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作文 第三十二讲 选材——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复习课件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75.51KB
约23页
文档ID:590971474
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作文 第三十二讲 选材——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复习课件_第1页
1/23

第三十二讲 选材——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 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血肉,为承载灵魂而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 1.选材的原则写真不写假(确实是真的、可能是真的)写小不写大(小人物、小事件、小角度、小心思)写实不写虚(自己动情,再感染别人;自己相信,再说服别人)写曲不写直(事件的曲折、情绪的变化) 2.选材的方法技巧一:素材积累多元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只能“望纸兴叹”所以海明威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观察就是为了积累素材从途径看,通常有两条渠道:直接观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听、闻、尝、摸、踩、想;间接观察,就是通过阅读书籍,听他人转述,收看收听影视广播,浏览互联网,吸收别人的生活体验,获取第二手信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细致、勤勉、善思。

从内容看,和“我”有关的素材十分宝贵,它们可以给人真实感、亲切感;无“我”的素材同样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视野更开阔,境界才更高 如:中考作文“漫步历史”,从《诗经》中孑然独立的女子写起,说到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悠然,李太白的月下独酌,一直谈到范仲淹的壮志难酬,林黛玉的“冷月葬花”,写出了自己收获的“淳朴与感动”,盛赞了古代诗词曲赋“像一条遒劲的树根”“滋润着华夏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充实的内容与作者的广泛积累是不可分的技巧二:取舍加工典型化素材毕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为“题材”,还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中心服务”首先要去伪存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得来的材料,有可能鱼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不定也会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别素材,确保真实,以防误导读者,混淆视听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犹帅也”,材料一定要听帅令,跟帅走如果某个材料与文章中心搭不上边,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泪下,千古难觅,就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个选择——忍痛割爱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隐隐约约有点联系,那不到万不得已时也尽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华”。

如:作文题“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关于“爱”,可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一考生并未把琐琐碎碎一股脑儿全搬出来,而只写一个内容——母爱是一杯水每天一早醒来、上学之前、放学到家,妈妈总要为“我”倒上满满一杯水,叮咛我喝下去,可我常常偷偷地倒掉一大半前些天,妈妈出差,我不再坚持喝水,终于嘴唇干裂,嗓子发炎,被迫输液现在,我每天乖乖地主动喝水了这样的材料就能发挥“以一当十”的奇效,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技巧三:单一材料扩散化为了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是一个好办法对一个材料的精华部分展开充分的描写也是一个好办法,关键处浓墨重彩地描绘一番,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写景状物就会栩栩如生如作文“分享”,写“我”与姐姐分吃苹果:“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还给她,紧张兮兮地盯着苹果和姐姐的脸,当姐姐很淑女地咬了一口又递给我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在姐姐含笑的目光中再咬一大口……”,这样的描写就非常细腻,非常传神 把不同的材料搭配、组合,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如用下面这段话来论证“要善纳人言”,就既有说服力,还颇有气势: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家破国亡的下场?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诫,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反过来说, 假如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 ?假如当初鲁庄公不听取曹刿的建议,又怎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技巧四:叙议角度个性化“良桐方能斫美琴”,具有独特价值的优质材料才能打造出好文章。

首先,要尽量选取熟悉的材料你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成长历程,亲身经历的事情,实际去过的地方,往往与众不同,而且稍加回忆便能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其次,要尽量选择新颖的材料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和各种资料,发现生活中常人易于忽视的新鲜事物,挖掘旧资料中特有的某种含义,捕捉最新发生的新信息、新成果、新问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人耳目一新另外,选取角度小一点的材料更容易写出深度小人物、小物件、小事情,“看似平常实奇崛”,反而更具有典型意义,更能发挥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佳作欣赏】打开一扇窗望着那女孩离去时活泼的倩影,我一时陷入沉思当中那女孩教会我如何为心灵打开一扇窗(开头扣题,设置悬念)夏天被一声声蝉鸣迎了过来(表达生动),不过打心底我恨透了夏天,汗流浃背,炎热不给你一丝逃跑的机会所以一到夏天我的心也跟着浮躁了起来一天,我从补习班出来,到了车站,太阳如一个油淋淋的鸡蛋黄淋了下来,天空似乎发出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车站牌似乎要被烤焦,我望着远远的赁笛湖水似乎也要沸腾起来什么鬼天气!”我嘟囔着(写天气的炎热及对它的“恨透”以至咒骂,为下文作铺垫) 不过我的救星来了,一辆公车开了过来,我不顾一切跳了上去,找了一个位置一屁股坐下。

不知何时旁边又坐了个比我小两三岁的女孩子,手中和我一样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天气太热了,我早早就将水一饮而尽(“一样”,但其实又“不一样”)哥哥,你能帮我打开一下窗户吗?”一声甜如蜜糖的话(确实很“甜”)从旁边传了过来,我侧过脸,只见那女孩扎着两条麻花辫,有瓷器般光洁白皙的皮肤,脸上浮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笑意(简洁的外貌描写,但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灵美)开什么窗,车里开着空调,一开窗岂不热煞我也?”我调侃道小女孩用手指指向窗外,示意向外看映入眼中,像是一个巨大的麻袋,似乎装着不少塑料瓶,视线向下移,竟是一个矮小的老人,背弯得像个虾米,皮肤被烈日烤得焦黑,光着脚行走着,五官聚拢,表情痛苦,显然,他以捡破烂为生 公车正遇到交通拥堵,老人越来越靠近,我转过脸,看见女孩那双清澈得如清泉的眼瞳,怔住了红灯转成绿灯,我好像被针刺了似的一个激灵,打开窗户,女孩将手中的瓶子递放在我手中,老人接住这两个瓶子,抬起头,给了我们一个和善的微笑(写老人的表情由“痛苦”而“微笑”,其实是在间接地写“小女孩”)汽车启动了,我看见老人的背影渐行渐远,似乎读懂了些什么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窗轻轻推开,又将自己的帮助献给他人,他会收获得更多,因为此刻三月暖人的春晖也透过窗户,悄悄射进心房,让心灵不再阴霾 (这就是“我”读懂的内容。

此处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中心) 【亮点扫描】角度新颖,真实典型打开一扇车窗,将空塑料瓶递给捡破烂的老人,其实同时也就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这种虚实结合的构思,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天热难耐——坐上空调车——接到开窗请求——不愿开窗——明白真相”,一波三折的叙述,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就题材的选择来看,打开车窗,递出一个空塑料瓶,这实在是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了,我们根本无需怀疑它的真实性但作者正是透过这样的小事,捕捉了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新东西,领悟到了“推开自己的心窗,让暖人的春晖射进别人的心房,也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 ”这一精神,主题既明确集中,还颇有深度 作者较深厚的写作功底,还使他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好的作文材料的效用无论是对炎热天气的描写,还是对小女孩和老人言行举止的刻画,作者都能恰当展开,绘声绘色个人内心的波动,虽用笔不多,也充实了内容,让人感同身受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文章恐怕就要陷入“空洞”的泥潭之中了 一、辨析以下所给的材料,哪些符合题意?哪一个最典型?题目:慈母心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

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线为孩子钉纽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

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地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 二、根据选材要求,辨析选材之优劣题目:我的邻居题解:(1)这个题目是有限制的它要求记叙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邻居2)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写邻居的思想和性格,从而反映出文章的思想倾向和观点3)就题目看,显然还要求写出邻居与作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选材:(1)我的邻居是位孤老太她热心做好街道和邻里工作,10多年来,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大家都很尊重她,也很想帮她做些事,但总被她婉言谢绝;她临终时,还把几十年的积蓄30000元人民币全都捐赠给了托儿所2)我邻居家的冬冬,是我的同班同学他自小聪明好学,成绩在我班总是第一;他还乐于助人,经常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可是,由于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最后又离了婚冬冬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成绩日益下降,最终被迫辍学,回乡下奶奶家去了 (3)我家与邻居杜伯伯家因占用公用楼梯放破烂而引起了争执,两家多年来互不理睬这次老屋拆迁,我们都将迁入新居,在告别老屋的前夕,我父母经过思想斗争,终于带着我一起到杜伯伯家赔礼道歉大人们两鬓都已挂上了银丝,小孩们也都已长大了;夜色浓,但格外温馨,两家人谈了很久很久4)我的邻居小王是位个体户,开始,我家用老眼光看他,背后议论他是“死要钱”,称其为“孔方兄”一次,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家里得了急性阑尾炎,我吓得直哭小王知道后,立即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和我一起把妈妈抬下楼,并找车送到医院,又用他自己的钱替我们交了入院费,办理手续,跑前跑后,忙了半天,把自己的生意也耽搁了从此,我们终于了解到他除了能勤劳致富外,还有一颗热爱生活、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5)邻居赵大婶是位下岗工人下岗后,大婶在家里也闲不住,做饭、炒菜、洗衣,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全家人生活很愉快 辨析:材料(1)(5)的人物很正面,可以写出一个好邻居形象,但不易于写出人物的“立面”似乎“我”也很难与她们有过深的交往,很难写出邻里之间的“特定关系”材料(2)的主人公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二者的“特定交往”是可以写的,也容易写出真情但父母离婚导致的悲剧似乎与表现“邻居”性格关系不大,所以最好不选用材料(3)显然主要不是写“邻居”,重点似乎是在解决一场曲折的纠纷不合题意材料(4)最合适人物性格比较丰富,两家又有特殊的“交集”,在写对人物全面认识的过程中,文章结构容易写出曲折,写出真情,写出特殊的感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