相比较高,主要原因为获得了 对沧口断裂活动性新研究成果的认识,增加了沧口潜在震源区,突出了近场区的地震危险性 贡献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0.40s)有所差别主要原因是建筑物不同地层对基岩谱放大 结果所致。

3 场地地震动时程合成结果对归准的 5%阻尼比的 50 年超越概率水平为 63%、2%场地设计反应谱依据以上强度 包络函数分别合成了不同场地三个不同相位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共12条,如图6.4.1、6.4.2 可供时程分析计算时参考各相位时程与设计谱拟合情况同时附图于后图6.4.1公寓场地地表人工地震动时程曲线及拟合情况图6.4.2酒店场地地表人工地震动时程曲线及拟合情况7 结论及使用说明7.1 结论1、 该工程场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苏北-胶南断块内对工程场地由影响的主要活动构 造带有沂沭断裂带和黄海断裂带,它们对区域强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沂沭断裂带 地准活动对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有较大影响,该带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频次低、复发周期 长的特点南黄海断裂带内的地震活动强度低于沂沭断裂带,其地震活动对工程场地也有一 定的地震危险性贡献2、 区域内的地震活动具有时空非均匀性特征空间上表现为条带和网络分布,时间上 表现为平静与活跃相间分布的周期特征据地震史料,工程场地历史上遭受的地震破坏主要 来自邻区强震活动的影响,其中,对工程场地影响最大的是郯庐地震带和南黄海地震带3、 近场区内发育有山相家-郝戈庄断裂、胶南-日照断裂、沧口断裂、黄山断裂、千里 岩断裂和潮连岛南断裂。

其中,沧口断裂的中、南段和千里岩断裂中段在晚更新世发生过构 造活动,其它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均没有发生过构造活动沧口断裂距离场地最近处约6 公里, 其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贡献在场址周围30km的近场区范围内,自1970年至2007年12月共发生ML > 2.0级地震14次,其中2.0~2.9级地震12次, 3.0~3.9级地震2次根据近场区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结合不同震级档发震构造条 件,综合分析认为近场区具有6.5 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4、 场区地形较平坦地貌类型为冲洪积平原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层序清晰,第四系 主要是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和冲洪积层组成,下伏基岩主要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经现场勘察, 结合钻探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分析,场地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以 及砂土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经判定,场地也不具备发生砂土液化的地质条件5、 根据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结合岩土勘察资料,确定场区内无断裂通过场地地脉动 卓越周期值为0.15〜0.19秒场地内钻孔的等效剪切波速介于140~250m/s之间,覆盖层厚 度介于3~50m之间根据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场地土类型的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可以确定场区为II类建筑场地。

6、 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为 63%、10%和2%的基岩加速度峰值分别为 17.0、66.9、136.5厘米/秒27、 根据基岩地震动反应谱计算结果,参考有关抗震规范取值形式及安全、经济的原则,T < 0.04s0.04s y T < T 0T yT

可供时程分析计算时参考7.2 使用说明1、 本结论给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该场地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地震地质条件和地震 活动性的反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场址区外的工程不能照搬2、 建议本工程设计时参照相应行业标准执行报告中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参数使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