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新疆地区汉语普通话教学的特点与改革建议0

自***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0KB
约26页
文档ID:26599212
论新疆地区汉语普通话教学的特点与改革建议0_第1页
1/26

论新疆地区汉语普通话教学的特点与改革建议内容简介:汉语普通话为我国的法定官方通用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就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相对于规范汉字的书写法来说,汉语普通话标准语音的推广和落实难度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汉语普通话为我国的法定官方通用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就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相对于规范汉字的书写法来说,汉语普通话标准语音的推广和落实难度要大很多因为我国拥有众多的方言,总体来说我国分为七个方言区,而每一个方言区内有很多复杂的划分,比如在长江流域的很多省份,各个县之间的方言都不尽相同以我们新疆地区来说,虽然方言情况不如内地复杂,但是也呈现出了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方言特点新疆当地汉族人使用的方言属于七大方言区的西北官话,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我们俗称的东三县(奇台,木垒,吉木萨尔三县)的方言更加接近于陕甘地区的方言,而北疆的伊犁地区和南疆的阿克苏地区的方言也有明显的不同 对于新疆地区来说,方言还呈现出民族性的特点新疆地区共有 12 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 10 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满族和回族使用汉语言和汉字)。

少数民族受母语的影响,对推广普及汉语普通话的意识和学习能力是比较有限的,对于大部分基层群众来说,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顺畅地交流存在相当大难度,随着新疆地区城镇化进程地加快,少数民族基层群众在通用语言应用方面的劣势正在成为影响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软肋 更为重要的是,普及推广普通话对于新疆地区的五个认同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目前保持新疆社会和谐,经济发展,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也是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实际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五个认同的基础,也是实现五个认同的关键一步 对于新疆这片特殊的区域来说,加强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双语教育的作用意义重大对于基层的群众来说,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仅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对于现实的民生状况改善也有重要的作用将针对新疆地区特殊的语音状况,总结本地区汉语普通话教学的经验和思考,并建议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为汉语普通话在新疆基层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

一、新疆地区汉语普通话的特征 总体来说,新疆地区的汉语方言特征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这主要是由历史和地理原因形成的新疆地区的方言主要分两部分,汉民族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使用汉语言的特殊发音习惯这两种主要方言系统既自成系统又互相影响,主要呈现出以下两种特征 (一)汉民族方言以西北方言为主,呈现出多地方言混杂的特征 新疆地区的汉民族方言主要以西北方言为主,原因在于历史上新疆大部分汉民族是来自西北地区的移民,与世居在此的新疆地区属于七大方言区中的西北官话区但是由于新疆是一个移民省份,尤其在鸦片战争之后,大量汉族人群为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等,解放后屯垦戍边大量内地省区的同胞来到新疆支援边疆,改革开放以后来自内地,尤其是南方省区的新居民逐渐增多,形成了新疆地区多地方言混杂的语音特征内地移民至新疆的新居民,一般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但是会受到自身家乡方言的影响,因此在新疆地区,汉语普通话呈现出多种地方口音混杂的现象在普通话的推广应用中,专业普通话教师不但要了解西北官话方言区的发音特征,进行纠正,还要了解其他方言区的发音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正音教学 更为重要的是,新疆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人群,汉语普通话受其他语系的影响更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语音面貌。

(二)少数民族人群汉语普通话语音面貌同时受母语和当地汉语方言两方面影响 新疆拥有 13 个世居民族,其中 12 个是少数民族这 12 个少数民族中,除了满族和回族使用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和达斡尔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蒙古语、锡伯族语和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俄罗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斯拉夫语族;更为特殊的塔吉克语属于印欧语系中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新疆世居少数民族的语言跨越5 个语系,多个语族语支因此在少数民族人群中,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受到母语发音特点的影响,比如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不会发唇齿音f,所以会将吃饭的饭字发成盼字的音 同时,新疆地区的各个民族呈现出小聚居,大杂居的地理格局,各个民族的语言互相影响,很多基层群众能同时使用好几种语言进行交流少数民族人群汉语普通话除了接受学校的语文教育外,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与汉语系人群的交流而学习的,因此在受到母语发音影响的同时,又受到当地汉语方言的影响汉语普通话的语音面貌更加复杂,难以纠正。

因此,广大的汉语普通话教师需要了解新疆地区的普通话语音特点并找到适合当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应用和文化认同做出实际的工作 汉语普通话主要是由声母、韵母、调值还有词的轻重格式等因素组成的,因此,对于新疆地区的复杂方言状况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纠正 二、声母纠正 汉语普通话发音讲究字正腔圆,其中字正即指声母部分的发音准确,声母如果混淆,就会令字音出现歧义一个字的声母如果错了就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字的读音比如浙江方言里面的黄和王不分,这两个字的韵母部分不同,但是由于声母h 和被混淆了,所以黄字就变成了王字,产生了歧义,没有达到字正的要求在长江以南地区,方言中声母混淆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声母n 和l 不分,造成很多语言歧义长江以北的地区,方言中声母问题逐渐减少,主要问题集中在韵母和调值方面,比如山东方言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是调值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不像南方地区那么明显,北方方言区声母问题也是一样存在的比如山东聊城地区会混淆声母 r和 l,东三省会有平翘舌部分的问题 如前所述,新疆地区集合了众多方言区的特点,因此在声母发音方面具有地域特征,这些不标准的声母发音往往是民汉人群使用汉语普通话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一)汉语系人群均存在平翘舌不分的问题 在新疆汉语方言中,z与 zh,的发音,与 h 的发音,s与 sh 的发音,这三组平翘舌的语音中,往往把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将舌音后阻的zhi、hi、shi发成了舌尖前阻的z、、s 比如会把炸弹中的zha 发成 za翅膀中的hi发成i产业中的han 发成 an干啥中的sha 发成 sa这些舌尖后阻的声母被发成了舌尖前阻的声母,但是韵母和调值都是准确的,听起来虽不至于产生歧义,但是汉语言的美感打了很多折扣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当 zh、h、sh三个声母新疆方言里错误的韵母发音遇到一起的时候,或者两个舌尖后阻的声母组成一个词时,言语的歧义就容易产生了比如生这个字,正确的读音为 sheng,在新疆方言中却被发成了sen,声母和韵母均是错误的,因此生娃娃这个词,在新疆方言中听起来就像森娃娃再比如生产这个词,生和产的声母均为舌尖后阻的声母,同时生的韵母eng 在新疆方言中会发成en,因此生产这个词在新疆方言中听起来就是森惨 虽然声母的错误发音会使语言产生一定的歧义,但是根据经验,平翘舌问题在新疆方言里纠正起来比较容易属于语言习惯问题,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大部分人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需要在日常教学和普通话普及中,将舌尖前阻和舌尖后阻的舌位讲解清楚,并且多做辩读练习,是能够很好地进行纠正的z、、s 三个舌尖前阻的声母在新疆方言中基本不会出错,zh、h、sh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后移与齿龈后部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声母,尤其要注意翘舌的角度和位置,否则容易发成卷舌音 (二)新疆汉语方言中的声母被错误地发成了某种唇齿音 在汉语普通话中,声母的正确发音为,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小,舌尖离下齿背稍远,舌头后缩,后舌面上升接近软腭,气流通道狭窄,唇向前撮,呈圆形,唇孔比较小,如吹气状,音色较暗但是在新疆方言中,这个声母会被发成汉语普通话里没有的一个音,一种错误的唇齿音在汉语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唇齿音f,是下唇与上齿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 当声母被错误地发成了唇齿音后,涉及声母的词汇发音听起来就缺乏了大气庄重的感觉因为唇齿音的口腔开度明显小于的的正确读音,而且发音时嘴角是向两边扩展的,因此听起来和正确的语音有很大区别,虽然不至于产生很大的歧义,但是有损汉语普通话字正腔圆的美感 比如新闻,闻一闻,卫生等词语中,声母的发音错误,致使语言的美感和响亮度受到了影响 但是,正因为这个错误的声母发音不会引起语言的歧义,因此,这个错误的方言发音方式目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极少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在普及推广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声母的纠正根据经验,字音的纠正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尤其要注意在教学中唇舌位置的纠正,如前所述,将正确的唇部形状和舌头的位置进行示范并纠错,可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少数民族语系人群存在的部分声母混淆 在之前的论述中提到,新疆地区的方言中声母问题并不严重基本不容易造成语言歧义但是在民语系人群中,就存在比较严重的声母混淆问题,这并不类似于新疆方言中的相似声母混淆,而是发音方式完全不同的几组声母之间的混淆最常见的是声母h 与q,zh与 j,f与 p这几组声母的混淆 1.声母h 与q 的混淆情况 在民语系人群使用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将声母 h发成声母q比如翅膀会说成气膀,同时还有调值错误的情况,这个问题之后将具体论述h 属于舌尖后音,是舌尖后移与齿龈后部接触构成后发出的一种辅音而q 是舌面音,指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触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后形成的音这两个音的区别就在于舌头的位置不同,但是这两个音的发音方法有部分相同h和 q都属于塞擦音塞擦音是塞音和擦音两种发音方法的混合,先塞后擦不同的是,h 是舌面后阻塞擦音,而 q是舌面阻塞擦音,而且这两个音都是送气音。

因此,这些发音方法上的相同,导致了这两个音在少数民族人群中容易被混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找准舌头的位置就比较容易进行纠正关键在于舌尖的位置,当舌尖后移与齿龈后部接触后阻碍后发出的是送气的塞擦音 h,当舌尖稍向前伸向上齿,但是不能接触到上齿,舌尖是下垂的,自然舌面会挨到硬腭,同时送气,气息较强,把气喷吐出来,形成的塞擦音就是q 了掌握了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先将舌尖向后缩接触齿龈后部,再将舌尖慢慢向前伸,同时下垂,让舌面接触硬腭,这期间一直送气,学生自己可以听见声母从h 到q 的变化,从而理解舌尖的位置对于这两个字音的影响,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受逐渐纠正区分,再辅以绕口令和诗词朗读的训练,就会比较容易达到准确的读音了 声母zh与 j的混淆情况 这一组声母的混淆,和上一组的情况有些相似,都是将舌尖后音发成了舌面音在民语系人群中常常会把均为不送气音的 zh 发成 j,比如知道会被说成鸡道因为这两个音在发音方法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这两个音发声时均为不送气塞擦音和上一组的辩读方法相同,两个音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舌头成阻的位置不同zh在塞的阶段发音时,不必送气,舌尖翘起,顶住硬腭最前部(上牙床后面)而 j在塞的阶段是用舌面顶住硬腭(稍前),舌尖是下垂的,舌尖不可碰着上齿。

因此在纠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舌头放在两个音不同的成阻部位体会音的变化可以首先让学生把舌头放在j 的成阻部位,舌面先顶住硬腭前部,舌尖下垂,然后将成阻部位稍稍放松,留一条窄缝,让气息挤着透过之后让舌尖慢慢翘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