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作者:韩军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0年第11期一、 建设背景结合豫南稻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息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在河南省水稻重大病虫害绿 色防控示范区内开展了多项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初步集成了一套以农业防治、物理 防治、理化诱控、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农药等措施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 加以推广应用二、 建设地点及目标任务结合息县实际,在曹黄林乡建立了河南省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区面积66.67 hm2,辐射面积400 hm2;在示范区内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及性诱剂装置,有针对性地全方位诱杀 成虫,达到杀灭成虫、减少虫源、控制害虫繁殖的目的通过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虫害,使病 虫害防治农药施用量降低50%以上,水稻及茶叶病虫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农作物单位面积 产量增长10%以上这些措施减低了农药残留,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三、 建设工作措施(一) 积极探索,早作准备2020年,息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联络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湖北大学及信阳农专的栽培专家、植保专家,请他们莅临指导,探讨色 板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为开展'绿色防控”做好前 期准备。
二) 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息县为切实做好绿色防控示范区工作,确定示范区地点、面积,设立示范标牌,明确主推 技术和技术指导负责人,成立工作小组,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有条不紊地落实绿色防控工 作三) 开展技术培训,强化宣传展示为了促进防控工作的^展,息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活动2020年共举办6期以 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 46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召开水稻病虫害防控会议2次,发布指导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植保信息》9期;召开茶叶病虫害防控会1次,发布指导茶叶病虫害防控的《植保信息》5 期,通过现场会、交流会以及绿色植保技术的展示活动,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了解绿色防控 技术的效果和作用,使绿色防控技术得到宣传和普及四、 集成绿色防控技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用恶线清浸种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恶苗病、线虫病适时翻耕犁耙田,清 除稻田菌核,压低螟虫基数水稻田应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施肥采用前轻后重模式,增施磷 肥和钾肥,控制氮肥;在水的管理上采用干干湿湿、湿润管理及时晒田,减少无效分蘖,把巴 群体分蘖控制在合理水平控制病虫害,特别是纹枯病的发生。
二) 物理防治利用昆虫趋光性的生理构造,在水稻示范区内安装17台太阳能杀虫灯,实现全天候、昆 虫多样性、控害显著性的目标,减少用药次数,体现生态效益三) 生物防治息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无公害防治项目组购置二化螟、三化螟 性诱芯各1000只,安装诱捕器500套,购置诱虫黄板21 000张平均间隔15 m设置1套二化 螟诱捕器,共设500套,每套诱捕器安放1只性诱芯,每隔30 d更换1次,到三化螟发生高峰 换上三化螟性诱芯五、 主要工作成效(一) 降低病虫损失率,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历年发生严重的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等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得到了有效控 制,病虫害总损失率为3.8%经现场测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产量达597 kg/667 m2, 每667 m2效益提高658.8元二) 减少了病虫害防治成本一是节约了农药和人工费水稻示范区每667 m2节约农药费用22元二是减少用药量和 用药次数水稻示范区减少了 2次用药,少用60%左右的药量三)经济效益显著测产资料显示,示范区每667 m2平均产量达547 kg,所产稻谷绿色无污染,口感好,价 格高,稻谷价格按3.6元/kg计算,示范区每667 m2平均产值为1 969.2元。
自防区每667 m2平均产量468 kg,稻谷价格按2.8元/kg计算,自防区每667 m2平均产值1310.4元示范区比 自防区每667 m2增加效益658.8元,示范区杀虫灯、生物农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费用每667 m2平均投入66元,减去少使用2次农药的费用22元,实际每667 m2增收节支614.8元,投 入产出比为1 : 9.32,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各项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施用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 品质,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和价值,保护利用了天敌,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取得了 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